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生产学》课程思政构建模式探索
——我国蜂学发展史与蜜蜂精神

2021-03-28 14:26蔺哲广吉挺
中国蜂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养蜂蜂群蜜蜂

蔺哲广 吉挺│文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扬州 225009

养蜂业是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绿色产业,在践行“两山理论”与实现“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1]。习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育才造士,为国之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在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对高校课程思政最新要求的基础上,本文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蜜蜂的认识、饲养技艺的逐步提高、蜂学教育的发展以及蜜蜂精神等方面对蜂学基础课程融合思政元素进行初步探索,以期为高校相关学科授课提供借鉴。

一、我国养蜂学教育的发展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诗经》中,即有“莫予荓蜂”的诗句,这是关于“蜂”这一文字的最早文献记录。生于东汉末年的医学家皇甫谧在其著作《高士传》所记的96人之中,有一人名姜岐(字子平),淡泊名利,不肯为官,“隐居以畜蜂、豕为事,教授者满于天下,营业者三百余人……民从而居之者数千家”。姜岐因而成为中华大地上有文献记载的养蜂第一人,并教授他人饲养技艺。

在蜂群得以家养后,使得人们更便于观察蜜蜂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智慧的劳动人民不断探索、更新关于蜜蜂的认识。东汉时期便有描述蜜蜂巢房的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以木桶收蜂进行饲养,并已发现蜜蜂的社会性分工现象,蜜蜂幼虫(蜂子)、蜂蜜、蜂蜡始被加以利用;至唐代已明确雄蜂“不能采花”这一特性,晚唐诗人李商隐有诗句“红露花房白蜜脾”,说明“蜜脾”一词已被应用;宋元时期养蜂业快速发展,出现了专业养蜂场,养蜂技术日臻成熟,收入十分可观,且已意识到蜂王的产卵规律和蜜蜂采水的重要性,通过采取破坏王台、人工分群等方式缓解分蜂热,发现了“花色不同,蜜色随异”;被誉为“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元末明初名士刘基(字伯温)著有寓言体政论散文集《郁离子》,中有一篇《灵丘丈人》用仅仅400余字阐明了蜜蜂饲养的选址建场、蜂群排列、季节管理、敌害防治、取蜜有度等养蜂原则与经验,并以此类比治国理政;明代末年已出现继箱取蜜的雏形“先照蜂巢样式,再做方匣一二层……令蜂作蜜脾,子于下”;被纪昀(字晓岚)评价“划尽千秋藤葛”的清代学者郝懿行(字恂九)于1819年写成我国第一本养蜂专著《蜂衙小记》,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蜜蜂知识和养蜂常识;此外,明清时期养蜂人总结出诸多养蜂经验,归纳出“分蜂-召收-留蜂-镇蜂-防护-割蜜-藏蜜-炼蜡”成套技术,《本草纲目》记载“蜜蜂嗅花则以须代鼻”“蜜以密成”“割蜜如十一取税”,聊斋先生蒲松龄(字留仙)手稿《蜜蜂》指出“门户清净、来往不繁、经营不勤”是逃群的先兆。截至清末,全国中华蜜蜂饲养量约为20万群,每群年产蜜5千克左右[3]。

清代末年,为救亡图存、强国富民,进步的知识分子不断倡导“西学”,活框养蜂技术亦于此间传入我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东北和西北从俄国分别传入西方蜜蜂黑色蜂种,即为后来的东北黑蜂和新疆黑蜂。其后,清末翰林驻美公使龚怀西1912年从美国首次将意大利蜜蜂引入我国,仅是家中饲养,影响有限。曾开办蜂场饲养中蜂的清末秀才张品南1912年赴日本学习养蜂技术,并于次年由日本购入意大利蜜蜂4群用于养蜂生产,并通过著作和译著以及开设养蜂函授班等方式传授养蜂技艺,大大推动了活框养蜂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原苏北农学院(现扬州大学)首任院长冯焕文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小动物专家、高校蜂学教育第一人。冯先生1919年经近代实业家华绎之资助赴美留学,先后在威斯康星大学农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农学院专攻禽蜂饲养育种并获农学硕士学位。1927年回国时带回18箱意大利蜜蜂及巢础机等养蜂工具,担任华氏农场主任,帮助华先生建立了元、亨、利、贞四个养蜂场,仅元场就有转地养蜂船3只、蜜蜂300多群,蜂群最强可加3个继箱,一群蜂可产封盖蜜75kg,当时国内无出其右。冯先生不仅潜心研究蜜蜂饲养和良种培育技术,且将良种蜜蜂推广至南方多省,并帮助华绎之先生在上海开设养蜂公司,经营蜂产品、蜂具、蜂种等,被誉为“吾国蜂具出品之第一先声”。迁居上海后,他通过在“武有黄埔,文有立达”的立达学园农村教育科任教的机会,创办实验蜂场,开设养蜂训练班,培养了一大批养蜂技术人才,成为我国早期从事养蜂事业的骨干力量。只可惜公司和学园蜂场毁于淞沪会战。1939年他应聘担任南通学院农科教授后,将多年掌握的养蜂学理论与生产实践进行总结,并在学校开设养蜂学课程,同时翻译、编写多部养蜂学著作,如《密勒氏养蜂法》《养蜂问答》《实验养蜂学》《养蜂学浅说》《养蜂图说》《养蜂手册》等,从蜜蜂形态、三型蜂特征、生物学特性及饲养管理方法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蜜蜂知识和饲养技术,在社会上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并带动如龚一飞等青年学者从事到蜜蜂学及养蜂的研究中。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冯先生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任命为苏北农学院院长。冯先生在晚年患病期间仍毅然接受江苏人民出版社的邀请编写《养蜂学浅说》,作为遗著,该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成为建国初期众多初学养蜂者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我国高校蜂学教育另一位重要奠基人——龚一飞教授是被誉为“蜂业黄埔”的福建农林大学蜂学系开创者、首任系主任。蜂学系一度发展成为全球唯一的蜂学学院,为我国蜂学教育的发展、蜂业人才的培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龚先生主编了第一部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养蜂学》,受农业部、教育部委托主编的全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教材《养蜂》曾印刷五版,曾任第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对当代蜂学领域的全方面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二、蜜蜂精神——勤奋、团结、奉献

