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名师工作室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2021-03-28 02:56李进豪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混合教研融合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整合共享,智能交互普遍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实现了深度融合,智慧教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主动迎接智慧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基于应用驱动实施“新黑板+新粉笔+新理念”的教育模式,基于融合创新推进“精准教学+创造性学习+个性化学习+深度学习+STEAM教育”,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根据笔者的实践工作经验和专题研究,以多技术融合应用模式为例,重点阐述如何基于名师工作室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所属维度来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融合创新等方面所必须具有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应用环境来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等方面所必须具有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其主要目标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构建智能的教学环境,以學生为中心实施智慧教学,关注个性化学习与发展,实现精准高效的教学管理、教学反思、教学决策与教学干预,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基于成果导向培育T型工匠人才,实现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在多技术融合应用模式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包括: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数字教育资源管理、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家校交流与合作、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多技术环境下在线教育开展、多技术环境下教研活动组织、多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

在智慧教育应用模式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基于数据分析的学情诊断、基于智能反馈的学情分析、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创造真实学习情境、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应用或创建数据分析模型、智慧教育环境下在线教育开展、智慧教育背景下教研活动组织、智慧教育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

(二)现状

调研表明,在多技术融合应用模式方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拥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方面的能力,拥有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的能力。但对照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的建设要求,绝大多数教师在融合应用、融合创新、教育教学增效减负等方面尚有许多需要提高的能力点,特别是在多技术环境下的在线教育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基本上处于“入门级”的自我学习提升与自主探索阶段。

(三)反思

特殊情况下的线上教育(2020年),作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学校信息技术专业群负责人,工作室的专题教研和专业群的专项分析,让笔者对推进多技术融合环境下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存在问题

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师,教师线上教育的成就感最极端差别诚如“冰与火”;同样的学生,不同的课程,学生线上教育的收获感最极端差别诚如“天与地”。

2.反思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有引发“心流”的教学才是“真正”的高效教学,才是优质课堂。特殊情况下,面向全体教师和学生推进在线教育,由于“校情+学情+课程性质+教学艺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的差异,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基本上没有针对性较强、可供借鉴的指导性实施方案。因此无论是在线教育开展,还是在线教研活动组织,都是百花齐放,都是在探索前行,都是在实践中逐梦。

实践表明,高效的线上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典型的混合学习模式,需要教师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一种属于自己、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符合学情、符合课程的教学模式。

二、相关概念

(一)多技术融合

多技术融合是指多种类型的技术综合使用,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支持所有教学环节的信息化、智能化,以学习者为中心实施教育教学,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旨在推进教育教学新模式。主要目标是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基于“教学APP应用+翻转课堂设计+在线教育”等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的理念重塑、要素重组、系统重构、流程再造,培养智慧型、创新型人才。

(二)名师工作室

本文特指广东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教师工作室、广东省教科文卫系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两者合一而形成的工作室。

(三)AES

AES(经验积累与分享)是Accumulated Experience Sharing的缩写,文章特指通过“整理+展示+分析+分享+交流”助推研修共同体的共同成长。

三、基于名师工作室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途径

(一)构建具有工作室特色的教学资源库

基于名师工作室收集多技术融合教育案例、智慧教育案例、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功案例、其他值得借鉴的案例等,在分析与整合的基础上形成教学资源库,供研修共同体相互学习与借鉴。主要包括:混合学习模式、典型案例、参考文献、心得体会、线上教学资料、智慧教学研究、智慧教研研究、智慧评价研究、智慧治理研究等。其中,以混合学习模式的教学资源为例,目前可供学习的资源有:基于项目的混合学习模式,基于“外”翻转课堂的混合学习模式,基于“内”翻转课堂的混合学习模式,基于“小”翻转课堂的混合学习模式,基于“大”翻转课堂的混合学习模式等。

(二)基于“平台+融合”提升教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能力

职业教育的特征,决定了职教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在技能训练方面,再优质的仿真都无法代替真实环境下的实训(特殊工种例外),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训必须同步或异步融合进行。因此基于“平台+融合”提升教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能力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最有效方法,特别是如何提升“线上与线下”教育的有效衔接,更是重中之重。其中,平台是指“建课”的教学平台,也指教研的智慧教研平台,也指线下的研修平台;融合是指“创造性+精准需求+技术与理念协同”的重构重塑。

(三)基于AES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在教学资源库的支持下,在精准分析的基础上,“线上+线下”相结合,以最优化、最高效的“分享+交流+教研”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助推研修共同体的共同成长。主要方法有:公众号+微信群+QQ群+智慧教研平台(线上),名师工作室教研平台+常态信息化课堂教学(线下)。

