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络脉痹阻”病机分期论治银屑病关节炎

2021-03-28 13:34陈一帆周彩云汪金坪
江苏中医药 2021年11期
关键词:络脉肿痛银屑病

陈一帆 周彩云 张 羽 汪金坪 王 鑫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

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炎性关节病,临床表现为银屑病皮疹以及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疼痛、肿胀、压痛、僵硬和运动障碍,部分患者可有骶髂关节炎和(或)脊柱炎。该病致残率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居多,我国PSA患病率为1.23%[1]。目前西医主要采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缓解疼痛症状,延缓关节破坏。但长期服用抗炎止痛药、免疫抑制剂会损及肝肾功能与胃肠黏膜,且西药减停后,病情易反复,临床治疗较棘手。因此,探寻PSA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为临床诊疗开拓新的思路。根据PSA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2]。周彩云教授结合本病病理特点,认为发作期病机以湿热毒邪痹阻络脉为关键,缓解期考虑脾气亏虚、湿滞络脉,瘀血阻络则贯穿疾病发展的始终,临证可基于“络脉痹阻”病机对本病进行分期论治。

1 络脉痹阻为银屑病关节炎的重要病机

1.1 肝脾肾亏,络脉痹阻 《普济方》曰:“足少阴肾之经也,属腰腿而主于骨;足厥阴肝之经也,内血而主于筋”,《金匮要略》中记载:“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皆言明肝肾与痹证之间的关系。中医学认为,肝属木主筋,为血之藏,筋之宗,肝血充足,方能“淫气于筋”,关节屈伸活动如常;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骨生髓,肾中精气充盛则骨髓坚实。若素体肝肾亏虚,邪气侵入肝肾,则筋骨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出现疼痛、屈伸不利,久病重者可出现融骨、关节畸形。现代医学认为,PSA有家族聚集性,这与中医素体肾亏相符合。同时,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四肢肌肉,运化水湿。脾气健运,则气血充足,四肢肌肉得以滋养。若脾气虚弱,气血生化无源,血行无力,气虚血瘀,络脉壅滞,则关节肢体疼痛加重;若脾气运化失司,水湿不运,痰湿内生,日久湿瘀互结,故关节肿胀疼痛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可见PSA的发病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PSA可出现外周关节、中轴关节肿痛等关节损害较重的病变,若毒邪侵犯较深,亦可累及微循环,发生血管炎性病变。微循环基于微小血管组成的网状结构,参与血液与细胞间物质代谢及能量交换[3],与中医络脉的渗灌周身、通营卫、环经气、渗气血等功能[4]相似。《黄帝内经》中首见“络”的概念,《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首次提出“络脉病变”,清代医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较为系统的“络病理论”。络病是指各种致病因素痹阻络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络脉痹阻不通而引起的疾病[5]。络脉痹阻是银屑病关节炎的重要病机。

1.2 湿热毒邪,痹阻络脉 PSA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病机之根本责之于脾气不足、肝肾亏虚,湿、热、毒、瘀皆为其标。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记载:“痹病以湿热为源,风寒为兼”,介绍湿热在痹证发生过程中的重要性。《医学正传》云:“肢节肿痛,痛属火”,提出火热致痛的观点。《金匮翼》指出:“热毒流入四肢,历节肿痛”,提出毒邪与痹证之间的关系。房定亚教授早在1984年率先提出风湿痹证的发生与毒热之邪阻滞关节、筋脉、血络密切相关[6]。

本病关节疼痛、屈伸受限等临床表现归因于络脉痹阻,既可因实所致,又可因虚所致。发作期以邪实为主,邪实指湿、热、毒、瘀,湿热久酿成毒,毒损络脉致瘀,瘀毒互结,痹阻络脉;缓解期以本虚为主,脾气不足,肝肾亏虚,余邪未尽,损耗肝、脾、肾,气血生化无源,水湿失于布散,络脉气血亏虚,余邪碍于血管,络脉痹阻。

