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紫石砚媲美四大名砚

2021-03-28 02:18符振彦
旅游 2021年3期
关键词:砚台雕刻技艺

符振彦

潭柘紫石砚。

走进位于北京潭柘紫石砚有限公司园区内的国砚艺术馆,各种各样的砚台琳琅满目。这里陈列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地方砚30多种,二层陈列着100多方历代古砚。展厅里北京潭柘紫石砚占据主角地位,精彩绽放。如套砚《国砚·五行》以“金木水火土”为主题展示,馆中还有大量赞誉潭柘紫石砚的名人书画作品,令人赏心悦目。

北京潭柘紫石砚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紫石砚厂,于2012年9月完成企业改制。现有雕刻技术人员28人、美院设计师2人,主要经营潭柘紫石砚、紫石工艺美术品加工,同时传承着潭柘紫石砚雕刻制作技艺。

《国砚·五行》套砚。

潭柘紫石“双龙宝砚”诞生

砚台是用来研磨色料的工具,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如果将商殷时代用瓦片或石片作为研磨的工具可称为砚台的话,那么,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就端砚而言,始于初唐,也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砚台的功能有两个,一是“下墨”,利用摩擦将墨条上的墨“蹭”下来,太粗糙了费墨,像瓷盘子一样光滑的又蹭不下来墨;二是发墨,在研磨的过程中,通过砚台上极微小的颗粒,让固体的墨溶化在水中,研磨出浓稠发亮的墨汁来,这是评判砚台品质的标准。经鉴定,潭柘紫石砚的石料产于北京市門头沟区潭柘寺附近山上二叠纪红庙岭地层土,与端歙砚石同属一大类,都属于沉积岩。当年鉴定专家还在1500倍的光学显微镜下对两者做了比较,潭柘紫石的粒径小于端石的粒径,二者相差0.4微米。紫石当中有一种名叫红柱石的成分,硬度达到7左右,也就是说紫石砚能将墨研磨得更加充分。

最初用紫石做砚台源自于一个故事传说。相传,明代时潭柘寺里有个小和尚,颇有才气,爱好书画,他有个癖好,着迷于“文房四宝”中的砚台,以至于如痴如醉。当时,砚台多产于南方,北方不易得到。平日里,小和尚时常出没于寺外的荒山野谷,心心念念地想着要有一方好砚,若能如愿该是何等惬意!于是,四处寻觅制砚的石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偶然的一天,他在山下的溪水内捡拾到一块紫石,拿回来仔细端详琢磨着,打算做成砚台,经过构思、设计、雕刻、打磨等,用了大约一年的时间,在砚台上雕刻出两条龙,终于制成了一方“双龙砚”。用它来习练书画,渐渐地他发现这方砚台发墨如油,且不损笔、不吸水,经久耐用。小和尚用这方砚台写了许多文字,并对它十分喜爱,视如珍宝,忍不住时常高呼:“宝砚也”。

这事被寺里的和尚和香客们知道了,很快传遍了京城,人们都来寻宝,祈望得到好的紫石砚材。动静闹大了,惊动了朝廷,为了保护西山风景,防止乱挖乱采,朝廷便以破坏风水、伤害龙脉为由,将那里列为了禁区,从此潭柘寺紫石塘成了宫廷采石场。

这一传说,在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资料也有记载:1447年,明朝正统年间最初开采紫石立的石碑,当年英宗派内官监太监何立,带人到京西马鞍山紫石产地开塘采石,定界立碑。碑文刻有“内官监紫石官塘界,钦差提都马鞍山工程管理太监何立”,碑石保存至今。紫石官塘有三个坑,两个明坑,一个暗坑,监工台设在对面的山上,在碑的西南部。何立发现,紫石料与宋端溪老坑料极其相似,命工匠制成砚台,送往宫中献给皇帝。皇上见砚台凝重典雅,紫光习习,犹似紫气东来,顿时龙颜大悦,犒赏有功之臣。后开办制砚作坊,紫石砚也就成了皇家贡品,由内务府造办处制造,专供皇帝御用。