(四)基于“分层+分类+能力目标”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年龄不同,专业不同,研究方向不同,决定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基于“精准提升+個性化学习”的理念,分层主要指根据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差异性分成不同的学习圈,分类主要是指根据教师的不同需求组建不同的成长圈,能力目标主要基于“课堂教学+应用驱动+注重创新”构建不同的研修共同体。总体目标是协同教研、协同交流、协同前行,基于数据收集与分析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五)基于成果导向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成果导向有别于问题导向,其目标是事件的结果,是基于事件的结果而思考实践活动,重视过程,但更重视结果。基于成果导向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要是根据教师的所需知识与技能,直面结果,从目标出发,反向推演,步步链接,倒推资源配置,倒推时间分配,链接战略战术,链接方法手段。重点在于分析现有条件的瓶颈和制约在哪里,然后缺什么补什么,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善于规划时间,用最短的时间实施最大量的行动,用高效的执行力让目标100%实现。

(六)基于缄默知识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缄默知识,是一种隐性但却影响深刻的知识,就是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基于缄默知识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旨在整体推进,旨在共同前行。例:工作室教学风格、工作室研究成果、工作室成员个人能力提升计划等。

四、案例1:资源库之教学研究(怎样上好一节信息化常态课)

(一)引言

随着教学信息化环境的不断完善和高水平教学团队的构建,上一节精彩、分享式的信息化竞赛课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把每一节信息化常态课都上好,难的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无法选择的学生,无法回避的现实,怎样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听懂自己的课,怎样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怎样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每一节课都学有所获,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信息化常态课的设计原则

1.教学设计

目标清晰,内容适度,教法合适,符合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内容呈现

突出信息化教学特点,选用素材得当,表现方式合理,逻辑性强,让学生在快快乐乐中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前行。

3.技术应用

应用恰当,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感受进步。

4.特色创新

让学生感知到学习的作用,立意新颖,构思独特,设计巧妙,调控有效,适用于实际教学。

5.教学效果

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问题并逐步积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信息化常态课的基本框架

1.教学准备

(1)实用性微课: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2)教学资源库:为常态课程教学信息化提供必要的数字资源。(3)QQ教学群(或微信教学群):师生互动。(4)教学互动平台:建课+实时反馈。(5)真实项目:产学研合一,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6)激励措施:提高学习的学习兴趣。

2.课前

(1)教师通过QQ教学群(或微信教学群)与学生互动,学生通过教学资源(含微课和线上课程)进行预习,并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测验作业。(2)教师完成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3.课中

(1)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课堂教学“破冰”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展示课前师生互动的情况(含截图)和分析学生完成课前测验作业的情况,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3)使用真实项目(或模拟项目)作为课堂教学的完成品。(4)利用教学信息化(信息技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难点。(5)利用教学互动平台实现课堂教学现场测验实时反馈。(6)利用教学互动平台实现学生完成品提交实时显示。(7)利用教学互动平台实现学生学习难点与疑问等实时反馈。

……

4.课后

(1)通过QQ教学群(或微信教学群)实现师生、生生互动。(2)利用教学互动平台等提交作业,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精准施教。

5.反思与改进

(1)通过分析QQ教学群的相关信息进行反思。(2)通过分析教学互动平台的相关信息和学生作品进行反思。(3)基于PDCA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资源。

五、案例2:基于“分层+分类+能力目标”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专题教研

1.课题

基于混合学习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2019—2020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课题编号:1910132,主持人:李进豪。

2.研究内容

(1)基于学情与校情设计混合学习。(2)基于学生特点开展有效混合学习。(3)基于教学有效性的混合学习策略。(4)基于混合学习模式的教学设计。(5)基于“心流”的混合学习教学艺术。(6)构建适合自己的混合学习模式。

(二)目标能力点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多技术环境下在线教育开展、多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等。

(三)成效

1.构建了多技术融合环境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高效、可行的混合学习模式,例如:基于项目的混合学习模式、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学习模式、基于碎片化的混合学习模式等。

2.达成了预定目标能力点的提升,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应用、信息伦理和安全,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能力成长。

3.课题研究的部分内容曾被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之“广师大培训”公众号报道。

六、案例3:基于成果导向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专题实践

1.专题

基于“小+大”翻转课堂的混合学习模式,广东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教师李进豪工作室2020年专项课题。

