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1-03-27 04:02刘松华
吉林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类似物乌司奥曲

刘松华

(梧州市中医医院内一科,广西 梧州 543002)

随着急性胰腺炎(AP)发病率的升高,这种危重症的治疗工作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针对急性胰腺炎治疗现状进行分析;并细化阐述了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的特征及作用机制;最后分别从快速缓解症状、改善胰腺炎性反应、纠正胰腺分泌异常等方面,探讨了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急性胰腺炎治疗提供良好的支持。

近年来,急性胰腺炎发病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如何确立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已经成为急性胰腺炎临床管理的重点所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是一类具有显著抑制胰酶分泌作用的环状多肽,其可通过对胰酶分泌机制的影响,为急性胰腺炎的症状缓解提供一定支持。因此,分析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具有一定必要性。

1 急性胰腺炎治疗现状

作为临床常见的危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典型的发病率高、死亡风险高的特征[1]。随着急性胰腺炎患者规模的扩大,关于这类危重症疾病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深入,但这类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临床普遍认为,急性胰腺炎的形成与胰酶异常激活诱发的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机制有关[2]。

结合目前急性胰腺炎治疗现状来看,这类危急重症的治疗方法为:多采用内科治疗(对症治疗、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抑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进展[3]。如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内科治疗期间,出现严重脓肿、感染坏死等并发症,而内科治疗效果欠佳,则实施手术治疗,即参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因、主要病变,经手术切除病变,以缓解胰管受压状况,改善胰腺微环境,加速胰腺炎的康复。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来看,上述治疗方法虽然可减轻胰腺炎患者的痛苦体验,但仍有部分患者难以获得良好预后。因此,选择一种更加可靠、安全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生长抑素最初分离于猪、羊的下丘脑提取液,这种神经激素具有丰富的生物学效应,具体包含抑制腺垂体刺激诱导下的GH分泌反应、干扰垂体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以及抑制内外分泌腺的分泌等[4]。

生长抑素的生物周期较短,半衰期约为3 min作用。这一生物特性决定着:当于临床治疗中使用生长抑素时,较短的生命周期容易影响其作用持续时间[5]。

生长抑素类似物是在生长抑素基础上形成的一类环状多肽。常见的生长抑素类似物主要包含生长抑素十四肽(思他宁)、生长抑素八肽(奥曲肽、善得定以及善宁等)。与生长抑素类似,生长抑素类似物也具有良好的抑制胰酶分泌作用[6]。但有别于生长抑素的是,生长抑素类似物的生命周期相对较长,其作用持续时间长队较长。这一特殊干预机制,为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

目前,生长抑素、生长抑素类似物已于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虽然生长抑素、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原理尚未完全明确,但根据既往治疗经验,可判断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的作用机制主要为:

3.1保护胰腺细胞:急性胰腺炎形成后,患者体内毒素大量聚集,并对健康胰腺细胞及肝脏细胞等造成损伤。而给予急性胰腺炎患者生长抑素、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后,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可发挥良好的调节细胞因子作用,并刺激机体大量生成前列腺素,上述作用可阻断毒素对机体胰腺细胞、肝脏细胞等的损伤,为胰腺细胞功能的恢复提供支持[7]。

3.2干扰胰腺分泌:研究表明,急性胰腺炎患者多伴有胰腺分泌异常特征[8]。生长抑素、生长抑素类似物均具有良好的干扰胰酶分泌功效,具体作用机制为:用药后,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中的有效成分,可与患者胰腺细胞表面的生长抑素受体发生结合反应,弱化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干扰乙酰胆碱的大量释放,并下调腺苷环化酶的活性水平,上述作用可有助于减轻胰管压力,抑制胰管内胰液向胰腺组织中的渗入,进而降低胰腺的自身消化功能。

3.3阻断血小板活化因子的释放:纤溶系统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也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理改变[9]。发病初期阶段,患者血小板水平异常降低,但血小板活性水平明显升高。采用生长抑素、生长抑素类似物进行治疗后,上述药物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小板活性水平,阻断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异常释放,进而改善患者的全身炎性反应,阻断其病情进展。

3.4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系统的功能:急性胰腺炎形成后,体内内毒素的聚集,是患者形成细胞损伤、组织损伤的主要原因[10]。给予AP患者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治疗后,这类药物可激活机体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刺激内皮细胞发挥良好的吞噬功能,降低血液中内毒素含量,保障AP患者的预后状况。

4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4.1快速缓解临床症状:随着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可用于急性胰腺炎治疗的生长抑素、生长抑素类似物种类逐渐增加。在这一背景下,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对急性胰腺炎症状的控制作用,也逐渐得到了良好的证实。

夏军[11]将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奥曲肽这种生长抑素八肽的治疗价值,结果提示:接受奥曲肽治疗的研究组腹痛症状消失时间(3.89±0.54)d,短于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冯妍[12]则将9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成两组,分别实施单纯奥曲肽治疗、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结果提示:经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治疗后,所有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症状均明显改善,但接受联合治疗的观察组上腹部压痛改善时间(5.57±2.20)d、血糖恢复时间(9.54±0.54)d,均短于接受单纯奥曲肽治疗的对照组上腹部压痛改善时间(10.59±2.54)d、血糖恢复时间(11.54±0.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形成上述结果的原因为:奥曲肽属于生长抑素八肽,而乌司他丁均属于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国产),二者联用后,可形成协同作用,共同抑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因此,接受联合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的观察组症状改善速度较快。