清朝末年,因社会混乱等原因,随着制砚工匠流落民间,紫石砚及制作技艺也悄然隐迹民间。

小和尚的“双龙砚”我们没有见过,但在国砚艺术馆那方镇馆之宝《民族大团结》砚上雕刻的龙更是生动鲜活,精美绝伦,令人震撼。

国砚艺术馆门前的“砚”字石。

北京潭柘紫石砚有限公司大门口。

活起来的砚雕技艺

建国后,党和政府关心民间传统技艺的传承,潭柘紫石砚传统手工艺作为文化研究课题,自上世纪80年代起,隐迹多年的潭柘紫石砚制作技艺得到市、区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为北京市星火计划落地门头沟区,对潭柘紫石砚雕刻技艺和生产加工进行挖掘、研究、整理,并广为传承。

1987年,故宫博物院时任副院长杨伯达,文物研究员李久芳、董正贺,经与故宫博物院史料核实,由董正贺执笔题写了“潭柘紫石,产于京西马鞍山,比邻潭柘寺,明季御用监,派内官监在此监督采石,至今尚存督办太监碑记;潭柘紫石砚,石质细腻,色泽深紫,蓄水不涸,研之发墨,堪与宋端溪老坑砚相媲美”的字幅,对潭柘紫石砚原产地、御用身份、砚的品质给予了准确定位。

门头沟区位于北京城区正西偏南,属太行山脉。土壤属地带性褐土,分为山地草甸、山地棕壤、褐土三大类;永定河穿区而过,河道长100余公里。区域特殊的地理位置、环境和气候,使这里的植被森林茂密,物种繁盛,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主要矿产有煤、石灰岩、花岗岩、大理石、紫石等20多种。

潭柘紫石砚所用的原料潭柘紫石,形成于古生代的二叠纪,也是重要的成煤期。紫石比钢筋混凝土的密度还要大,也就是同等立方米的材料紫石更重,1立方米的钢筋混凝土是2.5吨,而紫石则是2.9吨。紫石略有紫红色细小颗粒,且带有“白垩斑”,间有石核呈眼状。质地细滑,酷似蜡质,在阳光下看似有闪光颗粒。

潭柘紫石砚设计上仿明清古砚,造型古朴典雅,色泽深紫,图饰简练美观,刀法浅刻有力,线条明快流畅。经著名书画家朱学范、赵朴初、启功等试用,鉴评为“石质细腻,晶莹温润,研制无声,易于发墨,而且经久不干。具有不吸水、不耗墨、不损笔毫”等特点。因其质地坚实,能传百代,且为文人所钟爱。中国书协原主席启功先生为潭柘紫石砚题赋:“巧断燕山骨,名标潭柘寺。发墨最宜书,日写千万字。”

“潭柘紫石”和“潭柘紫石砚”之名的诞生,不仅标志着京西紫石在沉寂多年后重返世间,更代表了京西紫石砚这一历史名砚从昔日深锁皇家禁宫走向海内外,走向广阔天地,其雕刻技艺重获新生。

花式砚

花式砚

花式砚

鎮馆之宝《民族大团结》。

制作工艺依古谱而创新

上世纪80年代,在门头沟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分布在门头沟地区、从事潭柘紫石砚雕刻技艺传承的制砚工匠们,大展身手,亮出多年绝技,继承明清宫廷古砚的精髓,制作出一些精品、名品。造型古朴典雅,图饰大气美观,刀法圆润朴秀,填补丰富了北京市场砚雕的空白。

制砚工匠们精心选取料石,经过艺术创作设计,精雕细琢,因材施艺,图饰借古开今,凸显宫廷文化韵味,制成的石砚以明清款式为主。线条清晰、明快、流畅,呈现出精、雅、繁、细、重的工艺特征,主要造型分为规矩砚和花式砚两大类:

规矩砚:长方形、方形、圆形和椭圆形等,如抄手砚、方井石渠砚为长方形,潭柘寺流杯亭为圆形。雕刻技艺依照《西清砚谱》历史记载,依谱而制,有规有矩,讲究形制与章法。刀法浅刻有力、平圆结合、逢角必圆,纹饰多为中国传统吉祥纹饰,突出实用性。