1.勤奋

在“蜜蜂精神”的诸多涵义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勤奋”。尽管1只工蜂的寿命只有一个月左右,它们自出生后清理巢房开始,终其一生都在不辞劳苦干着各项蜂群内外的工作。就采蜜而言,1只适龄采集工蜂在流蜜期每天能出巢采集7~11次,西方蜜蜂每次可将55~60μl(东方蜜蜂约为40μl)花蜜存于蜜囊中带回巢内。以蜜源距蜂场2km估算,蜜蜂采集1kg花蜜所飞行的距离相当于环绕赤道1周。

“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放眼各行各业,寻找崭露头角、有所成就的领航者的共性,“勤奋”通常是被提及频率最高的品质,与之相伴的常常还有“自律”,两者密不可分。在被黑人称霸的百米赛场,尽管天赋决定了苏炳添无法企及世界冠军,但不断突破自我的精神促使“苏神”以32岁高龄在东京奥运会首次冲进了百米决赛,半决赛开始前“每次进步一点点”的手势随之带来了百米的又一突破,9秒83的背后必然是严格的自律、扎实的勤奋和持久的努力。“呦呦鹿鸣,食野之蒿”,2015年获得我国首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屠呦呦一生致力于青蒿素研究,在上世纪70年代的艰苦攻关中,由于整天泡在简陋的实验室环境而患上中毒性肝炎,甚至以身试药亦毫不退缩。以屠呦呦为杰出代表的我国科研人员的勤奋故事不胜枚举,施一公说刻苦的付出是成长必经之路,饶子和说成功的关键在于踏实、勤奋和坚持,蒲慕明说平均每周要有60小时投入到实验室研究工作……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前院长缪晓青教授曾说,人最不能省的就是力气,今天省下来,明天只会更少而不可能越攒越多。韦编三绝、囊萤映雪、凿壁偷光、闻鸡起舞、悬梁刺股、焚膏继晷……“勤奋”自古至今始终是成功的源泉,“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2.团结

团结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形势下,我国政府和人民正是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并通过义务援助、疫苗捐赠等方式帮助着世界各国人民,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作为超级生物体(superorganism),拥有数万只个体的蜂群通常被视作一个整体,它们亦有着严密的组织、合理的分工以及无间的协作。不同日龄的工蜂有着自己明确的任务——清理巢房、保温、扇风、饲喂、酿蜜、筑巢、采集、守卫等;当遇到危险,为守护家园,蜜蜂姐妹们会群起抵御外敌,如形成蜂团闷死胡蜂;当蜂群需要寻找新的家园,侦察蜂队伍会分头行动,而面对备选地点,姐妹们在查看后会最终确定一个收获最多青睐的新家园。

Kevin Kelly(凯文·凯利)在他的代表作《Out of Control: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Social Systems,and the Economic World》(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中提出“蜂群思维”(hive mind),即群体思维,没有某一个体在控制整体,但是群体的活动完美地汇集了每个个体的思维,最终做出复杂而正确的决定。这类似于计算机科学中的分布式系统,即在一个由很多进程组成的整体中的每个成员都会具备一些状态。凯文·凯利总结出分布式系统(distributed system)的四个突出特点:没有强制性的控制中心(no compulsory controlling centers),次级单位自治(autonomous secondary units),次级单位间息息相关(closely connected secondary units),点对点网络所形成的非线性因果关系(nonlinear causality relationship brought by the point-to-point network)[4]。蜂群恰是如此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会,每只蜜蜂个体有着统一的目标——群体的生存,不同个体承担起各自的分工,看似弱小的个体间的团结和努力构成了强大高效的群体。弘扬团结精神,形成强大力量,诸多企业的管理文化中已运用蜂群思维来打造社会化协同作业体系。

3.奉献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的一生可以说是在不断自我奉献的一生。为了群体的健康和延续,在巢内进行清理、哺育,在巢外不知疲倦地采集飞行,不断贮存花蜜、花粉;在遭遇外敌之际毫无畏惧,无论是同类亦或远强于自己的敌人,为了蜂群勇于牺牲自己。

习总书记在对老英雄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5]。作为一名军人,张富清英勇无畏九死一生,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而在退役后,作为一名党员,他60年来深藏功名,默默为祖国、为人民继续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拼上老命大干一场”的人民公仆焦裕禄,倾尽全力把一生奉献给大山深处女孩们的张桂梅,“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的黄旭华……奉献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底色,是中华民族历久不衰的主旋律。

三、结语

课程思政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当在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创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学习一门课程,了解其历史的发展和前辈的事迹,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以及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结合勤奋、团结和奉献的蜜蜂精神,通过当代前沿案例进一步弘扬,引导同学们积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奋斗与服务的决心和意志。

猜你喜欢
养蜂蜂群蜜蜂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蜂群”席卷天下
养蜂人用上养蜂专用车
养蜂女状元
蜜蜂
蜜蜂
蜜蜂
改进gbest引导的人工蜂群算法
蜜蜂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