1.3 瘀血阻络,贯穿始终 PSA患者关节反复疼痛,结合“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思想,考虑为瘀血阻络贯穿疾病始终。发作期湿热毒邪痹阻络脉,瘀血内生;缓解期脾气亏虚,络脉气血不充,气虚血瘀;患者情绪不佳,肝气郁结,亦可致气滞血瘀。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络以通为用的原则,贯穿活血化瘀之法,调和气血运行,恢复络脉通利。

2 运用络病理论指导银屑病关节炎分期论治

本病发作期以湿热毒瘀痹阻络脉为主,治疗重在清热解毒、凉血通络;缓解期则以脾气亏虚、湿滞络脉为要,注重健脾益气、祛湿通络,佐以补益肝肾;瘀血内阻贯穿疾病始终,强调调和气血、化瘀通络。

2.1 发作期注重清热解毒、凉血通络 PSA发作期,临床主要表现为受累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皮损泛发,疹色鲜红,鳞屑下有渗出,可伴有发热或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PSA病理特点以“滑膜炎、血管炎”为主,表现为周围关节血管及滑膜异常增生、免疫细胞浸润增加[7-8]。滑膜增生早期以内皮细胞肿胀和血管壁增厚为特征,后期表现为滑膜绒毛增多、血管壁外层炎细胞浸润等[9-10]。这种血管的异常变化与中医“湿热毒邪伤络”的特征相符合。若外感湿热或体内素有蕴湿,郁久化热成毒,发于肌肤则皮损发红、鳞屑下有渗出;湿热毒邪痹阻于络脉、关节,则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因此,疾病活动期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凉血通络为法,方选四妙勇安汤加减。四妙勇安汤出自华佗《神医秘传》,由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四味中药组成,药少、量大、力专,为治疗脱疽名方,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血管类疾病[11]。方中金银花甘寒,为清热解毒之上品;玄参甘苦,善于清热凉血解毒;当归甘温,长于活血散瘀、通络止痛;甘草生用可清热解毒。药理研究表明,四妙勇安汤可作用于多靶点以消除或减轻炎性反应,减少炎症因子浸润血管的发生[12]。若肿胀明显者,加冬瓜皮、白花蛇舌草、汉防己利水消肿;若疼痛难忍者,选用萆薢、豨莶草、生薏苡仁、半边莲、半枝莲以清热解毒、通络止痛;邪实日久,伤及阴液,考虑到苦寒之品败坏脾胃,故临证常用石斛、生地、麦冬等清热生津之品,护胃养阴。

2.2 缓解期注重健脾益气、祛湿通络 PSA缓解期,关节肿痛减轻,炎症指标降低,影像学表现为骨质破坏和关节变形等慢性损伤[13],舌多淡红、苔白腻,脉细滑。此时病机特点为“本虚为主,兼夹余邪”。脾气亏虚致络脉气血生化无源,运行无力,络脉痹阻;未尽湿热毒邪壅滞络脉,痹阻络道。PSA发病过程中,外湿与内湿常相互作用。久病湿邪困脾,脾失运化,湿浊内生,郁久化热,邪气顽固,病情反复,易损伤脾胃。脾为阴土,喜燥而恶湿,湿邪伤阴又伤阳,湿邪困脾易致脾阳不振。PSA患者长期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苦寒之品,致脾胃虚弱,故疾病缓解期应注重扶正祛邪,即健脾益气、祛湿通络,佐以补益肝肾,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四君子汤加白扁豆、山药、薏苡仁、莲子等组成,取其健脾益气、通络祛湿之意。四君子汤平补脾胃,白扁豆、山药、薏苡仁、莲子助白术健脾祛湿,砂仁芳香醒脾,桔梗宣通肺气。参苓白术散复脾胃升降之权[14],使生化有源,络脉充盈。邪气伤及肝肾,可加用续断、桑寄生、黄精滋养肝肾;邪实日久,耗阴伤津,疾病后期易致机体津液不足,络脉不通,可酌加生地黄、知母滋阴生津,充盈络脉;若阴损及阳,可加用巴戟天、淫羊藿补肾温阳。