《红丝石砖砚》是长方形,以朴素感引人关注,实用性很强,砚体为橙黄色间橙红色。仿砖造型,砚体平正方直,正面带状边,中心微微四下成砚堂和砚池,整体无纹饰。凭砚材取胜,纹路清晰自然,色彩斑斓,悦目赏心,令人爱不释手。《天下第一福砚》也是长方形,紫色,正面左下开长方形砚堂,砚堂顶部凹下为砚池,砚池边框呈雀替式,砚堂和砚池交界处刻有蝙蝠一只,砚体右侧和顶部刻写各种各样的“福”字,其中书体“福”字突出,这方砚刻工精湛,砚材也很好,主题突出了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既有实用价值,更具收藏价值。

紫石砚

不规则椭圆形有《二乔玉兰砚》,规格为长60厘米,宽44厘米,高12厘米。主体为砚池,两端各雕刻一支玉兰,遥相呼应。玉兰花为我国特有的名林花木之一,经常在一片绿意盎然中开出白色大花朵,随着那芳郁的香味令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气质,清新可人,如此以两枝玉兰寓意古代美女“二乔”,趣味横生。

《仿旧端石六龙砚》为天然椭圆式,砚面周边刻六龙,在云气间回环升降,如龙戏珠,中间稍平坦,为受墨处,上方云龙之间,微洼,为墨池。材质细而润,构图和刻工精细,惟妙惟肖,美轮美奂,与原作比肩称雄。

花式砚:即随形砚,形状各异,主要依材质、形状不同而设计,赋予设计者的理念及艺术手法,如:《龙凤呈祥砚》《海天旭日砚》《富贵花开砚》等,采用深雕、浅雕、镂空等技法结合,立体感较强,纹饰丰富多彩,雕刻工巧精美,使其成为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工艺品。

潭柘紫石砚制作的主要工具有凿、铲、刻刀、锉、钻、锯、手锤、台钳、车床、切石机等十几种,每一种工具都具有不同的形状、尺寸和用途,如:铲就有平铲、斜铲、半圆铲等几个规格,最小的只有5毫米,宽的有15-20毫米不等。通过这些工具的使用,表现出砚的不同形制和艺术手法,展现出作品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紫石砚雕刻技艺自明代传承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主要工艺流程有开山采石、维料、制璞、雕刻、磨光、配盒等工序,技法可分为“凿、戳、铲、刨、镂、雕、刻、刮、钻、刺、锉、磨”等多种,其中开山采石是第一步,但现如今已经省略掉这一步,这是因为国家有自然资源保护的要求,禁止开山采石。目前在国砚艺术馆门前堆放的石料是仅存的制作砚台的原材料,如何让存放在这里的每一块形状各异的紫石绽放出艺术之花,精雕细琢成为宝砚,是给石砚雕刻工匠们提出的课题,也是挑战。

维料、制璞,又称选料制璞。开采出来的砚石并不是全部都可以作砚材,必须经过筛选后,再将其分出等级,如何从中取材、用材,需要工匠们具有火眼金睛。特别好的、纯净无瑕者为特级,稍次者为甲级,再次者为乙级。将有瑕疵、有裂痕的,或烂石、石皮、顶板、底板等去掉,剩下“石肉”。这个过程首先要懂得看石,需要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内行的维料石工能够“看穿石”,可以预测到表层看不到的石品花纹,如砚石的侧面发现有石眼般的绿点,或绿色的翡翠带,那么,凿下去可能有石眼出现。砚石的两侧如果微呈白色,或白色的外围有火捺包着,则可能隐藏鱼脑冻或蕉叶白,火捺的意思是好像用火烙过的痕迹。砚工还要根据砚石的天然形状用锤或凿制成天然形、蛋形、长方形、方形、圆形、金钟形、兰亭式等砚形砚式的砚璞。制璞者同样必须懂得看石,因为要将砚石最好的地方留作墨堂。一方砚石质的优劣都以墨堂的砚石作评价,鉴赏石品花纹的步骤也是要看墨堂部分。

