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院校畜牧学毕业生培养及就业现状调查研究
——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

2021-03-29 10:40王德贺陈一凡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年2期
关键词:河北农业大学年收入农林

王德贺,陈一凡,陈 辉,王 坤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

自20 世纪90 年代后期,高校开始进行扩招,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学生数量也随之增加。据统计,2018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820 万,2019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到834 万,到2020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更是达到874 万。随着毕业人数一起增加的是往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毕业等于失业”成为压在学生们心头的一块大石头。学院教育难以与农林行业发展实时接轨,使农林院校毕业的学生就业压力更加严峻。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各大高校都在探索更加适合现在市场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目的是让毕业生能够更好、更快地将思想从“学生”转变到“工作者”,更快地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为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本文以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生为调查对象设计问卷,通过问卷反馈反思当下农林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业人才、提高农业高校毕业生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

1 调查问卷设计

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情况不仅是毕业生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学院和政府关注的重点。为了解现在毕业生就业情况,以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生为例,从年收入情况,从事工作类型、对畜牧兽医前景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看法与建议等多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12 份。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数据主要来自河北农业大学畜牧学专业毕业生,主要涉及动物科学专业、动物医学专业和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分别占总人数的32.69%,35.9%和15.71%。

2.1 学生在校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在校期间在班级、学院以及各学生社团工作经历与其就业情况有一定关联性。通过问卷分析发现,收回的312份调查中,有37%的人未担任过职务,63%的人曾担任过职务。其中有20%的人在院学生会或院科协担任过主要干部;21%的人当过班级或社团委员,各有8%的人曾是班长或团书,而校社团和校学生会主要干部均占3%。在问卷开放问答部分,毕业生均表示在校期间担任学生职务经历对日后就业及工作有很大帮助。

除校内学生职务对学生就业有一定影响外,问卷还调查了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情况及其影响。其中,有44%的人参加过暑期社会实践,9%的人参与顶岗实习,7%的人参加企业家论坛,8%的人参加过企业班。毕业后,在参加过暑假社会实践的人中,有68.9%的人都认为在校期间参加的实践活动会对毕业后有较大的影响,而在担任过职务的176 人中,认为这段经历对自己产生加大影响的有56.25%。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或知识,在工作中也能获得应用。

2.2 校企合作班毕业生就业与离职

近年来农林高校大力开展校企合作,特色企业班培训教学遍地开花。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调查的312 毕业生中,参加过企业班培训的有59 人,占总人数19%。通过参加企业班,学生毕业后有一半留了下来,充分说明校企合作、特色企业班教学对改善就业情况有很大助益。

但另一方面,问卷通过调查毕业生的离职情况发现,大多数企业班毕业生在工作几年后离职。其中有45.24%的人出于地域或者家庭原因,而23.81%的人选择了去更好的企业和岗位,11.9%的人为了升学,2.38%的人因为对企业所提供的薪资或者岗位不满意。综合来看,企业班对引进农林院校畜牧学毕业生人才的管理效果并不明显;同时侧面反映出农林高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需要结合社会现实,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2.3 312 人就业与转行情况

对312 人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从事本专业的学生227人,转行85 人。从事本专业人员中,技术人员82 人、科研人员48 人、行业职能部门管理人员25 人,自主创业30 人;转行原因中,27.2%因进入事业单位,17.3%因工作环境,13.6%选择了自己更喜欢的专业,13.6%因家庭,10%因地域,0.8%回家族企业,39.5%为其它原因。

2.4 职业收入情况

不同的职业年收入水平也不相同,大部分毕业生的年收入在20 万以下。对于转行的毕业生来说,年收入在5 万以下的人数最多;行业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科学研究人员与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人的年收入在5~10 万;自主创业的年收入为10~15 万,且这一部分的人数最多;但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收入水平跨越的范围很广,各个范围中人数也较平均;行业企业管理人员在15~20 万的人数最多。总体来看,进入农林行业的毕业生年收入水平较好,这可能与当前市场上畜牧类人才短缺有关。

2.4 就业前景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312 名毕业生中243 人认为畜牧兽医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对行业发展持看好态度,占总体的78%。在这其中,有161 人认为现在的农林行业向走向集约化发展,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需要行业和各农林高等院校携手共同努力。未解决此问题,问卷进一步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林毕业生认为高校在人才培养的实践方面和动手能力方面上存在明显不足,需要进一步反思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3 农林类人才培养模式反思与建议

3.1 面向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反思

为了提高毕业生整体素质,在就业大军中拥有较强竞争力,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做的努力还有很多。

首先,我们在调查结果中发现,校园实践经历在工作中占有一定地位。大多毕业生在工作后发现,校内获得的实践能力会在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但院校在学生实践方面设置的课程或给学生提供的机会较少,毕业后不能快速与社会接轨。院校应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基本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次,院校还应加强对本专业重要性的宣传。由于农林院校部分专业工作环境较差、劳动强度较大、收入水平不高,毕业生转业几率较大。为留住高校毕业生,我们还需在农业产业建设方面加大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市场化和集约化发展,为农业院校毕业生提供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空间,实现农林高校人才的毕业即就业。

此外,学生的最终成绩、政治面貌等会对毕业后能否就业与收入水平产生影响。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需明确目标与方向,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兼顾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及其他综合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基础。只有毕业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求职积极性高,才能在毕业后顺利步入自己理想的企业。

3.2 人才培养建议

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农林高校人才培养,首先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大力开展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确保学生能够接触行业内最新的生产方式或生产路线模式。其次,目前的企业班实习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这可能与企业对实习生培养方式重视程度低有关,因此需要高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明确企业方面的相关责任与义务,为切实提高学生动手实际操能力、真正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供有力支撑。再者,为解决毕业生无法适应企业高强度和快节奏的工作问题,高校需增加校内职业生涯指导,使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程的同时,开展丰富多样的虚拟仿真社会生产实践类课程,提高学生的实战实操能力和职业精神,让学生毕业时不仅拥有丰富、充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为进入职场做好双重准备。

再者,随着现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农林院校也应紧跟时代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创新。可以尝试通过利用大数据跟踪所培养学生的发展动态,并对毕业后的工作能力进行进一步指导。力争在毕业后的半年内将学生培养成为企业技术中坚力量,在一年内能成为中小规模企业的技术负责人,三年内成为大型规模化企业的技术负责任人。

4 总 结

农林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年收入以及对本行业就业前景调查均表明农林类人才就业后总体情况良好,但毕业生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反馈结果也体现出当前农林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忽视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等问题,需要在今后制定和修订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不断结合农林行业发展实际进行反思与改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社会输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农林人才。

猜你喜欢
河北农业大学年收入农林
No.3 海底捞预计2021年最高亏损45亿元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河北农业大学120周年校庆公告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年收入3000万美元的玩具网红
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张 焘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