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芳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论治身瘦不孕

2021-03-28 13:34周佳玮
江苏中医药 2021年11期
关键词:阳化周教授精血

周佳玮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指导:周惠芳

身瘦不孕出自《傅青主女科》,且列于诸类不孕之首,傅氏载之曰:“瘦怯身躯,久不孕育,一交男子,即卧病终朝。”论及病因,傅氏推陈出新,提出此病当破除前人“气虚”之论,责之“血虚”;论及治法,言其“必须大补肾水而平肝木”,自拟“养精种玉汤”,提倡“节欲三月,心静神清”,则无不孕之理。在现代医学中,女性不孕症属妇科疑难病症之一,上述“身瘦不孕”可归属于无器质性病变之“不孕”范畴,西医常以激素类药物治疗,以期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黄体功能,然效果欠佳、副作用明显,且依从性较差。江苏省名中医周惠芳教授师从国医大师夏桂成,临证30余年,擅长运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治疗月经病、不孕症等,辨以中医思想,遵以中药调治。笔者有幸师从周惠芳教授,跟随导师抄方体悟,现将周师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治疗身瘦不孕之经验介绍如下。

1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渊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阳化气,阴成形”,后世张景岳注:“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阳主外主动,所化之气轻盈灵动,为生理活动提供动力;阴主内主静,所成之形充盈平和,为精血化生提供物质基础[1]。阴阳相合,阴平阳秘,形神统一。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注:“阳化万物之气,而吾人之气由阳化之;阴成万物之形,而吾人之形由阴成之”,指出了世间万物需借助阴阳而生,阴阳互根互用,化生一切生命之源,人亦如此。“阳”鼓动人一身正气,“阴”成就人形体姿态。“阴成形”即人依赖水谷精微,濡养五脏六腑;“阳化气”即气的升降出入,推动脏腑功用。同时,此二者可以看成“无形之物”与“有形之物”的转化,“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气血相资,阴阳动态平衡,方为上佳[2-3]。李中梓在《内经知要》言:“阳无形,故化气;阴有质,故成形。”周教授认为,阳所化之气乃为“力”,阴所成之形即为“质”,“力”与“质”平衡协调,方能生生不息。

2 从“阳化气,阴成形”阐释病因病机

结合历代医家观点,身瘦不孕的病机常为精血不足,木火燥郁,性质属本虚标实。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周教授认为,阴阳失衡,阴成形不足,阳化气太过为此病根源。妇人以血为用,若伤于劳作,或房劳多产,或夜寐不安,暗耗精血,即竭耗阴分,阴伤则无以行成形之用,精卵难以生长;阴乏制阳不及,阳气偏盛,动力失控,易致精卵尚未成熟即排出,不利于受孕。再者,胞宫的充盈需精血的下注和营养,阴之不足,不能滋养精血,肾精无法分润养肝,肝血不可濡润滋肾,阴分愈亏,血海空虚,月事不以时下,难以受孕成子。此外,阴不足则无以制阳,化气太过,气行不畅,郁结于内,女子以肝为先天,故以肝气郁结多见。朱丹溪言“气有余便是火”,阳气蒸腾,侵犯肝木,肝木性燥,激发阳气,聚而生火,因阴分干涸,故为燥火,使男女之精易于走泄,难抵胞宫。妇人本因阴分不足而种子之地不沃,阳化气太过又致胞宫内燥热不润,男女精卵所结之子种植无果、不得滋养,故而久不孕育。

3 运用滋阴奠基法治疗身瘦不孕

周教授临证治疗身瘦不孕多以滋阴奠基、滋养阴血为法则,补不足,泻有余,调整阴阳,使之动态平衡,从而维持人体的健康状态。周教授重视经后期滋阴,一方面经后期月经刚净,阴分耗伤,胞宫空虚,滋养精血能促进子宫内膜的增生,同时帮助卵泡的生长,使血海充盈,精卵得养;另一方面,阳气偏盛带来的热象需要用阴来平复,只因本病本质在于“阴不足”,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时提出“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只有精血旺盛,阴长水平至重,才能缓和阳化气太过导致的阴阳失衡。经后期着重滋阴,阴长则阳消,同时注意舒达阳气,平肝解郁。燥火平静,精血涵养,此期是关键阶段。因此,鉴于身瘦不孕精血阴分不足、肝郁阳气偏盛的病机,周教授治以滋阴奠基,以制阳光,同时不忘疏肝解郁。现代社会,女性不孕症越来越成为热点话题,无形中增加了女性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导致烦躁等不良情绪,故而周教授强调宁心之重要性。

