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21-03-28 06:18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3期
关键词:眼科合格率护理人员

安 宁

(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目前,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临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眼科而言,加强眼科护理管理是当前眼科护理研究工作中的重点之一,眼科护理管理工作即在护理过程中使患者感到优质的护理服务,尽量使患者身心保持在舒适且安全的水平[1],无任何操作、判断以及医疗事故、护患纠纷等情况发生,避免相关严重并发症的出现,经过护理使患者早日达到预期的护理目标,尽快康复出院。通常,眼科患者因自身视力障碍等原因易造成各类安全隐患,因此,为了有效避免在护理过程中的风险,消除不必要的护理纠纷,务必要加强眼科护理的安全管理问题,以确保治疗工作的有效运行并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眼科接诊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39例,女性患者为21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18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 70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31±1.92)岁;其中,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落、斜视患者的病例数分别为21、32、5、2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其中,A组男性患者为18例,女性患者为12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 70岁,平均年龄为(43.43±1.21)岁;B组男性患者为19例,女性患者为11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68岁,平均年龄为(39.11±1.14)岁;A、B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B组采用常规护理,根据科室规定及医院规章制度开展护理工作管理。首先,对新入院患者安置床位并遵医嘱给予基础的用药查房护理;A组在B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点:①心理护理措施。首先,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当主动对医院与病房环境进行介绍,使患者消除对病房及周围环境的陌生感;大部分患有眼科疾病的患者,往往会由于病情出现紧张与焦虑状态,情况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自我伤害的情况[2-3],对病情治疗及恢复极为不利;所以,为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做好眼科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②安全的病区环境管理。确保患者病房以及休息区等环境的卫生情况,保证病区过道内的通畅性,避免在过道内放置无关物品;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叮嘱其家属进行陪护,以免由于视力不佳而导致摔伤和碰伤等情况;其次,对患者病房卫生要定期进行打扫,患者病房内相关物品摆放要统一有序,早晚要进行通风,保证病房温度及湿度适宜;护士长要切实做好监督工作。③用药安全管理。加强备用药品管理,首先,要叮嘱患者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避免出现多服与漏服情况[4];其次,将备用药品标注生产日期与失效日期,并将备用的眼药水以及扩瞳剂等相关药品分类保存;如发现药物配伍等禁忌问题,应当第一时间进行上报并处理;每月初要对药物的名称、期效以及质量等进行大查对,根据生产日期先后进行有序摆 放[5-6],对于字迹模糊不清以及即将到期的药品,要及时进行调换。④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不仅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对相关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而且为保证患者能够及时接受优质的护理服务,要总结科室近期出现的护理安全质量问题,有针对性的对眼科疾病的相关护理流程进行改善;科室要根据常见问题建立不安全隐患记录本,相关护理人员要及时对危险因素进行排查并进行记录,护士长根据记录情况要定期组织讨论[7],对工作中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⑤护理人员素质管理。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可以有效促进护理安全管理水平,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使护理人员真正做到用心服务于每一位患者,将护理服务有效落实到护理环节与过程中;同时,为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树立护理人员的良好职业形象,加强其礼仪修养并学习沟通技 巧[8-9],规范其沟通语调与方式,使护理人员自身充满自信,并使患者感到亲切放心。⑥做好安全知识宣教工作。要根据眼科护理常规内容进行宣教,包括患者饮食、用药以及相关检测等有利于患者康复的行为,争取做到健康教育的全面覆盖,并保证百分百合格;护士长要做好监督工作,进行不定期抽查,并把抽查结果和护理人员绩效奖金挂钩,使安全知识宣教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并促进护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对A、B两组患者护理的合格率进行对比分析,对比项目包括技术操作、护理文书、护理差错等情况,同时采用护理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总分100分,85分以上为满意,60~85分为比较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χ2检验,分别以()、(n,%)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工作质量 A组30例患者中,技术操作合格率为 93.33%(28/30)、护理文书合格率为20.00%(6/30)、护理差错合格率为93.33%(28/30);B组30例患者中,技术操作合格率为86.67%(26/30)、护理文书合格率为13.33%(4/30)、护理差错合格率为80.00%(24/30);由此可见,A组的技术操作合格率、护理文书合格率以及护理差错合格率均明显优于 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满意度 A组30例患者中,经过护理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满意的患者为29例(96.67%),比较满意的患者为 1例(3.33%),不满意的患者为0例,总满意度为100%;B组 30例患者中,经过护理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满意的患者为 21例(70.00%),比较满意的患者为7例(23.33%),不满意的患者为2例(6.67%),总满意度为93.33%。由此可见,A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眼科是研究发生于视觉系统相关疾病的学科,临床常见病有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落、斜视等。近年来,随着人们在生活中长期使用电子产品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眼科疾病的临床发病率也逐渐增多,眼科疾病给患者生活及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眼科护理工作是眼科医疗工作的重要部分,在治疗眼科疾病与预后恢复中占据着主要地位。目前,现代新理论与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在眼科的临床诊治方面广泛使用,眼科疾病的诊治工作也因此有了较快发展;与此同时,为更好且更快的适应医疗模式的转变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视功能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改变,眼科护理模式要相应进行完善与调整,务必做好护理安全管理[10-11]。所谓护理安全即在对眼科疾病患者进行护理时消除一切机体结构以及功能损害等情况,从而避免给患者带来生理及精神上的任何伤害,最终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本次研究中,B组经过常规护理与A组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后,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得知,A组技术操作合格率为93.33%、护理文书合格率为20.00%、护理差错合格率为93.33%;B组技术操作合格率为86.67%、护理文书合格率为13.33%、护理差错合格率为80.00%;A组的技术操作合格率、护理文书合格率以及护理差错合格率均明显优于B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经过护理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A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B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3.33%;A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证明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眼科护理工作中是非常有必要且有价值的,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护理工作中的护理差错率并能够规范护理文书写作,同时提升护理人员操作水平,从制度上规范护理工作,减少管理漏洞,真正把安全管理相关理念落到实处,从而使患者能够接受更为优质周到的服务,因此,其更受眼科疾病患者的认可[12-13]。

综上所述,在对眼科疾病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良好的病区环境可以为患者提高安全舒适的休息环境;用药安全管理能够有效避免病情恢复的相关危险因素,从而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概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能规范眼科护理工作的规范程度及流程,加强安全防范力度,可以有效确保眼科护理工作安全性;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并打造专业优质的护理团队,能够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的医疗环境,对于改善患者护理体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4-15]。总之,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

猜你喜欢
眼科合格率护理人员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提高肉鸡出栏合格率的综合措施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去年国抽合格率首次突破90%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