创作设计,这一步的目的是将砚石中的瑕疵变成无瑕,以达到锦上添花的目的,增加其艺术价值。砚的设计要求“因石构图,因材施艺”,除了传统砚形砚式外,还要充分利用天然石皮,汇集文学、历史、绘画、书法、金石于一体,可以说是将砚升华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品的重要环节。潭柘紫石砚仿照明清古砚,曾有仿制乾隆石鼓砚、纪晓岚九十九砚斋藏砚、抄手砚等经典砚形。题材丰富,多见山水意境、动植物类、仿古及文人诗词等纹饰,也有运用天然石品巧作纹饰,如以粗粝的石皮作山石或松树干,用鱼脑冻作洁白的云霞或作白浪,用虫蛀作岩洞等艺术设计而成的。

国砚艺术馆展品。

椭圆形砚。

雕刻,是砚制作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工序。要使一块天然朴实的石头,成为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在创作设计方案确定后,雕刻的过程十分关键。这个过程处理得当是锦上添花,处理不当就会画蛇添足,甚至弄巧成拙。雕刻工匠要对砚璞因材施艺,因石构图,还要根据砚璞的石质,去粗存精,认真构思,并考虑题材、立意、构图、形制,以及雕刻技法,如刀法、刀路。雕刻刀法要有力,线条明快流畅,玲珑浮凸,一目了然。雕刻主要有深刀与浅刀之分,深刀也称高深雕,浅刀也称低浮雕,还有细刻、线刻,有时还需要适当的通雕,即镂空等。

《仿旧端石六龙砚》。

书画与砚。

采用什么雕刻刀法和技法,要视题材和形状及砚式而定,如要表现刚健豪放的,多采取以深刀刻为主,适当穿插浅刀雕刻和细刻;要表现精致古朴、含蓄的,则以浅刀雕刻、线刻、细刻为主。总之,细刻和线刻均属“工精艺巧”之“工精”部分。细刻要求雕刻精细、准确、生动,线刻则要线条细、流畅、繁而不乱、繁简得当。雕刻的技法多样,圆雕、透雕、浮雕、阴刻等各种雕工手段交错运用。最考验雕刻技术的便是水波纹,一条条水纹刻出来,条理清楚,间距相同,水波纹自然流畅。上好的潭柘紫石砚成品雕刻细腻,无磨痕、无瑕疵。

《天下第一福砚》。

随形砚。

配盒,砚雕刻完毕,必须配上名贵的木盒。砚盒起着防尘和保护砚石的作用,同时,盒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装饰品。盒的用料很讲究,名贵的用紫檀、酸枝、楠木等硬木。砚盒的造型一般按砚石形状而定,砚盒支脚除了起装饰作用外,更重要是从实用去考虑,使移动砚台洗涤时更方便。砚与盒必须吻合,同时要考虑到木盒的干湿度,可能会整体收缩,砚盒本身要稍比砚石四周宽些,以方便砚石取出来清洗。

《二乔玉兰砚》。

花式砚

花式砚

磨光,砚石磨光的工序一般放在配盒之后。首先用油石加幼河砂粗磨,目的是磨去凿口、刀路,然后再用滑石、幼砂纸,最好是1000目的水磨砂纸反复磨滑,使砚台手感光滑为止。

最后是浸墨润石。在选择砚石的时候,除了以水湿石察看石色,鉴赏石质和石品花纹外,还常用手按摸堂,感受一下手感,看是否细腻、润滑,这一切都与砚石的磨光有直接关系。

花式砚

潭柘紫石硯与收藏证书。

《龙水砚》。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潭柘紫石砚制作技艺历经数百年,厚积薄发,陆续研制出220个花色品种,有花卉砚、祥禽瑞兽砚、水族砚、仿古砚等1200余方。当年在琉璃厂“一得阁”举办展销活动,邀请了著名书画家当场试砚,赋诗题词,一时间潭柘紫石砚轰动京城,名扬天下。