临证周教授自拟“奠基方”,组成如下:熟地黄10 g,山萸肉10 g,龟甲10 g,鳖甲10 g,当归12 g,白芍10 g,牡丹皮9 g,丹参10 g,白术15 g,山药10 g。方中,熟地黄味甘,性温,味厚气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此方取其甘温质润、滋补阴血特性,古人谓其“大补五脏真阴”“大补真水”,《珍珠囊》载其“大补血虚不足”,《药品化义》言“熟地,藉酒蒸熟,味苦化甘……专入肝脏补血……更补肾水……调经胎产,皆宜用此”,熟地黄当为滋阴之要药,无非是精血相资,重在长“阴”。山萸肉味酸、涩,性微温,补益肝肾、收涩固脱,此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温而不燥,补而不峻,入于下焦,益养阴精,味酸入肝,补益肝血,使阴分得充,且于补益之中兼具封藏之功,固守生殖之精。熟地黄与山萸肉配伍,补肝肾、益精血、固真气,《本草新编》云:“熟地得山茱萸,则功始大;山茱萸得熟地,则其益始弘。”龟甲、鳖甲皆为动物的背甲,味咸,微寒,入肝肾经,龟甲善补血,鳖甲长滋阴,二者皆为血肉有情之品,确为补养阴分之妙药,故以其滋肾填精最相适宜[4],且龟甲尚入心经,能安神定志。当归味甘、辛,性温,功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本草正》论其“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该药甘却不腻、温不伤阴,当真为“血中圣药”。白芍味甘、苦、酸,性微寒,可养血调经、敛阴柔肝,《新修本草》记载其“益女子血”,入肝经,擅柔养肝阴、调养肝血。白芍柔肝敛阴调经,善守而不走;当归养血和血调经,善走而不守[5],一静一动,充养阴分,调达阳气,行补血而不留瘀之效。牡丹皮味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入血分而善于清透阴分伏热,且兼补血效用。阴血暗耗,阴不敛阳,则扰动冲任,胞宫虚热,躁动不安,则难以保胎。以牡丹皮治血中伏火,平缓阳气,甚为适宜。《本草经疏》曰“牡丹皮……除血分邪气……脏属阴而藏精,喜清而恶热,热除则五脏自安”,《本草求真》载牡丹皮“能泻阴中之火”。丹参主入心经,因味苦微寒,故清心除烦功效强,《滇南本草》谓之“补心定志,安神宁心”,况丹参本为通调经水常用之品,以此药入方,共奏调经宁心之功。本方重视滋补,故周教授添白术、山药二味,增强脾胃运化之力,既防止滋腻太过有碍中焦吸收,又助方中余药吸收。全方奏滋阴奠基、平肝宁心之功。

4 验案举隅

孙某某,女,36岁。2018年9月13日初诊。

主诉:未避孕未孕1年余。2017年3月患者因“孕期服药”于当地医院行人工流产术,术后恢复可,性生活规律,未避孕,至今未孕,此期间至外院就诊,未收良效。既往无其他疾病。月经史:14岁初潮,4~5 d/40~50 d,量中,色红,夹血块,无痛经。末次月经:2018年9月10日,4 d净,量色质如常。婚育史:1-0-3-1。2008年足月剖宫产一胎,2005年、2007年分别因“计划外妊娠”行人流术1次,2017年因“孕期服药”行人流术1次。刻下:月经周期第4天,月经刚净,腰酸隐隐,口干,盗汗,手足心烫,情志郁闷,乏力,纳可,寐浅易醒,小便调,大便1~2日一行,质偏干。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妇科检查示:外阴已婚式;阴道畅,见少量分泌物;宫颈尚光;宫体前位,常大,质中,活动度可,无压痛;双侧附件未及明显异常。2018年6月23日外院查基础性激素示:雌二醇(E2)<20 ng/L,黄体生成素(LH)6.23 mIU/mL,卵泡刺激素(FSH)5.16 mIU/mL,孕酮(P)0.13 ng/mL,睾酮(T)28.47 ng/dL。2018年7月18日外院查妇科B超示:子宫内膜厚度(EM):6.2 mm,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男方精液常规检查正常。西医诊断:继发性不孕症、月经不调;中医诊断:不孕、月经后期(肝肾阴虚证)。此时处于经后期,治以滋阴奠基、平肝宁心。拟“奠基方”加减。处方:

