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牧业良种场建设成绩斐然

2021-03-27 22:25赵玲子
甘肃畜牧兽医 2021年1期
关键词:种羊羊场养羊

赵玲子

(甘肃省农牧业良种场,甘肃 景泰 730400)

甘肃省农牧业良种场(以下简称良种场)位于景泰县—条山镇东街景兴路,系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原省农牧厅)管辖的差额拨款县级事业单位。良种场始建于1975年,前身是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指挥部机关农场,当时主要为工程建设者生产提供粮、油、肉、蛋、奶、蔬菜和苹果等生活必需品。景电一期工程成功上水后更名为“甘肃省景泰川良种猪示范推广场”,开始进入以良种瘦肉猪生产供应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阶段。建场不久,因先后两次暴发猪喘气病导致种猪全军覆没,只能依靠养殖少量商品猪、奶牛、蛋鸡,以及小麦、胡麻等农作物育种和果园生产维持。主业夭折后,良种场先后更名为“甘肃省景泰畜禽良种场”“甘肃省畜禽良种场”,2004年9月,根据甘机编办发〔2004〕23号文件,甘肃省畜禽良种场并入甘肃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加挂甘肃省农牧业良种场牌子,该场名一直沿用至今。无论场名如何更改,但囿于投入问题以及体制、机制局限,多年来场子一直处于有畜禽、无良种的尴尬境地。

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使良种场健康发展,借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顺应全省畜牧业生产重点由猪禽为主的料食畜向牛羊为主的草食畜转移的实际,以及市场发展需要和人们膳食结构改变的要求,在原省农牧厅的大力支持下,良种场审时度势,积极争取国家畜禽良种工程项目资金,于2002年建成了原种肉羊场(以下简称种羊场),首批从澳大利亚引进无角陶塞特、萨福克、特克塞尔肉毛兼用型种羊100只,从山东引进小尾寒羊200只,之后又分期分批大量引进了种羊。经过近20年的继代繁殖、精心培育和严格筛选,截至目前,种羊场存栏无角陶塞特、萨福克、特克塞尔、杜泊、澳洲白和小尾寒羊等种羊3 149只,累计向社会提供良种肉羊2.28万只,有0.76万只种羊在外埠安家落户。种羊场的建设,填补了全省专门化肉羊生产的空白,拉开了省内肉羊生产序幕,为提升全省畜牧业生产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1 奠定了全省肉羊产业发展基础,打破了“毛主肉从”的养羊生产格局

甘肃省是全国养羊比重较大的省区之一。21世纪之前,省内养羊生产主要分布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农区养羊数量有限,且均以放牧为主。绵羊品种以古老的蒙古羊、藏羊、哈萨克羊、滩羊等粗毛羊和80年代培育的甘肃高山细毛羊,以及后来陆续引进的小尾寒羊为主;山羊品种以河西绒山羊、陇东黑山羊以及省外引进的辽宁绒山羊居多,没有专门化肉羊品种。无论绵羊、山羊生产,和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一直沿袭着“毛主肉从”的发展格局。羊肉供应除“靖远羊羔肉”外,大宗羊肉主要来自牧区秋后季节性出栏,出栏羊只统称“菜羊”,全省羊只出栏率不足10%,羊肉消费集中在秋冬季节,人均消费量极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量引进小尾寒羊后,全省养羊规模虽然迅速扩张,但羊肉仍然供不应求。随着羊毛绒市场疲软,价格逐年走低,羊毛不如棉花贵的现象十分普遍,广大农牧民养羊积极性一度严重受挫;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封山育林、休牧禁牧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加大,农区、半农半牧区养羊生产方式被迫由放牧转向舍饲。养羊业受市场、空间双重挤兑,效益低下,举步维艰,实现品种更新换代,大力发展肉羊生产,尽快转变生产方式,积极推广舍饲圈养,成为甘肃省养羊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陶塞特、萨福克、特克塞尔等肉羊品种既有产肉性能好、繁殖率高、抗逆性强的特点,又有舍饲圈养的习性。大力推广该类品种成为甘肃省新时期养羊业走出困境的不二选择,周边省区和省内个别市县引种试验的成功,为全省大力发展肉羊生产提供了借鉴,省农牧业良种场不失时机建设原种肉羊场,承担起肉羊生产供种任务,破解了封山育林(草)与养羊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奠定了肉羊产业发展基础,带动了养羊生产方式彻底转变,全省养羊生产开始进入以产肉为主,肉、毛、绒兼顾的新阶段。