技艺传承人谱系清晰

紫石砚雕刻技艺历经明清两代,潭柘紫石砚制作由宫廷管理,清末清宫造办处工匠洪国森(1866—1955年),曾为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制过石砚。清朝后期洪国森离开宫廷,在琉璃厂创办了经营文房四宝的清辉阁,意为“延续清宫艺术之辉煌”。洪国森有两位徒弟,一位是自己的外甥杨俊明(1912—1994年),杨俊明12岁开始跟舅舅洪国森学制砚台,另一位名叫权希军,二人技艺精湛。1987年,经著名书法艺术家启功先生的引荐,杨俊明、权希军又分别带徒弟,将技艺传承花开两条支脉。由杨俊明一脉传承给下一代何宝森、李德利、孔繁明和陆永庆,之后,孔繁明将技艺传承给儿子孔祥斌及谢彦明、赵金会、程素枝等人,谢彦明又将技艺传承给但堂标、王鹏二人,孔祥斌带弟子李小民,赵金会带弟子孙倩,程素枝带弟子严肃凤;由权希军这一脉传承给尚征武、童岩林、张志华、梁海英、马富芬等,尚征武又带弟子郑钧炜、杨立冬,张志华带弟子许鹏奇,马富芬带弟子汪炜、庄建国,梁海英带弟子白云、麻海英。至今,潭柘紫石砚雕刻技艺传承已达四代以上,传承谱系清晰,传承群体广泛。

采掘出料: 手工开采,严禁火药。

制砚。

选料开坯。

坯料检验

坯料检验

坯料打磨。

按圖雕刻

按图雕刻

雕与刻

雕与刻

定料定样

成品检验

其中,杨俊明徒弟之一孔繁明,曾任北京潭柘紫石砚厂厂长,现在是北京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潭柘紫石砚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任职期间他带领工匠师傅们雕刻出一方方潭柘紫石砚精品,被市政府和有关领导作为礼品,赠与国际友人和知名人士收藏、使用。

权希军这一脉传承人尚征武,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展示设计专业,比较全面地继承了紫石砚制作技艺。他不仅亲自设计,砚台制作完成后还要亲自拓制砚拓,使制砚流程保持完整。尚征武2015年获得“中华砚雕师”称号,2016年获得“北京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他制作的《仿唐石渠砚》获得第34届全国文房四宝展金奖,《石鼓砚》获得北京(国际)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菱镜砚》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

仔细观察石料。 摄影/ 赵金会

紫石砚

这一支脉的传承人许鹏奇自幼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1996年,他系统学习了北京潭柘紫石砚雕刻技艺,2012年成为北京潭柘紫石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他系统掌握了北京潭柘紫石砚雕刻技艺的历史和传统技艺,参与编写了《潭柘紫石砚》一书,并于2013年12月由时代文化出版社出版,目前该书已列入《中国砚典系列丛书》之一。

为了继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北京潭柘紫石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富芬等砚雕传承人通过进校园、社区、农村,每年定期举办砚雕技艺培训班,将潭柘紫石砚雕刻技艺广泛传承。先后在北京工美技校、海淀民族小学、门头沟区大峪二小、黑山小学等十余所学校开办课程,让学生体会到了非遗项目绝佳的技艺,也传承着民族精神,成为对学生们进行德育、美育教育内容的重要内容之一。

花式砚

拓碑

走进社区和农村十余次,让大众了解、接触,让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代代相传,同时也为农民增收就业提供良好机会。

目前,潭柘紫石砚被列入《中国名砚揽胜》一书之“北方名砚”篇,现存世精品主要有《颐和园巨砚》《九龙百龟砚》《团城八怪砚》《海鳌砚》《乾隆石鼓砚》《长城巨龙砚》等,皆被各博物馆和文人名家收藏。

內官监紫石官塘界”界碑石

神态逼真的《先师点化砚》。

潭柘紫石砚传承至今,已不是单纯的文具,砚饰愈趋繁缛,雕镂日见纤细。未来,制砚技艺传承面临有两大难题,一是紫石砚雕刻技艺是纯手工制作,工艺流程都是手口相传,现在能够精心学习雕刻的人越来越少,砚雕刻技艺面临失传;二是原料的匮乏,门头沟的紫石已经不能开采了,现在能做到的就是进一步挖掘紫石砚雕刻技艺的相关历史文化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实物、专著等,挖掘历史文化,让宝砚雕刻技艺永续传承。

博览会上,潭柘紫石砚吸引现场观众。

紫石砚非遗雕刻技艺走进学校。

TIPS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增产路166号

开馆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

电话:010-69850188、69844240

猜你喜欢
砚台雕刻技艺
如何鉴别砚台
传授技艺
传统技艺:匠心传承 技精艺湛
砚缘
一方砚台散墨香
墨锭和砚台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雕刻时光
汉代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