2.3 强调调和气血、化瘀通络贯穿治疗全程 瘀血贯穿PSA疾病的发展始终。急性期,湿热毒邪充斥络脉,热毒煎灼血液成瘀,湿瘀阻滞络脉气机,瘀血滞于络脉,既是湿热毒邪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瘀的病理因素。《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阐明水谷精微经中焦化赤为血之理。缓解期,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气为血之帅,气不足则血行无力,可致络脉气虚血瘀。银屑病关节炎反复发作,患者多情志不畅,肝郁气滞,络脉血行不畅而致血瘀。因此,可将调和气血、化瘀通络的理念贯穿PSA疾病的治疗全程。PSA急性期重在清热解毒、凉血通络,治疗上多选用白茅根、半枝莲。缓解期重在健脾益气、祛湿通络。气虚血瘀者多选用当归、黄芪益气活血;气滞血瘀者多选用桃仁、红花、丹参理气活血。活血化瘀药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镇痛、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15]。

3 经验药对

3.1 半枝莲配伍半边莲 若PSA患者关节疼痛较著,炎症指标升高,可选用半枝莲配伍半边莲解毒镇痛、通利关节。半枝莲味辛、苦,性寒,归肺、肝、肾经,功效为清热解毒、化瘀利尿。半边莲味辛性平,归心、肺经,具有清热解毒、通络利尿之效。《陆川本草》谓半边莲“解毒消炎,利尿,止血生肌”,可用于治皮肤疥癣等。李佩文教授认为两药合用,有利于排除体内水湿[16]。二者一辛一寒,辛味发散利水,寒可清热,相须为用,加强清热解毒、通络利尿之功。临床常规用量15~30 g。半枝莲具有调节免疫、抗炎的作用[17],其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可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功能[18];半边莲在调节内皮细胞功能、镇痛消炎等方面作用明显[19]。

3.2 牡丹皮配伍赤芍 若热毒侵犯肌肤血络,皮损部位发热发红,选用牡丹皮配伍赤芍可凉血散瘀、活血通络。黄元御在《长沙药解》中记载:牡丹皮“味苦、辛,微寒。达木郁而清风,行瘀血而泻热”。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本草求真》言“赤则能于血中活滞……因于积热而成者,用此则能凉血逐瘀”。二者苦寒,均能深入络脉血分,相须为用,可增强凉血活血通络之功。牡丹皮具有广泛的抗炎、抗氧化作用,赤芍具有抗炎等作用[20-22]。

3.3 地肤子配伍白鲜皮 若皮疹部位瘙痒,迟迟不愈,可选用地肤子配伍白鲜皮利湿清热、止痒通络。地肤子味辛、苦,性寒,属肾、膀胱经,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功,临床用于小便不利、淋漓涩痛及湿疹等,《本草原始》载地肤子能“去皮肤中积热,除皮肤外湿痒”。白鲜皮味苦性寒,归脾胃、膀胱经,《本草求真》载:“白鲜皮……用此苦泄寒咸之味,以为开关通窍,俾水行热除,风息而症自克平。”二者配伍,可增强清热利湿、止痒通络之功。研究表明,白鲜皮提取物有抗炎、止痒等作用[23-24]。