2 助推了全省绵羊改良步伐,改变了羊肉生产供不应求的局面

专门化肉羊品种未引进推广之前,甘肃省饲养的绵羊除小尾寒羊外,无论细毛羊还是粗毛羊,均属季节性发情,冬春季产羔,繁殖率较低,双羔率不足15%;羔羊初生重、断奶重分别只有公羊3.7 kg(母羊3.5 kg)和公羊27.1 kg(母羊23.7 kg),而且生长速度慢,育肥效果差,6月龄肥羔和周岁体重一般不超过公羊50.0 kg(母羊42.9kg)和公羊114.0 kg(母羊70.1 kg)。陶塞特、萨福克、特克塞尔等专门化肉羊品种不仅产肉性能好、肉质鲜嫩、膻味小,日增重快,饲料报酬高,羔羊初生重、断奶重可达到公羊5.0 kg(母羊4.0 kg)和公羊45 kg(母羊38 kg),分别高出当地绵羊26%和40%,6月龄肥羔体重达到公羊59 kg(母羊48 kg)以上,周岁胴体重公羊130 kg(母羊80 kg),分别高出当地绵羊15%和12%;而且具有繁殖率高、常年发情等特点,纯繁母羊双羔率均超过80%,杂交母羊双羔率也在50%以上。杂交改良效果十分明显,以当地绵羊为母本,专门化肉羊品种为父本,无论哪种杂交组合,羔羊初生重、断奶重均增加23%以上,级进杂交生产的二、三代或者三元杂交后代,不同月龄体重和育肥效果基本接近父本。种羊场的建设,为全省绵羊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秀良种公羊,加速了绵羊改良步伐,打破了季节性出栏常规,实现了育肥羊常年出栏,羊肉均衡上市,同时改善了羊肉品质,满足了广大消费者需求,最大限度增加了养殖场(户)经济收入。

3 积累了肉羊生产管理经验,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种羊场占地面积2.67 hm2,建设砖混结构圈舍6栋(暖棚),钢架结构羊舍6栋(凉棚),羔羊舍4栋,共5 508 m2,运动场8 260 m2容积4 000 m3青贮窖10个,牧草基地20 hm2,配套建设消毒室、实验室、兽医室、羊毛分析室、药浴池等基础设施20余处694.88 m2,以种羊场为圆心,周边乡(镇)为半径,建设人工授精点10处,年授配当地滩羊7.5万只,增加养殖场(户)经济收入2 250万元。种羊场是良种场的“立场”之本,良种场负责人从场址选择、总体布局、规划设计、基础建设、品种引进、人员配置等各环节都亲力亲为,严格把关,为做到精益求精,不惜殚精竭虑。羊场建成投产以来,建设者不忘初心,积极探索,在科学饲养,精心管理,确保种羊质量,最大限度满足全省供种任务的基础上,分别完成了《肉用种羊场设计与建设技术规范》《黑头萨福克》《白头萨克》《无角陶赛特》《德克赛尔》4个地方标准的制定,已经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制定了《肉用种羊品种标准与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紫花苜蓿栽培技术规范》等8项技术操作规程;完成《特克塞尔、无角陶赛特肉用种羊适应性观测》《肉用羊三元杂交改良效果初探》等试验项目和研究课题10余项,并探索出了“种羊场+养殖大户+农户”的肉羊产业发展模式。与此同时,按照“良种良养”原则,积极开展优质牧草种植对比试验,筛选出了适应景泰县及周边地区种植的高产、优势主栽苜蓿及青贮玉米品种,每年就地转化和利用苜蓿青干草250余t,青贮玉米3 500余t,其他牧草100余t,玉米、麦麸、豆粕等饲料及添加剂1500余t,有力地推动了景泰县乃至全省“粮改饲”步伐。

