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规划问题”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

2021-03-27 10:24陈曦李颖王剑泽
教育现代化 2021年104期
关键词:节段案例规划

陈曦,李颖,王剑泽

(西南石油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一 引言

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途径、立德树人的主要举措,课程思政改革成为当前高校最为重要的时代任务之一。为有效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与相互促进作用,需要深挖课程中的思政基因,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更新教学目标,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有效地、无痕式地嵌入适当的思政元素。运筹学是管理学中重要的专业课程,是管理科学性的重要体现。而目标规划则讨论了运筹学中线性模型的改进问题,其知识点具有复杂程度高,思辨性强、与现实决策贴近的特点。课程节段挑战度高且具备课程思政的天然基因,因此,本文以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对“目标规划问题”课程节段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设计与实践。

二 教学对象分析

工商管理专业同学旨在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管理人才。这要求该专业的同学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工商管理的理论及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现实管理问题、制定科学决策的能力,同时也需具备良好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和创新精神。运筹学作为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将数学方法与工程、管理思想相结合的重要学科,无疑是实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课程之一。但另一方面,由于工商管理学生主要来自高考文科招生,高数与线性代数基础较差,对定量类课程有较强的畏难情绪;因此,运筹学长期以来存在着挂科率高,育人效果不佳的现实情况。

从学生学习特点上看,工商管理专业同学们普遍思维较为活跃,对企业案例较为熟悉,且兴趣度较高;由于运筹学模型多、算法难,部分学生对于模型的理解不足,死记硬背的情况较为常见,知识点的掌握较为固化,思辨与理解程度不够。此外,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也普遍存在着自我意识较强、学习生活网络化,专业了解与认同度不足、学习生活规划性不强与时间管理能力较差等问题。因此,课程教师应结合工商管理学生的学情与学习特点,精选课程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设计,以改善学生学习投入度,提升育人成效。

三 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分析

为更好地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育人需求,本文从课程节段知识点、课程案例与课程组织三个方面进行了思政内涵挖掘。

(一) 课程节段知识要点中的思政元素

通过对课程节段知识点的梳理与思政元素梳理,得相应的思政元素表1如下:

表1 知识要点中的思政元素

(二) 课程案例中的思政元素

课程案例是很好的思政教学渠道。对应目标规划问题的知识点,该小节案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如下:

1.线性规划局限案例:可通过企业案例的目标多样性与冲突性,突出现实决策的复杂性;

2.绝对约束与目标约束案例:应结合个人与国家的现实案例进行分析,提升个人责任感与家国情怀。

(三) 课程组织中的思政元素

为实现潜移默化、无痕式的思政教育,课程应将课内外的教学组织也纳入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各课堂组织环节所对应的思政元素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组织中的思政元素

四 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需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做相应的调整,具体如下。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线性规划的局限,理解目标规划的偏差变量与约束方程;理解目标规划的优先因子、权系数与目标函数;掌握目标函数的建模方法[1]。

能力目标:掌握绝对约束与目标约束的区分,具备对现实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建模能力。

价值目标:理解现实决策的多样性与柔性;理解个人、社会与国家决策的优先与轻重区别;提升爱国精神;加强学科认同感,增强学生的家国精神,领悟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二) 教学内容分析

为保证课程节段从内容上具备更好的思政教学基因。本文梳理了目标规划问题的基础教学内容,并对融入的思政内容进行了建设。

1.基础教学内容:基于目标规划问题小节的知识传授目标,该小节的基础教学内容应包括:线性规划的局限性、目标规划的变量、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与目标规划建模例题。

2.思政内容建设:本文对教学案例与课程问题链进行了重新设计,并进行了思政元素融入。首先,增设的教学案例如表3所示。

表3 课程思政案例表

其次,基于建构主义思想,设置课程节段的思辨问题链如下:

●结合案例,线性规划不足有哪些?

●现实决策的目标有多复杂,请结合个人、企业与国家举例?

●目标具有哪些特点?

●偏差变量的含义与特点?