4 验案举隅

冯某,男,70岁。2020年10月9日初诊。

主诉:皮肤反复红斑鳞屑30余年,伴多关节肿痛1年,加重2个月。患者30多年前无显著诱因出现全身多处散发红斑鳞屑疹,以头项部、双下肢小腿多发。外院诊断为“银屑病”,未系统用药。1年前开始出现双手拇指、足趾及双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蹲起困难。2020年8月逐渐出现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及腕关节肿痛,双手握力减退,服用抗炎止痛药后略减轻,为求系统治疗,遂来我科门诊就诊。刻下:双手近端指间关节肿痛明显,双手晨僵,握力减退,双手腕关节、右肘关节、双膝关节偶有疼痛,蹲起困难,头部、双下肢可见大片红斑鳞屑疹,无瘙痒,无发热,纳差,寐欠安,夜尿3~4次,大便偏干。舌黯苔黄腻,脉弦滑。实验室检查:血沉53 mm/h;超敏C反应蛋白34.24 mg/L;类风湿因子(-)。西医诊断:银屑病关节炎。治疗予雷公藤多苷片20 mg/次,3次/d。中医诊断:痹证;辨证:湿热毒蕴、瘀血阻络证。治以清热解毒、祛湿通络。方选四妙勇安汤加减。处方:

金银花30 g,玄参20 g,当归20 g,生甘草10 g,白花蛇舌草30 g,汉防己20 g,萆薢20 g,豨莶草30 g,生薏苡仁30 g,冬瓜皮30 g,半边莲15 g,半枝莲15 g,白鲜皮15 g,石斛20 g。7剂。浓煎100 mL,每日1剂,分2次服。

2020年10月18日二诊:患者诉多关节肿痛减轻,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双手腕关节、右肘关节、双膝关节疼痛缓解,握力好转,仍有双手晨僵,蹲起困难,头部、下肢鳞屑疹较前减轻,无瘙痒。偶有反酸,胃脘部疼痛,纳差,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中药守上方,加白及、海螵蛸各15 g,14剂。

2020年11月3日三诊:患者多关节肿痛较前明显好转,晨僵缓解,头部及下肢鳞屑疹消退,乏力,纳可,眠差,二便可。舌质红,苔白腻。予二诊方去金银花、玄参、当归、白花蛇舌草、防己、冬瓜皮、半边莲、半枝莲、石斛,加太子参20 g、麸炒白术12 g、茯苓15 g、山药12 g、莲子15 g、焦山楂15 g、焦神曲15 g、炒酸枣仁30 g,14剂。

后患者门诊随诊,病情稳定。

按:结合患者病史,银屑病关节炎诊断明确。初诊时患者多关节肿胀、疼痛,头项部及下肢大片红斑鳞屑疹,舌苔黄腻,脉弦滑,此时属PSA发作期,湿热毒瘀痹阻肌肤及络脉,考虑到患者关节疼痛明显,炎症指标较高,故予四妙勇安汤加半枝莲、半边莲各15 g,清热解毒、凉血通络。二诊时患者关节肿痛显著减轻,胃部不适,舌苔仍较黄腻,结合患者皮损情况,认为此时余邪未尽,脾胃受损,故加白及、海螵蛸,取其固涩制酸止痛之功。三诊时,患者关节肿痛基本好转,头部及下肢红斑鳞屑疹消退,此时湿热毒邪明显减退,病情缓解。久病伤正,脾虚湿困,需健脾益气、利湿通络,故加太子参、山药、茯苓、莲子、炒白术。人参性温,大补元气时易助热,而太子参甘润,气阴双补且不助热生火,故选用太子参补益脾气;炒白术、茯苓、山药、莲子均为健脾利湿良药,《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山药补中益气力,长肌肉”,《本草求真》言“茯苓,味甘入脾……最为利水除湿要药”,“白术味苦而甘,既能燥湿实脾,复能缓脾生津”,“莲子气禀清芳,味得中和……味涩则肠胃亦固”。

猜你喜欢
络脉肿痛银屑病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
看小儿络脉识宝宝病变
家用小方治疗咽喉肿痛
小方子治疗咽喉肿痛
望“纹”知病,“掌”握小儿健康
结肠络脉探析
自拟吉杰呐博“粗茎秦艽”散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痛40例
寻常型银屑病合并手指Bowen病一例
中医辨证论治联合308nm准分子光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观察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