美术高考色彩教学中的色调训练方法探讨

2021-03-27 10:25谢政发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4期
关键词:色彩教学方法

谢政发

摘要:当前,在广东省美术高考教学过程中,色彩静物占据非常关键的作用,考试形式一般照片写生和默写两种方式。而色调在色彩教学中又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是色彩教学备考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内容,色调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色彩的理解能力,使学生更好的对于色彩进行控制、应用。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必须要对于色彩教学中的色调训练予以充分关注。本篇文章简要介绍了美术高考中色调训练的作用,探究了色调训练方法在色彩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够提高色彩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美术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关键词:美术高考;色彩教学;色调训练;方法

考生想要增强色彩静物画面效果,就必须要了解到色调、质量、造型、空间等因素产生的影响。色调在其中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是美术高考的必考项,在《广东省高等学校招生美术色彩考卷评分标准》中,色调占总分的35%。在绘画时,不同的色调会使观者产生不同的感触,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因此,在美术高考色彩静物的备考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色彩教学中的色调训练,运用切实可靠的训练方法增强学生对于色调的理解能力,熟练地对其进行应用。

一、色彩与色调

美术中所指的色彩是人们借助于眼睛和大脑以及生活的体验所形成的一种视觉效果。世界的颜色较为丰富多样,人们对于颜色的感知很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不同的颜色汇成了令人惊艳的色彩。一旦看到色彩人们就会想到五彩缤纷的颜色。人们对于色彩的应用不断增加,可以借助于色彩光波了解到更多类型的信息,不同的颜色带给人们的感受存在较大差异。而色调主要是指这一颜色所形成的调子[1]。色调能够表现出这一颜色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于画面整体颜色作出的呈现。因此,可以把色调当成一幅画的核心之处,只有展现出色调才能够使画面具有神韵。一般情况下,色调可以是伴随于色相、明度、冷暖等同时存在的。色调形成的因素较为多元,其中对其影响最大的是光线,周围环境颜色的变化情况也会对于色调产生较大影响。

二、美术高考中色调训练的作用

色彩静物是广东省美术高考科目中必考科目,占300总分里面100分,在进行考试时需要考察学生对于色彩的理解能力、造型能力、表现技法、构图和色彩关系。色彩试题,通常可以被分为照片写生和默写两类。照片写生需要学生对照片中的静物进行系统、全面的观察,了解静物的主要构造,并合理地表现出静物的色彩和冷暖关系。默写则需要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根据题目要求合理进行绘画,并确保物体具有丰富的层次,将物体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色调训练是色彩绘画的基础,能够较为直观地影响画面的最终基调。通常情况下,不同的色调,所形成的画面效果也有着较大差距。色调的类型较为多样,可以根据明度将其划分为亮色和灰色调,也可以根据色性将其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还可根据色相将其分为黄色调、蓝色调、绿色调、黄绿色调等。学生在开展色彩绘画时,只有明确色调的方向,才能够提高绘画水平[2]。因此,在美术高考备考教学过程中开展色调训练对于学生画出高质量的作品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从当前情况分析发现,在进行美术高考时,部分学生对于色调表现方向的掌控能力较为薄弱,并不是非常关注色调,对于色调的理解能力比较低,这就导致考卷色彩格调不够高,吸引力不够。而评卷教授则是借助考卷的效果了解到考生对于色彩的应用能力以及考生能力差异。

考试是对于学生能力进行检验的一种手段,学生对于色彩的了解和掌控能力需要通过学习进行累积,使人们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感受色彩、观察并表现出色彩。而不同学生的能力都可以借助于色调训练来展开培养,这就要求在美术高考备考过程中重视色调训练,将其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三、色彩教学较为常见的问题

(一)学生对于色彩的认识存在问题

大多数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时,对于色彩并未形成系统全面地认识,难以了解到色彩的重要作用。一个好的美术作品,不但要具备巧妙地构思,还需要展现出色彩的特殊性。如果美术专业生对色彩难以形成正确认识,就会导致学生的绘画水平得不到提高,不利于学生应对高考美术。因此,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必须要对于色彩教学予以充分关注。

(二)部分教师所开展的教学较为片面

当前所开展的色彩教学,难以帮助学生深入发掘色彩的内涵。受高考指挥棒影响,大多数美术专业生是高中阶段零基础起步,美术高考备考时间较短,为快速达到考试要求,在备考过程中大量的采用临摹进行色彩学习,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开拓学生眼见。所进行的教学局限与教室内,缺乏走出去欣赏和感受自然景色,无法了解到光与色交融的微妙变化和其中的精髓,这就导致美术教学效果和预期存在较大差距,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潜力[3]。

四、美术高考色彩教学中色调训练方法的应用

较好的开展色调训练,可以提高色彩教学水平,为学生应对美术高考提供方法技能支撑。因此,我们老师在备考的整个过程中必须要对其予以充分重视,加大力度探究美术高考色彩教学中对于色调训练方法的应用。

(一)增强学生对于色彩应用能力

第一,提高学生对于色彩应用能力。学生在色彩學习过程中对于色彩的应用水平能够借助于后天训练来进行提高,这需要教师在开展色彩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于色彩的把控能力。比如说,在对于,绿色调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学目标是增强学生对于绿色调的协调能力,使学生对于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绿色产生应变的意识,为学生后续的色彩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在高考考试中,很可能会无法控制绿色调,导致整体缺乏协调感,教师需要运用恰当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对于绿色调的理解和领会能力。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绿色作为主色调,并在其中加入黄色和蓝色进行中和,使画面更加丰富。我们运用邻近色丰富画面色彩,绿色的邻近色为黄色和蓝色,调和成为黄绿和蓝绿,使颜色组成更为丰富。通过邻近色增加了画面的色彩,丰富了画面。对比色在绘画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熟练运用对比去丰富画面同样能起到添彩的效果,黄色、蓝色对比色为紫色、橙色,在此回到邻近色的运用,我们可以根据画面需要添加蓝紫或紫红、黄橙或橙红。这一方式能够较为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色彩的洞察力,使学生明确色彩之间的关联,提高画作的层次感[4]。