●个人、企业与国家的绝对约束?

●单个目标的表示方法?

●目标之间的区别?绝对优先还是相对轻重?

●目标规划数学模型相对线性规划的改进?

●目标规划是否与现实十分贴近?

●树立自己本学期的目标规划。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小节的重点包括:线性规划的局限;目标规划问题的提出;目标规划的偏差变量与约束方程;目标规划的优先因子、权系数与目标函数;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帮助学生辩证地理解线性规划与目标规划的关系;区别绝对约束与目标约束,帮助学生树立起社会责任感与底线思维;提高课后拓展讨论的参与度,改进学生学习习惯并加强情感交流。

(四) 教学方法

考虑到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特点,在教学方法上需要特别下功夫。本文结合线上线下渠道,综合应用了情景式、讨论式、探究式以及案例式等教学方法。主要教学方法与思想如下:

1.基于问题链的知识建构。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将知识要点分解为包含10个问题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探究并建构起本课的知识内容,提升学生思辨与研究能力;

2.巧设案例,打造情境式教学。将知识点融入个人、企业与国家的现实决策,营造现实的决策环境,把知识的传递过程转换为现实决策的实证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实践价值,提升学生参与兴趣。

3.分组式教学活动。将统筹安排与自由选择相组合,将选课同学以每组8人分为6个学习大组,再由组内同学自由组合成2~3人的互助小组,明确各组组长与组员的权责,建立组内互助与考评机制。根据课前课后的具体情况,分配相应任务。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我校明理楼A111教室,开展小组研讨,分屏完成并展示各小组成果。

五 教学过程实施

本课在工商管理专业进行了两期的教学实施,其过程如下。

课前准备: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学堂在线,给出本课知识要点的两个十分钟视频,以便于同学快速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分小组预设讨论题:大学生活规划、企业的经营目标、疫情防控的目标与我国的十三五规划。课前五分钟进行组内签到,小组组长负责督促并与学员总结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

课堂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企业经营目标为导入案例,引导同学思考企业目标的多样样性,并提升社会责任感。分组讨论线性规划在处理现实决策中的局限;引入目标规划的变量与模型,探讨绝对约束与目标约束的区别,讨论时间、生态与国家不同目标所属约束类型;对课程案例进行探究,尝试用数学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

课后延续:通过学堂在线网络课堂布置课后延伸讨论,思考生活中的目标规划规划。针对大学生对于学习生活较为迷茫的情况,要求同学课后梳理自己这学期的学习与生活目标,确定优秀层级与权重并在讨论区发表,自我思考并相互借鉴,明晰努力方向。

六 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两年的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目标规划问题小节的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一) 改善了学生学习投入度

通过大量案例的引入与小组式教学的开展,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度。从考试情况来看,工商管理专业同学在近两年的运筹学考试中,目标规划建模知识点的得分率平均达到了82%,知识掌握情况极好。

(二) 起到了极好的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效果

基于问题链推进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与科学思维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求索精神。课程引入的案例包含了企业责任、个人学习规划、生态环境、疫情防控与十三五规划,多角度地引导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理解未来责任与家国大事、强化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精神、进一步理解了学科价值,明晰青年担当与未来规划,达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三) 提升了教师的自身素养

育人者亦育已。一方面,在教学手段、方法与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职业能力更一步提升。另一方面,为实现教学目标,课程组教师进行了广泛的案例查阅,再次重温了疫情防控与十三五规划,通过课后讨论进一步了解了当代大学生的目标与追求,提升了自身的素养、进一步明晰了教师的责任。

总的来说,通过对目标规划问题思政元素的挖掘,在调整相应的教学目标并建设相关的思政教学内容后,借助课内外全过程的思政要素融入与有效地教学实施,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得到了切实地提升,并实现了极好的立德树人效果。此外,通过该小节的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授课教师自身的教学与思想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也为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的协同与融合提供了思路。

猜你喜欢
节段案例规划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腰椎融合手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研究进展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造成颈椎及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因素
规划·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