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下微课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2021-03-27 04:55杨金辉周立峰王劲松罗清海周书葵李聪
教育现代化 2021年102期
关键词:知识点微课教学模式

杨金辉,周立峰,王劲松,罗清海,周书葵,李聪

(南华大学,湖南 衡阳)

一 引言

随着我国5G建设的逐渐深入,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随着5G技术的逐步成熟,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5G的应用场景。微课作为近年来较为热门的教学形式,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提出的。微课的定义是指依托于网络,同时按照规定的教学要求和课程标准,以视频作为主要形式,学习内容较为碎片化的数字资源。微课的特点是针对性较强,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想要学习的内容,同时,视频时间往往较短。合理利用微课,不仅可以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从而针对性地学习,同时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外学习机会,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通过微课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践课前能熟知实践注意事项及具体操作。学生可以在观看微课的同时讨论并反馈,老师对此进行答疑,在此基础上重新进行实践探索,增强实践的可指导性,可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然后通过实践与反馈,对微课内容不断充实和更新最终建立一个可自主学习的资源库,学生首先通过微课来预习相关的课程内容,之后在课后也可利用微课来对学习内容进行巩固补充和延伸。这样的好处是一方面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对课程进行针对性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让学生在课外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这样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益于学生灵活学习掌握课程知识。本文从微课的资源构成与应用研究、正确处理微课的“微”与“全”的关系以及微课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与评价研究三方面进行论述。

二 微课的资源构成与应用研究

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同时进一步整合了“微型教学计划、微型课件、微型练习、微型反思”等内容,创造了与具体教学活动、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的“微型教学资源环境”。“微型课”是以教学视频作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测试点)、例题、难题、实际操作等,将教学过程和相关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的课堂教学活动。明确“微型课”主要是围绕课堂教学的一个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教学。因此,“微型课”的教学目标更加具体,教学内容更加流畅,教学主体更加突出,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三 正确处理微课的“微”与“全”的关系

微课的“微”主要体现在如视频时间和学习时间短、课程容量小、教学内容简单等“短小精悍”的特点上。虽然微型课是“微型”的,但是其内容足够丰富并且完善,因此,整体性是微型课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特性,不容被忽视。除了注重“微型视频”的建设外,还要提供或改进六个方面的支持“微型教学资源”(微型教学计划、微型课件、微型练习、微型反思、微型点评、微型反馈),形成一个完整的微型课可以发挥更大的实用学习效益。

四 微课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与评价研究

微课不能简单地称之为微型化的课程,而是一种可以帮助学习和教学的资源。微型课程的特点与课件的特点相似,但课件的作用更多地是帮助学习者自主学习,而不是教师的“教学”。微型课程的应用范围广,不仅可以应用于课前复习,也可以应用于课中、课后的实践教学。在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微型课作为课前教材,为学生展示实验过程,在课程中,师生共同探索突出问题,直到学生实验成功,掌握所有知识点,微型课在课程中作为纯教学资源应用,协助教师拓展实践教学;在课后,微型课可以帮助学生弥补自己的不足,反复学习,认真学习还没有掌握的环节,直到完全理解。

图1 研究方案

五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微课是“微型课程”(micro-lecture)的简称,是一种小型的短课程教学模式,其通常以短时间教学视频作为主要载体,这些视频一般由教师录制,主要用来传授某一知识点或教学问题,再以教学资料为辅助。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的,其应用时间灵活,具有重复利用性。类“微课”概念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有机化学教授LeRoyA.McGrew提出了60秒有机化学课程的说法[1]。大卫·彭罗斯(David Penrose)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作为类“微课”概念的提议者,他提出了一个想法,即传统的课堂视频可以通过一个讲座片段重播,一分钟内可以播放一个特定的主题,他称之“知识脉冲”[2]。除了长度,微课的其他方面也进行了调整,以适应中国的背景。如果内容过长,会降低学习的有效性和效率。因此,为了避免与课程材料脱节,大部分讲座都是由教师自己来做的。总的来说,微课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稀缺的资源——教师时间,并在课程设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学校课程提供支持。学生可以查阅高质量的资料,如果发现知识不足,可以回去反复观看,以便按照自己的节奏完成练习。这可能会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国内外微课应用现状