第二,借助于小色稿训练提升学生对于色彩的把控能力。为了提高学生色彩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借助于小色调训练这一方式来训练学生对色调的运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要求教师在提前摆放好静物,对学生进行小色稿训练。摆静物时需要注意,静物明度需要拉开,可以和同类色、对比色进行组合。一般情况下,写生的纸张要使用16开规格,并确保写生时间在30至60分钟之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大色块、大笔触构建整体框架,尽可能的忽视一些无关紧要的环节,不应对于造型或者是用笔技巧有较为严苛的标准,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舒适的色调训练环境。如果学生具备了整体色调把控和协调能力,就可以让学生自由组织构图和变换色调。这一过程能够较为有效地提高学生色调意识,使其能够自主的对于色彩进行表现,增强对于色彩分析、灵活运用能力。比如说,从明度的角度来看,浅色的物体虽然可以带给人们清新、雅致之感,但是如果画面的对比不协调,很可能会出现灰调、平淡、弱对比等问题,这就需要相关人员重视色彩之间的关系,重视对于暗部色彩的表现。

(二)开展黑白画色调训练

第一,寻找色彩规律。大部分学生在美术高考备考过程中都是先接触一段时间的素描静物,有一定的素描静物基础,才开始接触色彩训练。他们对素描的黑白灰有了相应的了解,在色彩学习的时候,先从色彩的黑白开始去切入,能够让学生有较好的关联性,然后进入到色彩训练。比如说,冷色调、中性色调、暖色调等都是色调的种类,在对于色彩基本原理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可以结合色相、明度、纯度和冷暖。印象派画家对于光色现象分析之后,发现任何物体中的颜色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特定的环境中,可以相互联系,使其形成一种和谐的状态。这需要学生了解到多种不同类型色调的规律,比如说邻近色、对比色等。这需要学生对于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进行创新,不但要认识到色彩的明度,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对于其它色调的认识,达成色调之间的协调。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运用行之有效地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找出色彩视觉规律。比如说,教师可以借助于趣味教学法使学生了解到色彩视觉规律变化情况。通过摇色盘,要求学生回答被摇到色盘的邻近色、对比色等,只有回答正确才能够获得奖励。学生在了解这些内容之后,就能够意识到适宜的色彩搭配可以使画面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意识到色调在色彩中的关键作用。

第二,明确不同物体之间的色彩关联。需要将要求学生意识到色彩对比和色彩调和之间的联系作为主要教学任务,想要加强学生的认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不同物体,明确物体中色彩的关联性。由于物体的色彩联系是比较直观地,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画室内找出相对而言光色较为平稳的区域进行写生,并在学生写生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到不同光线中物体色调的变化情况[5]。比如说,如果光源的色调属于冷色调,在物体较暗的位置很可能会出现暖色调,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冷暖色调的转变,并意识到这一变化下画面整体色调的转变。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理解到色彩对比和色彩调和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加关注色调变化在写生绘画中的关键性。比如说,在对于画作进行展示时,如果背景颜色处在画面中间层,就必须要将其和主体亮部进行区分。在背景和画面交界处进行削弱,使其空间关系更加鲜明。在对于主物体进行概括时,可以在亮部颜色中表现相关倾向。

第三,构建生动的色彩观念。教师想要学生将色调知识运用到考卷中,就必须要确保学生具备生动灵活的色彩观念。通过色彩语言体现出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通过细致的分析比较合理的对于色调进行使用。又比如说,可以要求学生对于统一色调的静物组合进行比较,使学生意识到即使作品的色调相同,表现出的内容和形式不同,也会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这主要是因为这两幅作品的色调明度和颜色调和存在一定差异,色彩对比和色调调和效果会对于色彩语言的内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展现出不同的心理态度,从而使学生更加了解色彩中表达的内容,具有个人色彩观。

五、总结

综上所述,色调训练在色彩教学中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科学进行色彩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打造出更优的画面效果,运用不同的色彩表现出自己色彩观。因此,教师不但要对色调训练予以充分重视,还应该在日常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从多个途徑出发提高学生色调掌握能力。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于临摹、示范和欣赏大师作品三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色调掌握能力,增强学生色彩修养能力,使学生了解到自身进一步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改进自身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刘珊珊. APP支持下的高中美术色彩模块教学实践探索[D].扬州大学,2021

[2]张欣. 新课改背景下关于高中美术色彩教学的方法探讨[J]. 美术教育研究,2018(12)

[3]葛永军. 浅谈美术高考色彩科教学中色稿练习的重要性[J]. 考试周刊,2019(48)

[4]尹施奇. 创造性思维在高中美术专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实施方法[D].华中师范大学,2016

[5]刘竞程. 写意油画创作思维融入高考色彩风景教学探索[J]. 美术教育研究,2021(11)

猜你喜欢
色彩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浅议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的色彩教学
浅谈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色彩教学实践与体会
高校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改革措施探讨
试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
色彩教学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
玩转小学美术课中的色彩教学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