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病人联合自制模拟教具在助产仿真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2021-03-30 05:42陆娴黄伟董瑞婕王红琴杨成芬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具助产标准化

陆娴, 黄伟, 董瑞婕, 王红琴, 杨成芬

在助产教育领域,仿真模拟教学(simulation based learning, SBL)已成为重要的教学策略之一[1]。保真度是模拟教学设计的要素之一,包括物理(环境、设备和材料的特征)、概念(信息的呈现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心理(学习者的情绪、信念和思想)三个维度[2]。在以往的模拟教学中,往往将高保真与高科技划等号,然而,高科技的高保真模拟器(high-fidelity simulation, HFS)因价格昂贵、维护要求高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混合仿真,又称基于标准化病人的模拟,是在应用标准化病人的基础上融合其他仿真模拟技术手段的仿真模拟教学模式,被广泛证实具有较高的心理保真度[3-4]。Cohen等[5]将标准化病人与低技术、低成本的模拟器的混合仿真应用于助产士培训,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因此,本研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将师生设计、制作、改进的助产模拟教具与标准化病人联合,应用于助产仿真实训教学,旨在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技能型、创新型护理人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17级高职助产专业学生1班、2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1班52人为试验组,2班53人为对照组,均为女生。两组学生在年龄、民族、入学成绩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的教学工作由同一教学团队完成。

1.2 方法

1.2.1 标准化病人的招募与培训

标准化病人包括专业标准化病人、教师标准化病人和学生标准化病人(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 SSP)3种形式。与其他标准化病人相比,SSP不仅具有招募便利、培训方便、经费支出少等优势,还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临床技能,锻炼护理评判性思维能力[5-6]。结合本研究的研究目的,遵循自愿原则,在2017级助产学生中进行SSP招募。

SSP在实训教学中担任“患者”“评估者”和“指导者”3重身份,然而因培训时间有限,因此本研究对SSP的培训主要着重于“患者(孕产妇)”身份的培训,具体培训内容包括两部分: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理论培训:学习SSP的概念、职责、意义及要求;学习剧本涉及到的医学理论知识;研读剧本,学习表演技巧。实践培训:学习正确描述病史,表现出相应的阳性体征、表情和肢体语言;学习使用道具、化妆或者信息化设备辅助表演;模拟演练,互相观摩,经验总结。

1.2.2 教学模式

试验组采用自制模拟教具联合标准化病人的混合仿真模式(见图1)。依据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助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以及相关课程教学标准及教学大纲,课程共涵盖:产前检查综合实训、妊娠期并发症综合实训、正常分娩综合实训、分娩期并发症综合实训、产后保健与康复综合实训、新生儿保健综合实训共6个项目,48学时。配套教材选用教学团队自编校本教材《助产技术》。

图1 自制模拟教具联合标准化病人的混合仿真模式

以“产前检查综合实训”为例,现有的产前检查模型为置于台面的部分人体模型,其物理保真度高低与价格相关,且无法由标准化病人穿戴进行情景模拟演练,心理保真度较低,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不高。因此,为保证效果师生共同设计“穿戴式模拟孕肚”,用于开展“产前检查综合实训”。

(1)课前导训:课前两周,教学团队发布实训准备资料及模型制作方法:①将婴儿模型四肢贴上魔术贴,四肢折叠后粘贴形成胎儿宫腔内屈曲体位,将录有胎心音的录音笔放置于婴儿模型四肢中间,用胶带固定,以模拟宫腔内胎儿。②在小号游泳圈内充1/3空气或水,将制作好的模拟胎儿放入其中,以模拟子宫及羊水。③将旧棉布衣服裁剪、缝合至适当大小,留一拉链开口,将模拟胎儿及子宫放置其中,形成模拟孕肚,将两袖管贴上魔术贴,作为固定腰带。

(2)课中助训:①仿真演示:学生借助自制模拟孕肚,演示不同胎位的摆放及不同胎位胎心听诊的位置;②情境模拟:标准化病人身穿“可穿戴式模拟孕肚”,由“助产士”进行宫高、腹围的测量、四步触诊、胎心听诊等产前检查。③健康宣教:“助产士”对标准化孕产妇进行孕期保健知识的宣教,指导其进行胎动计数的方法,以了解胎儿宫内情况。

(3)课后拓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改良教具。有小组提出,可将“可穿戴式模拟孕肚”改成连体式,从腹部到膝盖上方,便于固定也可进行模拟阴道检查。

对照组采用医用模型进行教学。课前,学生及时完成教师的发布实训准备任务。课中,教师结合多媒体及视频讲解操作步骤及要点;学生在统一规格的医用模型上进行分组练习;实训完成后借助模型,以实操结合口述的方式进行实训练习及考核。课后,完成实验报告及小测验。

