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探未来

2021-03-27 06:56周倜然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21年5期
关键词:装机商业化储能

周倜然

建设绿色低碳家园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从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几乎所有国家都认为碳减排是经济发展的负担;到10年后全球范围的碳中和共识,低碳转型的势在必行,标志着一个新发展时代的来临。

根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19年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仍高达85%,可再生能源的占比仅为10%,全球电气化率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仍需大幅提升。

可以说,要实现碳中和的宏伟蓝图,离不开储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携手进步”。

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非连续性和波动性需要配置储能才能适应电力系统的需要。储能,作为能量灵活存储和释放的“中介”,在电力系统清洁化、低碳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同。

从2017年10月储能产业第一份国家层面的指导性政策——《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到2021年4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第二部针对储能产业的国家级综合性政策文件的面世,储能在如今我国能源体系建设中的地位愈加举足轻重。

据《征求意见稿》,2025年,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基本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相应需求,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

而业内人士一直所诟病的储能产业缺乏相应市场机制、价格传导难破重围等问题,《征求意见稿》指出,明确新型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健全新型储能价格与激励机制。“十四五”期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到 2030 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每一次实践探索,都指引我们走向一个更绿色更低碳的未来。今日,对于储能行业来说,商业化道路的探索可谓“钟山风雨起苍黄”,仍需上下求索。然而在碳中和的时代宏大叙事中,能源转型之切,政策扶持之助,也使得储能有“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蝶变之机。■

猜你喜欢
装机商业化储能
国家能源局:前三季度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9 036 万千瓦
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
相变储能材料研究进展
2020 年上半年欧洲风电新增装机统计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借钱买房,是商业化行为,而不是啃老
光伏:分布式新增装机规模首次超越集中式
静电帽自动装配压装机的研发和应用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