原种肉羊场的建设和规范运行,充分发挥了龙头示范带动作用,不仅缓解了省内养羊生产肉用品种供种压力,实现了就地就近供种,而且在圈舍设计、饲养管理、饲料调制、杂交组合、接羔育羔等环节探索出了经验,补齐了肉羊生产过程中的短板,为全省养羊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借鉴。先后被原省农牧厅确认为“甘肃省重点种畜禽场”,原农业部认定为“部级标准化示范场”“国家级重点原种肉羊纯种繁育基地”,被中国畜牧业协会确定为常务理事单位,获得了甘肃省政府和白银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单位”,白银市委市政府、景泰县委县政府授予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2年11月CCTV-7农业军事频道以“谁会当上羊新郎”为题,多角度、全方位报道了种羊场的建设与管理。一系列褒奖和荣誉既是对种羊场成绩的肯定,也是一种鼓励和鞭策。

4 培训了一批专业人才,壮大了全省畜牧科技力量

种羊场是良种场的“龙头企业”和重整旗鼓的希望所在,建设者始终遵循良种立场、人才兴场、科技强场原则,倾注了全部精力。经过近20年艰苦创业,种羊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种羊质量代代提高,管理水平日臻完善,发展思路逐渐拓宽,不仅跻身于国家定点原种肉羊纯种繁育基地和地方品种杂交改良基地,而且成为全省畜牧行业人才培训基地、科研示范基地和养羊业科技成果展示窗口。建场至今,累计为世界银行贷款甘肃牧业发展项目、中国-加拿大可持续农业发展项目、农业综合开发、优势特色养殖示范项目和全省“粮改饲”等10余个农牧业项目培训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和农牧民3 000余人(次);协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培训师生300余名,结合羊场发展现状和全省养羊业发展需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累计从场内选派50余人(次)中级以上职称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和防疫专管员深入景泰、夏河、广河、积石山、东乡等县开展肉羊繁殖、育种、饲养管理等方面培训,累计培训人数超过1 500余人(次),编写《肉羊及其人工授精技术知识问答》《肉羊养殖技术》等实用养殖技术教材,向农牧民发放1.5万余册。在加大人才培训力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试验工作,除完成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下达的和场内自列科研课题外,作为甘肃省现代农业草食畜产业技术体系景泰区域试验站,承担了“甘肃中部肉羊新类群”选育任务,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开展了肉羊腹腔镜助孕技术研究,分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和预期成效。鉴于种羊场建设成效有目共睹,每年引进种羊的客商纷至沓来,视察调研、参观学习人员应接不暇,累计接待省内外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同行1 500余人(次),充分彰显了“窗口”示范效应。

5 优化了良种场内部发展结构,盘活了国有资产

良种场占地面积205.4 hm2,其中耕地86.7 hm2,果园26.7 hm2;在册职工46人。建场之初,场内经济一度出现过短暂辉煌,自种猪生产因疫情停顿后,场子处于主业夭折、诸业不振的萎靡状态。之后也尝试着饲养商品猪、蛋鸡、奶牛,但都因投入不足,规模不大,经营惨淡。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加剧以及自身管理不善,小麦、胡麻育种规模小、效应不突出,竞争力弱;果园缺乏更新换代,树龄老化、品种退化、效益不佳。良种场缺乏主业支撑,更无主打产品,资产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不充分,经营举步维艰,寅吃卯粮,举债度日,职工人心浮动,场子没有生机活力,发展前景低迷,遇到了严峻的生存考验。2002年原种肉羊场的建设给良种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了种植业结构调整,扩大了青贮玉米、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充分利用了闲置场房、设备;最重要的是使广大科技人员有了用武之地,真正做到了地尽其利、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在种羊场的带动下,良种场经营逐步走出低谷,分别重建了种猪场、重启了种鸡场、新建了奶牛场,形成了“四场”(种羊、种鸡、种猪、奶牛)“三区”(粮油作物试验区、优质饲草种植试验区、苹果栽培试验区)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管理科学、技术先进、品种优良、产品优质,示范效应突出、带动功能增强的发展新格局,面貌焕然一新,迈入了农、林、牧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种羊场的建设真正起到了统筹一颗子,走活一盘棋的作用,良种事业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猜你喜欢
种羊羊场养羊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种羊示范场
冬季养羊 做好这四点
“放牧+补饲”春季种羊饲养有诀窍
夏季养羊八注意
规模化舍饲肉羊场饲养安全体系的建设
种羊繁殖配种技术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
种羊的兽医防疫方法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