4.2改善胰腺炎性反应:急性胰腺炎患者易形成不良预后的原因在于:患者的胰腺炎性反应进展较快,并快速对胰腺组织形成较为严重的损害,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并引发一系列症状。因此,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患者胰腺炎性反应的改善状况,与其预后存在密切关联。

李俊稷等[13]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胰腺炎性反应作为重点,探讨醋酸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的治疗价值,结果提示:实施醋酸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炎症指标:血清IL-6(57.37±7.29)pg/ml、TNF-α(21.30±5.42)pg/ml,均低于接受单纯醋酸奥曲肽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差异充分证实了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在改善胰腺炎症反应方面的优势。赵建红的研究[14]则证实了生长抑素联合生长抑素类似物——乌司他丁的改善胰腺炎性反应作用:接受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的实验组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后CRP(135±22)ng/L、WBC(8.3±1.7)×109/L,均低于接受单纯生长抑素治疗的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判断形成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为:生长抑素可经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活性、干扰胰液消化、抑制胰岛素及胰腺多肽等机制,促进胰腺微循环,改善胰腺炎性病变;生长抑素类似物则具有良好的调节炎性因子功效。从理论层面来看,虽然这两种药物均可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胰腺炎性反应控制提供支持,但由于生长抑素的生命半衰期较短,如给药剂量、频率设置不当,难以持续缓解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胰腺炎性反应。而将生长抑素与乌司他丁联用后,乌司他丁的长效作用机制,可确保患者胰腺炎性反应的有效控制。祁海芳等的研究[15]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4.3纠正胰腺分泌异常:由胰酶异常激活主导的胰腺分泌异常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理改变。发病后,胰酶异常激活引发的胰腺自身消化,导致AP患者出现一系列症状,并影响其预后状况。基于上述病理机制,在确定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案时,所选治疗方法能否有效纠正患者的胰腺分泌异常,是决定该方法能否改善患者预后状况的关键所在。

陈建成在研究[16]中将10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患者胰腺异常分泌机制的影响:分别给予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单纯生长抑素治疗、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结果提示,治疗后,接受联合药物治疗方案干预的研究组血清淀粉酶水平(15.12±2.38)U/L、脂肪酶(55.76±9.76)U/L,均低于接受单纯生长抑素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数据表明:生长抑素与生长抑素类似物联用,可有效纠正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胰腺分泌异常,调节其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孙衍模等[17]学者在急性胰腺炎的乌司他丁、生长抑素联合奥曲肽治疗研究中,得到了类似的结论:给予对照组AP患者常规醋酸奥曲肽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乌司他丁及生长抑素治疗,结果表明,治疗后,试验组血清淀粉酶水平(435.71±5.38)U/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相对于单纯奥曲肽治疗而言,奥曲肽与生长抑素、其他生长抑素类似物(乌司他丁)联用,可更加有效地阻断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胰腺自身消化机制,纠正其异常淀粉酶水平。

4.4调节血液流变学异常:急性胰腺炎发生后,机体出现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学改变(血浆黏度升高),随着病情的进展,上述变化逐渐加剧,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状况。

简玲丽等学者指出,生长抑素类似物可纠正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18]。该研究给予对照组重症AP患者单纯奥曲肽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血流变学指标血小板黏附率(32.88±9.38)%、全血高切黏度(5.70±0.25)mPa·s、血浆黏度(1.81±0.09)mPa·s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差异可能与两种生长抑素类似物形成的协同抑制炎性介质释放、抑制胰酶活性作用有关。

4.5减少并发症形成: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机制相对复杂。随着胰腺炎性反应的持续,胰腺自身消化、胰酶激活引发的一系列改变可对机体胰腺、呼吸系统等组织、系统形成一定损伤,诱发相关并发症。根据目前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经验,并发症的形成是急性胰腺炎不良预后的主要标志。如未能及时控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并发症,可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郭维强等[19]学者将7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生长抑素类似物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的影响:分别给予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无并发症形成,对照组1例肺部感染,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伴胰腺假性囊肿,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奥曲肽这一生长抑素类似物在减少并发症形成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相对于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模式而言,奥曲肽与泮托拉唑联用,可更有效地遏制相关并发症的形成。上述差异可能与泮托拉唑对奥美拉唑阻断胰内分泌素分泌、消化酶分泌机制的增强作用有关。朱丽霞的研究[20]也证实了生长抑素类似物对AP患者血液流变学的调节作用:接受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后,观察组AP患者血浆黏度水平(1.25±0.40)mPa·s、全血高切黏度(3.21±0.91)mPa·s、全血低切黏度(8.27±1.26)mPa·s,均低于接受单纯奥曲肽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可为急性胰腺炎的病情控制提供良好支持。为了充分发挥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的作用,在治疗急性胰腺炎期间,应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化指标变化状况,密切关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症状改善状况,以降低患者的不良预后形成风险。此外,还应加强对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治疗急性胰腺炎作用机制的分析,进一步明确生长抑素的作用途径,以促进其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推广,并为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方案的改善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类似物乌司奥曲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乌司他丁对中暑急性肺损伤HIF-1α、MIF表达水平的影响
青蒿素及其类似物抗疟构效关系的DFT研究
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治疗AECOPD合并SIRS的疗效研究
维生素D类似物对心肌肥厚的抑制作用
乌司他丁治疗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国产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