可汗学院的教学视频[3]在教育领域可称为国外微课的应用典范。2011年,萨尔曼·可汗曾在关于“视频创造教育”的演讲中提到,目前美国已经有部分学校利用可汗学院的微课视频来替代线下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网络的频率逐渐增长。可汗学院的教学视频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个特点,并且录制的视频可以重复使用,这使得微课视频得以广泛流传。对于每门约10分钟时长的课程,从最基本的知识内容讲起,从易到难的推进方式相互衔接,深受众多学者的喜爱。可汗教学视频是通过讲解者在触摸屏上用笔记录每一个知识点,然后利用软件将记录的内容录制下来,上传至网页,供学者观看。可汗学院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传授重要知识点,让网友在短时间内通过反复收看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解决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受到广泛好评[4]。

相对于国外微课在日常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目前国内微课的建设和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相比其他地区,目前广东佛山的微课建设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010年,佛山市教育局开展了“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征集与评审活动”,本次活动在全市共收集了1700多个优质微课作品,其主要来自现有的视频教学资源库,教学形式丰富,涵盖了中小学各个阶段的教学重难点,然后根据竞争的需求,对视频进行修改。胡铁生2010年在国内首提微课概念并首创微课学习平台,2012年我国举行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此后,微课在各类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开始增多[5],对于微型课堂的研究也陆续出现[6],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以自己的速度涵盖材料;教师通过课堂上解决的问题,深入了解学生认为最具挑战性的概念;课堂时间的创造性利用,有利于更高层次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7],做到因材施教。到2013年年底,教育部先后举办了多次微课程竞赛,如首届全国中小学微课程竞赛、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竞赛;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也举办了首届高校微课程竞赛;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也联合举办了首届全国微课程竞赛[8]等。此外,为了促进微型课程建设与发展,还陆续开展了各类微型课程作品收集、培训活动、竞赛选拔、应用推广等多个活动。

(二)微课在高校课程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兴起和普及,微课在国内高校的推广和应用日趋广泛,然而项目组成员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微课发展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缺少统一的符合各学科发展要求的综合性微课平台

微课平台是资源库的载体,作为微课应用的外部条件,其功能是影响微课应用的主要因素[9]。目前各高校开始纷纷自建或者买入一些微课平台,但这些平台在社交联系、摄像头个性化资源、在线测试与评价等高级功能尚不完善。对于当前非常热门的移动学习,在学生的应用中也不广泛,普及程度不高。同时,平台的建设依然需要老师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10]。这些都造成了微课平台应用普及和效果实现。

2.高校微课的理念认识不足

微课的兴趣应以实践为导向,理论基础建设相对滞后[11]。随着近几年微课概念的兴起和比赛的增多,高校教师许多都是跟风建立微课课程资源,或者只是简单地将视频和习题不加区分地放在网上,这些给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带来应有的效果。可见高校的微课理论认识基础研究上还需加强,并经过实践不断修正原有的理论体系,形成微课自身的理论体系,最终以此为标准去建立和评价微课[12]。

3.微课设计尚不完善

为保证学生可以按照微课学习各项知识,必须按照高校中各项课程教学要求以及相关因素进行微课设计,强化微课与高校课程教学之间契合度,继而保障微课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发挥自身最大作用[13]。但是由于教师对于微课和学生现实学习状态不够了解,其对于微课设计不够重视。这就影响微课与高校课程教学之间关联性,高校课程教学效果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微课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各项问题难以得到有效改善,造成高校课程教学中各项问题层出不穷。

综上,国内的微课教学实践在平台、理念、设计等方面不够完善,应当不断通过实践,探索微课教学的新方式,不断提高微课的整体建设,提高微课质量。尽管微课是教育教学中一个热门话题,但目前微课在实践教学中应用相对比较欠缺,加强相关研究是践行立德树人、三全育人教育思想的客观要求。为此,本项目利用5G技术去探讨新时代下如何提高微课的实践教学效果,从而通过微课建设来促进高校教学方式的创新,不断促进高校教育稳定快速的发展。

猜你喜欢
知识点微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张图知识点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