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胺技术的优越性及其在输血检验中的运用分析

2021-03-28 11:27曲执郭美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4期
关键词:酶法溶血性特异性

曲执 郭美玲

(1 葫芦岛市中心血站,辽宁 葫芦岛 125000;2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000)

近几年,在进行临床检验期间,凝聚胺技术应用率显著提升,尤其在不完全抗体检测中获得广泛应用。作为不完全抗体检测方法之一,凝聚胺技术于抗体筛选以及血型鉴定中获得广泛应用,并且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抗体检测中表现出较高应用率[1-2]。此种方法同酶法、抗球蛋白试验法与盐水法进行比较,其呈现出灵敏度高以及操作简单等系列优势。本次研究将针对我院收集血液样本探析凝聚胺技术应用于输血检验中可行性,以实现输血效果以及输血后安全性的显著提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收集的200例血液样本作为试验对象;输血期间表现出抗体并且反复输血样本95例;正常献血以及表现出输血反应样本15例;输血期间呈现出配血不合格样本共90例。纳入标准:①在进行临床研究前,对于健康检查均接受,未表现出血液系统方面疾病的现象。②未患有对血液系统造成影响的系列疾病。排除标准:①处于哺乳期或者妊娠期。②患有精神类疾病。

1.2 方法 对于检测操作合理利用离心机展开,选择12 mm× 75 mm试管规格,主要利用葡萄糖、凝聚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叠氮钠、氯化钠、柠檬酸三钠、抗-D型血清以及抗AB血清,依据试剂盒说明书完成临床检验。

2 结果

针对所有血液样本在实施凝聚胺检验期间,特异性凝聚消失时间均>3 min;106例在5~10 s表现为非特异性凝聚消失,92例在11~20 s表现为非特异性凝聚消失;针对60例疑难抗体采用常规技术以及凝聚胺技术实施检测后发现,在进行青霉素抗体检测期间,常规检查需要利用显微镜辅助完成2+凝聚识别;而对于凝聚胺技术而言,只需要利用肉眼完成2+凝聚识别,且结果无误差;在实施Rh抗体检测期间,同常规技术血清量比较,凝聚胺技术为其1/10。

3 讨论

同机体全部血量相比,如人体失血量>15%,对于正常血压水平通过当前机体代偿功能就会难以维持,从而使得机体表现出活动障碍,临床需对其展开输血治疗[3-4]。针对患者在实施输血期间,需要确保同患者自身血型一致,且合理展开交叉配血试验干预,之后对试验结果进行观察,如未表现出红细胞聚集的现象,可对患者展开输血治疗。反之会使得患者在输血后呈现出抗原细胞破坏现象,从而使得受血者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当前在进行血液交叉试验期间,存在诸多方案,以酶法、抗球蛋白试验法、凝集胺技术以及盐水法等较为常见[5-6]。采用酶法以及抗球蛋白试验法进行检测操作繁琐,并且需要较长检测时间,同酶法以及球蛋白试验法进行比较,盐水法的实施,操作步骤简单,但盐水法对于不完全抗体难以彻底发现,检测结果较差,输血意外的概率较为显著。在此种情形下,将酶法、盐水法以及球蛋白法进行结合合理展开临床检测,对于患者不完全抗体可以有效检测,但是会使得检查期间需要时间以及复杂程度增加。对此于临床输血检测期间,凝聚胺技术获得广泛应用。作为新型检验技术之一,凝聚胺技术主要利用凝聚胺分子表现出高价阳离子多聚季铵盐,在其溶解后会表现出正电负荷的现象,同红细胞表面存在的负荷出现中和现象,从而促使红细胞凝聚,并且在低离子强度溶液作用下,使得红细胞Zeta电位降低,将抗原体之间吸引力提升,使得不完全抗体检测准确性显著提升。同常规检查方法进行比较,凝聚胺检测技术的应用,呈现出便于观察以及操作简单等系列优点,其对于交叉配血可以进行有效鉴别,并且对于抗体筛查期间所实施的溶血性贫血检验确保顺利完成[7-10]。

本研究发现,所有血液样本在实施凝聚胺检验期间,特异性凝聚消失时间均>3 min;106例在5~10 s表现为非特异性凝聚消失,92例在11~20 s表现为非特异性凝聚消失;针对60例疑难抗体采用常规技术以及凝聚胺技术实施检测后发现,在进行青霉素抗体检测期间,常规检查需要利用显微镜辅助完成2+凝聚识别;而对于凝聚胺技术而言,其只需要利用肉眼完成2+凝聚识别,且结果无误差;在实施Rh抗体检测期间,同常规技术血清量比较,凝聚胺技术为其1/10,分析此种技术原因为凝聚胺技术检验法的有效应用,呈现出检验灵敏度高、简单易行的特点,其对于抗体可以有效筛选,对于血型可以有效鉴定,并且对于交叉配血操作可以顺利完成,于溶血性贫血试验中可获得确切效果,从而证明同常规检测比较,凝聚胺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使得检测效果显著提升[11-15]。综上所述,凝聚胺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使得输血检验效率显著提升,呈现出操作便捷以及反应速度较快的优势,对于输血中溶血性反应症状进行预防,对于输血效果以及输血后安全做出充分保证,同常规检测比较,凝聚胺技术的应用,使得检测效果显著提升,有效防止呈现出输血不良反应的现象,对于临床顺利完成治疗可以做出保证。

猜你喜欢
酶法溶血性特异性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α-生育酚琥珀酸酯的酶法合成研究进展
酶法制备大豆多肽及在酱油发酵中的应用
Sn-2二十二碳六烯酸甘油单酯的酶法合成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儿童非特异性ST-T改变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血袋两种放置方式的溶血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