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赛”融合的智能机器鱼集群控制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1-03-27 11:10张建磊
中文信息 2021年6期
关键词:集群机器竞赛

张建磊

(南开大学 人工智能学院,天津 300371)

引言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多次强调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指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学生在即将步入社会前,最重要的青春时光都是在高校度过的。高等学校的“熔炼”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因此,切实地让学生学有所得,高校的课程建设及改革尤为重要。

不同于中学时代的课程,高校的课程涉及基础类课程和专业课程,大多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尤其是理工科背景下的课程,一般而言,较为抽象难懂,需要学生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才能掌握。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课程大多具有延展性,课堂上所学的一般只是“冰山一角”,如果多加思考和探索,会发现课本之外还有很多更为深刻的知识点。因此,在高等学校的课程教学中,如何尽量减少知识抽象带来的枯燥感和畏惧感,同时让学生完全熟练掌握课堂所讲的基本知识点,并且还能学以致用,是需要尽快解决和思考的问题。

在人工智能学院的学科背景下,我们为研究生和博士生开设了集群智能控制专业课。如何让学生真正地学有所得,该课程的课堂设计、课堂讲解、课后考核等是我们需要用心设计的课题。抛开传统的教师在课堂讲、学生在下面默默听讲的“灌输”模式,我们用“课赛融合”的模式来引导此门专业课的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尝试课程改革。在教学中,消除课程本身可能带有的枯燥感,增加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掌握并运用相关知识点的能力,是我们的教学设计目标。

一、课堂的理论内容设计

集群智能控制是涉及多个生物体的一个研究问题。在课堂上,我们将主体定位成机器人。在给学生介绍此课程时,我们可以从这样的一个角度展开:机器人群体执行任务相对于单个机器人,有更高的空间利用率和任务执行效率,且可靠性更高。在一些复杂度较高的任务中,机器人群体有更好的任务表现,其在军事和空间探索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至于课堂所授内容,以典型生物群体智能建模为主,例如鸽群层级引领机制建模、雁群线性编队机制建模、狼群协同围捕机制等。进而,在对群体特性分析和群体智能建模基础上,讲解从智能体到机器人集群自主控制的映射机理,介绍基于群体智能的系统集群自主编队、任务分配等技术,以及实验验证方法和设计思路。

鉴于课程本身的学科交叉特点,与生物行为紧密相连,我们可以从鸽群、雁群、狼群等生物的行为特点开始介绍。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对集群行为进行学习和了解。同时,在讲解过程中也要适时地抛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从各个方面,适度地增加与学生的活动,才能实现优质的教与学。

二、课堂实践依托水下机器鱼竞赛

关于机器人,学生大多听过见过,这也是现在的研究热点之一。只是,我们的课堂上采用的是特殊的机器人:机器鱼。众所周知,地球上大部分区域被水覆盖,茫茫未知的浩瀚海洋,是我们人类的探索目标之一。水下机器人是人类探索水下世界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因为我们的课程内容是集群行为,所以涉及水下机器鱼集群。以他们为例,向同学们讲授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比如协同搬运物体,机器鱼群是如何通过任务分配完成协作目标的。同时,我们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专业竞赛。终极目标是: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把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由灌入式向启发式转变,由重理论轻实践向理论联系实际转变。

例如,在2019年第十二届“临港杯”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中,我们通过组织学生研究赛题、学以致用,最终摘得冠军1项,亚军1项,三等奖3项,同时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等多项佳绩,为学校争得多项荣誉。竞赛的设置会引导我们向实践靠拢,比如本次比赛共设置水下机器人竞速、目标识别抓取、水下操控、自主视觉和创客生存挑战等项目。具体地,我们参加了目标识别抓取、水中污染源项目、水面污染源项目、港口侦察项目等。在实践中,更深刻地领会了集群控制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技术方法,达到了比较好的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竞赛结果反馈于课堂教学

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自2007年作为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化赛事亮相以来,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受关注。我们近两年都在积极组织学生参赛,将教学内容与实践感受相结合。教学内容中的理论模型,实践活动中的复杂物理因素,如何相结合、相对应,是对所学知识更深刻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在课上,我们讲解水下机器鱼协同搬运物体时的策略优化问题。在竞赛中,机器鱼是放置在水池中进行任务协作的。此时,不仅需要考虑机器鱼本身的物理尺寸,还需要考虑水池的边界,以及机器鱼的避障(尽量避免撞击水池边缘)。而且,在机器鱼执行任务时,我们还需要考虑机器鱼的电量问题,它的工作时长是有限的。机器鱼因耗电量过大而掉队,也会影响群体的任务完成效果。因此,这些竞赛中所遇到的实际物理因素,需要我们在课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更具难度的思考和设计。

将课堂所学与竞赛所需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可以推动我们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由单调到生动,由理论到实践。在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学生才更能体会知识点的价值,加深对它的理解。若应用理论知识成功地解决了应用问题,学生会因此获得成就感,这也有助于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还有一点是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竞赛多是团队协作完成,需要团队成员通力配合。在集体活动中,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感。从教学的角度而言,竞赛结果也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转化为属于我们自己的实验教学内容,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作用。在学生未就业时,参与专业竞赛可以促进他们理解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如何在海洋科学的发展中应用,达到我们学以致用的育人目的。

结语

我们以人工智能学院背景下,“课赛融合”模式在集群智能控制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情况。课堂上的教学设计以生动丰富的讲解、有趣的问题引导与调动积极性、自愿参与的机器鱼竞赛、竞赛内容与经验改良和丰富教学内容,等多部分有机组成。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整合课堂教学内容,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有助于实现智能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学、赛”的一体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将会得到显著提高。

猜你喜欢
集群机器竞赛
机器狗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机器狗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未来机器城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我看竞赛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