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机组改造升级:落实中央定位煤电“压舱石”的重要举措

2021-03-27 10:54
电力设备管理 2021年15期
关键词:压舱石压舱煤耗

本刊特约评论员 微 妍

2021年9月下旬,一场时隔近20年的“拉闸限电”潮突然来袭,不仅打乱了全国20几个省份的生产生活秩序,也给人们上了“理性看待煤电压舱石作用”的深刻一课。

10月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常会,提出进一步做好今冬明春电力和煤炭供应,尽快释放煤炭产能,支持煤电企业增加电力供应。随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多个部委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电煤保供、电力保供的政策措施,全力强化煤电在国家能源安全供应体系中“压舱石”定位,为煤电营造一个健康运营的市场环境。11月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和《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开展新一轮全国煤电机组节能、供热、灵活性改造升级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安排。

一直关注煤电设备运行状态的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于11月29日组织召开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工作视频会议,与会各煤电企业代表和专家称赞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开展煤电机组“三改”联动这项设备管理工作,确保煤电设备健康运行,发挥兜底保供使命,是落实中央对煤电“压舱石”定位的重要举措,将从设备技术上为煤电企业低碳转型创造条件和注入活力。与会代表认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提出和强调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中央这样旗帜鲜明地对我国现阶段煤电的定性定位,可谓“一剑封喉”,终结社会对“去煤化、去煤电化”的争论,彰显了煤电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安全体系和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压舱石”“调节器”的定位。各煤电企业应保持足够的定力,按照两部委《通知》精神和《方案》要求,协同协力推进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工作,全面提升煤电机组节能降碳、余热利用、灵活调节能力和水平,真正使中央对煤电“压舱石”定位实至名归。

在节能改造方面,煤耗300克/千瓦时不是一刀切的指标,是2025年要完成的平均供电煤耗目标。各类型机组改造后的目标值应设置在达到或超过同类型机组的先进水平(即煤耗指标排名在前20~30%的机组视为先进)。

在供热改造方面,应做到能改尽改,尽可能多的替代周边低效的供热小锅炉和散烧煤,要根据区域周边热负荷需求和今后发展趋势,优化供热改造技术路线,使能量最大限度梯级利用和余热利用,提高综合能效。

在灵活性改造方面,应统筹好区域电网各类灵活性调节容量的需求(调峰、调频、调压),按照机组参数从低到高,机组额定负荷时供电煤耗由高到低的原则,分类、分批实施灵活性改造,同时统筹挖掘纯凝、供热、空冷等不同类型机组灵活性调节资源,分类施策制定改造方案,做到综合效益最大化。

专家特别建议,要加强对灵活性改造方案进行重要部件及材料的寿命评估和安全性评价,及时发现潜在危险点和隐患,必要时可采取更换部分材料、加保护涂层等必要的补强措施,同时关键部位加装监视测点。关于已到寿命期的机组,低效、落后的小容量机组,应该淘汰或争取进行等容量替代。已到寿命期的大机组需要综合研究,进行供热或者其他用途改造。

12月24日召开的2022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有效发挥煤电基础性调节性作用,这将为开展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和提供政策支持。愿电力行业上下同欲、精心组织、精准施策,如期高质高效地完成煤电机组改造升级任务。

猜你喜欢
压舱石压舱煤耗
耗差法与正平衡修正法耦合分析的燃煤机组煤耗评估
基于PI数据和供电标煤耗的机组冷端优化研究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煤耗预测在火电调峰经济性中的应用
两点法确定供电煤耗-负荷特性曲线研究
疫情之下 农业压舱石作用显著
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
全球首家 通过USCG DNV.GL认证 独立压舱水电源系统
抱紧人生“压舱石”
能源合作是中阿关系的“压舱石”
面对突发事件,要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这块“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