2.典型课例

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

执教:名师工作室网络学员。

3.施教方案

家:以线上学习为主,实施“小”翻转课堂的混合学习模式。

校:以线下学习为主,实施“大”翻转课堂的混合学习模式。

(二)目标能力点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多技术环境下在线教育开展、多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等。

(三)成效

1.构建了“线上与线下”有效衔接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达成了预定目标能力点的提升,促进了教师对“教与学”的理念重塑与再造。

3.工作室网络学员基于专题实践的迁移应用心理健康项目《基于朋辈互助共同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荣获2020年广东省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活动月”特色项目优秀奖。

七、案例4:基于缄默知识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技术派教师

腾讯文档+云端存储+扫码阅读+链接分享+协同操作+知识产权保护技术等。

(二)发布工作室成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节选)

1.能力提升目标

实现精准高效的教学管理、教学反思、教学决策与教学干预,基于成果导向培育T型信息技术工匠人才。

2.目标能力点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多技术环境下在线教育开展、多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

3.效果观测点

(1)在实践基础上的教学总结(论文):怎样上好一节信息化常态课。(2)在实践基础上的教研总结(论文):基于混合学习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3)在实践基础上的专题总结(论文):基于名师工作室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4.研修方式

(1)网络研修。完成3项以上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点的网络研修,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站在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

(2)工作坊。参加信息技术专业群组建的工作坊,在“学习圈+成长圈”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教学观摩。参加信息技术专业群组织的教学观摩,提升教学设计等方面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借鉴的基础上逐梦前行。

(4)专题研讨。参加信息技术专业群组织的专题研讨,提升混合学习环境下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反思的基础上有所作为。

(5)课题研究。创造性推进信息技术专业群在研的2项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的省部级课题,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能力,在总结的基础上担使命。

(6)课例开发。参加信息技术专业群组织的课例开发,在探索的基础上构建起属于自己、有特色、高效可行的混合教学模式。

5.研修策略

(1)基于网络研修提升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达到或超过“整校推进”的要求。(2)基于校本研修提升“基于课堂、重在创新”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3)基于成果导向提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能力。(4)基于反思提升在线教育的有效教学能力。(5)基于专项总结提升精准施教的教育能力。(6)基于展示交流提升担当使命的能力。

6.预期成果

(1)怎样上好一节信息化常态课(论文,基于PDCA的专题教研总结)。

(2)基于混合学习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论文,省部级专项课题研究成果)。

(3)基于C#的报表自动生成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论文,多技术融合之技术派教师专题研究)。

(4)基于名师工作室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论文,名师工作室专项课题研究成果)。

(5)多技术融合与T型信息技术工匠人才的培育(教学反思,面向教学成果申报的专项反思)。

(6)基于多技术融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省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校信息技术专业群专项研究报告)。

(7)基于AES的数据中心(教学资源库)。

(8)基于创新工作室培育T型信息技术工匠人才的途径(专题讲座,面向工作室学员及网络学员,基于PDCA的专项研究成果分享之多技术融合与人才培养)。

八、案例5:名师工作室教学团队2020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成效

(一)整体成效

1.2020年5月,基于多技术融合为主要抓手之一的专项课题《中等职业学校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顺利结题。参与人员:名师工作室教学团队。

2.2020年8月,基于多技术融合为主要抓手之一的专项课题《基于混合学习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按计划推进,课堂应用效果好。其中子项目《基于“心流”的混合学习教学艺术》列入名师工作室2020年跟岗访学专题,研学效果好。参与人员:信息技术专业群教学团队、名师工作室成员和学员。

(二)引领示范

1.2020年8月,教学团队开设专题讲座《基于多技术融合的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效果好。

2.2020年8月,教学团队开展“線上+线下”的展示交流《常态化在线教学评估方法》,效果好。

3.2020年上半年,教学团队共发布两期关于《线上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专刊,效果好。

(三)人才培养质量

1.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助力下,信息技术专业群构建了良性循环的人才培养质量体系,专业群2020年中职部与高职部均按计划提前完成招生任务。其中,高职专业学院的招生完成率约为152%。

2.在融合创新助力下,信息技术专业群培养了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职生与高职生。其中,软件1701班小黄同学,在校期间基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视野+创新理念”创业成功,从事软件与信息服务行业。

九、结语

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常态课堂教学信息化是发展的主旋律,平民化、简易化、有效化是其主要特征。基于名师工作室的“资源库+专题讲座+专题教研+专题实践+提升策略”带动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带给教师的是收获,带给教师的是改变,收获从毫无头绪到心里有数,改变从束手无策到按部就班。

[基金项目:广东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教师工作室专项资金。]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混合教研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混合运算大篷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融椅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混合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