1.3 评价指标

1.3.1 实训考核成绩比较 比较两组6项实训考核成绩,满分为100分。

1.3.2 创新能力评估 采用创新能力评估表(innovation creativity effectiveness assessment,ICEA),该量表共84个条目,包括创新意识、好奇心、打破固定思维技能、培养想法能力、试验及冒险意愿、勇气及心理弹性水平、精力持续性7个维度,采取Likert 5级评分法,以“从不、偶尔、频繁、非常频繁、总是”5个选项,得分越高,表示创新能力水平越高。该量表在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3.3 教学反馈评价 根据研究目的设计教学反馈调查问卷,问卷共7个条目,各条目采用 Likert 4级评分法,分为“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实训考核测试成绩比较

试验组6项综合实训项目的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实训考核成绩结果比较(分,

2.2 试验组学生课程开展前后创新能力评估量表(ICEA)各维度均分比较

课程开展后,试验组学生创新能力评估量表各维度均分均高于课程开展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课程开展前后试验组学生ICEA各维度均分比较(分,

2.3 两组学生教学反馈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试验组对教学反馈的各项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者担心模拟教具的开发与制作是否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但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学生的反馈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教学反馈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3 讨论

3.1 标准化病人联合自制模拟教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习效果

助产是一门实践性、专业性很强的临床学科。高职高专是我国助产专业教育的主力军,实训教学在助产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发展适应时代需求的助产教育及助产实训模式,提升助产毕业生的核心胜任力值得思考和探索。本研究通过将标准化病人与自制模拟教具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6项综合实训的综合平均分达到约85分(84.94±6.97)。

以往的助产模拟实训中,除了参与SSP的同学以及在模拟演练中积极参与的同学反馈能够获得很好的训练效果外,扮演家属、助手等的同学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不佳[8]。学生对于教师在网络发布的实训准备任务并不感兴趣,相关视频和资料的观看频率并不高,实训课后反思、复盘任务的完成也不够积极,他们更倾向于提前到实训室熟悉环境及实验用物,熟悉模拟器的使用[9]。因此,在本研究中,教学团队通过布置教具制作,教具使用,教具改进和创新等一系列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教学反馈来看,试验组学生对标准化病人联合自制模拟教具的教学方法评价更高(P<0.01)。学生在模拟教具制作方案的制定、原料素材的搜集、小组合作交流制作等过程中,了解教具的工作原理和目的,有助于对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课堂实训的效率,提升实训效果及自主学习能力[10]。然而,研究者担心自制模拟教具是否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从研究结果来看,两组的反馈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自制模拟教具结合SSP的教学模式,通过协作、创新、头脑风暴,可以为学生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高保真模拟体验。

3.2 标准化病人联合自制模拟教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随着助产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助产服务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科技的紧密结合,对助产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与此同时,助产人才培养也需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培养有创新素养、身心健康,能适应医疗和护理模式转变,适应岗位群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现有高职助产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中,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与课程融合的研究较少,因此学生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有效训练,导致学生的创新开拓意识淡薄,不能适应助产临床发展的需求。

本研究将模拟教具的开发与创新融入助产实训课程教学中,鼓励助产学生通过创新来个性化解决学习问题,也包括为孕产妇、新生儿及其家庭提供创新技术、产品与服务。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试验组学生在课程开展后创新能力各维度均得到了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其以“好奇心”、“试验及冒险意愿”这两个维度的提升最为显著,这反映出学生在制作、改进教具过程中,在专业知识、创新能力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锻炼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断从失败中积累经验,有效协作,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本课程结束后,教学团队推荐学生制作的优秀创新模拟教具及母婴产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并申报专利,截止目前,已有两项作品在省市级创新大赛中获奖,一项作品在市级创业大赛中获奖,一项作品获得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

3.3 深度学科融合、打破技术壁垒,将有助于助产教育的创新发展

创新对于促进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已毋庸置疑。创新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并降低医疗成本,同时可以减轻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压力,减少职业倦怠。助产士在日常工作中会经常遇到各种突发情况,还需要面对具有不同背景和健康状况的孕产妇,因此助产士需要超越常规的助产经验,用创造性的思维来做出有益的决定。在美国的护理计划中也鼓励培养护士的创新思维,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护理质量[11]。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在护理、助产教育领域,更倾向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12]。研究证实,创造性思维与评判性思维是相互关联的,创造性思维是评判性思维的补充[13]。

然而,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学团队缺乏信息技术、材料学、工程学等知识,无法协助学生实现更多有创意的想法,也使得学生自制模拟教具制作功能单一、交互性弱。因此,在后期的课程开发中,应开展校企合作或跨院校、跨学科合作,发挥各自专业所长,投入到创新型信息交互技术教具的研制领域中,融入VR、AR、3D打印技术等,从而推动助产教育的创新发展,提升助产护理水平。

猜你喜欢
教具助产标准化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标准化简述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交通运输标准化
40例无创分娩的助产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