熟地黄10 g,山萸肉10 g,龟甲10 g,鳖甲10 g,当归12 g,白芍10 g,牡丹皮9 g,丹参10 g,白术15 g,山药10 g,合欢皮20 g,酸枣仁10 g。12剂。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2018年9月25日二诊:月经周期第16天,患者腰酸、寐浅、乏力稍有改善,仍觉郁闷,未见锦丝样带下,嘱患者行阴超监测排卵,未见优势卵泡。初诊方去牡丹皮,酸枣仁加至12 g,加梅花10 g,14剂。嘱患者隔天监测卵泡,性生活指导。

2018年10月7日三诊:月经周期第28天,患者诉睡眠较前明显改善,情志较前舒缓,近二日见锦丝样带下,前日行卵泡监测见左侧有一1.9 cm×1.6 cm的卵泡。考虑患者真机期将至,当促精卵排出,周教授另拟一“益肾促排方”:桂枝10 g,当归10 g,山萸肉10 g,续断10 g,川芎10 g,路路通10 g,红花10 g,鹿角片10 g。3剂。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2018年10月21日四诊:月经周期第42天,患者觉乳房胀痛感,小腹微胀,似月经将潮感,入寐困难,大便干结较前改善。查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提示阴性。予珍枣胶囊口服,关注月经情况。

以上述方法序贯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患者于2019年6月6日因“停经38 d,发现尿HCG阳性3 d”就诊,测血HCG 5814 mIU/mL,嘱患者放松心情、注意休息,1周后查B超,宫内可见孕囊,3周后复查B超,见胎心胎动良好。2020年1月31日患者剖宫产一健康女婴。

按:本案患者身形瘦削,加之其一系列临床表现,周教授认为与《傅青主女科》所论“身瘦不孕”相似。傅氏言“经水出诸肾”,患者数次宫腔操作,耗伤肾阴,扰乱肾气;《素问·五藏生成》曰:“人卧则血归于肝”,患者入寐不安,则肝藏血亏虚,肝肾精血皆不足,无以滋养内膜及精卵,因而子宫内膜偏薄,卵子生长缓慢,且出现口干、盗汗、手足心热等阴不足表现,肾阴不足则脾阴亦亏,故大便干结;阴本匮乏,阴阳失衡,阳易偏盛,气化太过,疏泄不及,滋生郁闷情绪,肝与心互为母子,伤于肝、连于心,久则心烦忿怒。患者初诊时正值经后期,经后期为阴长阳消之时,阳消保证阴长,阴长为主要方面,大用滋补精血之品,不忘和肝宁心,同时健益脾胃促药力吸收。二诊时患者仍觉郁闷,添梅花一味,加强疏肝功效。人皆以为柴胡、香附之类乃疏肝佳品,之所以用白芍、梅花,乃白芍酸甘敛阴,梅花质清、不劫肝阴,而柴胡、香附辛燥易伤阴。三诊时考虑患者处于氤氲之期,重阴转阳,以活血通络之品促精卵排出,使阴阳转化顺利。四诊时患者排除妊娠,考虑月经将至,经前期阴阳俱盛,阳长明显,鉴于患者阳化气本过,暂未予中药汤剂。后续依据患者当下情况,因时制宜,随证调整,灵活序贯,重视心理疏导,终能孕育。

5 结语

周教授认为,人一身之功能依赖阴阳平衡,何况孕育本为男女交合之事,男子属阳,女子属阴,更应强调阴阳协调。身瘦不孕仅为诸多不孕的一种,傅氏论之“血虚”,周教授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论治,丰富了傅氏的思想。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不孕症患者求助于现代科技,但常以失败告终,卵子质量、子宫内膜及整体环境是影响妊娠的关键所在。中医药在改善卵子质量、子宫内膜容受性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且无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能明显改善临床妊娠率,后续可持续跟进,探究以中医药调治后受孕的妇女,较之以激素类药物治疗的妇女,其胚胎质量是否有所区别。

猜你喜欢
阳化周教授精血
通阳化浊方与四妙勇安汤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家兔的粪便代谢组学比较研究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在骨伤科的临床应用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的糖脂代谢病中医药治疗探讨
蔡连香从“精血”理论辨治妇科疾病的特色
出身寒门就是过吗
古人养形有三法
铸造师
景岳全书明·张介宾
“阳化气,阴成形”与中医肿瘤关系探究
郑绍周教授从脾肾论治低颅压性头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