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开展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关键点

2021-03-30 02:38李建丽
现代食品 2021年17期
关键词:消杀常态新冠

◎ 李建丽

(海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海口分所,海南 海口 570311)

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初爆发以来,席卷全球,各行各业受到极大的冲击。面对疫情,中国采取的严格防控疫情、稳定经济秩序、加强国际合作等一系列举措,变“危”为“机”,转“机”为“势”,为全世界提供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方案。许多行业转变原有模式,展览、商超、教育培训等行业由线下转战至线上,“云”业态方兴未艾[1-2]。“云”业态的兴起,减少了人与人、人与环境的直接接触,许多行业得以复苏。但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无法避免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的直接接触。2020年至2021年,江西、云南、山西、山东等地分别报道进口冻南美白虾、牛肉、榴莲等食品本身或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阳性[3-7]。如今,海南自由贸易港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流和物流,2020年,全省货物进出口933亿元,同比增长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2021年1—4月,货物进出口353.5亿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9.7%,同比增长32.2%,高于全国3.7个百分点[8]。2020年,海南进出口商品种类从2019年的2 378种增加到3 610种。主要进口商品方面,以日用消费品为主的消费类商品进口大幅增长109%[9]。开放的海南自由贸易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快速识别并降低不可控因素产生的客观影响,做出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持续保障市场上的食品安全,维护饮食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10]。因此,要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安全检验检测之路,保障检验检测机构的人员安全,更好地为海南自贸港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1 样品流转过程的防控关键点

1.1 样品接收

样品接收是检验检测机构工作人员接触样品的第一环节,也是与外来送样人员接触的唯一环节,因此,要筑牢第一道防线。样品接收的区域要与主办公区与主检验区相对分开。样品接收区域每天做好相应的消杀工作,保证环境的安全性。样品接收人员视疫情防控形势决定是否升级防护措施。一般防护为戴口罩、戴手套、身着白大褂;特殊防护为戴口罩、戴手套、戴面屏、身着防护服。按照防疫程序,测量送样人员的体温,扫健康码,显示绿码方可进行下一步样品接收工作。用75%的酒精对样品外包装进行消毒后核对样品信息和抽样单信息。样品封条完整、样品状态和数量满足实验条件的样品方可接收。样品接收的全过程要做好防护措施[11]。

1.2 样品制备

当前国外疫情尚未得到控制就开放,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易携带新冠病毒[12]。世卫组织首席流行病学家兼新冠肺炎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克霍夫博士称,德尔塔为“迄今为止最危险且最易传播的新冠病毒”。美国《洛杉矶时报》2021年7月30日报道称,感染德尔塔毒株的人上呼吸道系统中的病毒颗粒比感染最初引发大流行的原始冠状病毒的人多1 000倍[13]。因此,要高度重视进口冷链食品的消杀工作。

制备进口冷链食品,如生食动物性水产品、畜肉等,样品制备人员要戴口罩、戴手套、戴面屏、身着防护服,按照代表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唯一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对样品进行制备。为保障检验检测工作质量,样品制备必须结合样品状态并遵循特定的检验标准来进行,确保样品制备的规范性。粉末状、液态和半固态的样品只需要将样品充分混合,而固态的样品则需将样品粉碎均质[14]。对样品进行制备后,装入高密度聚乙烯(HDPE)样品瓶中,放入冰箱冷冻。进口冷链样品放在一起,降低传染的风险。样品制备完毕,要对样品制备的设备和环境进行消杀。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样品制备同样要遵循检验标准,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妥善保管样品,保证样品的质量,提升检验的准确性[15]。

1.3 样品检测

当前常用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气质联用色谱法、液质联用色谱法、固相萃取法、加速溶剂萃取法、食源性病原菌免疫学检测技术等[16]。每种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有各自的优点,用于分析不同种类的食品,对仪器和环境都有相应的要求,因此,要关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防疫措施对各种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有无影响,是否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检测之前一定要按照检验标准对样本进行相应的处理,符合要求之后再通过相应的技术检测。前处理方法很多,视试样的不同情况而选定,主要有过滤、灰化、消解、蒸馏、精馏、沉淀、富集、吸附、萃取、层析等[17]。结合检验标准要求和实际操作条件,合理选取前处理模式,选取适宜的试剂和管控样品质量。检验冷链食品等高风险样品时检验人员要戴口罩、戴手套、戴面屏、身着防护服,严格控制每一个程序,确保做好安全防护的同时要按照相应的检验标准去开展检验工作。完成样品检验工作后,要进行彻底消杀。消杀过程中要注意降低消毒溶液对精密仪器的影响。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做好仪器设备期间核查工作,确保实验室仪器设备满足检验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对食品检验过程与精确度的控制工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18-19]。

1.4 样品管理

对样品进行储存管理时应根据食品4级分类进行不同条件的储存管理,避免出现样品交叉污染。常温样品放在常温、通风良好的场所,冷藏样品放在2~8 ℃的冷藏冰箱中,冷冻样品放在-20 ℃以下的冷冻冰箱中。需要特殊储存条件的按照产品要求的条件来储存。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要对高风险和低风险样品划分管理区域。进口冷链食品(如生食动物性水产品、畜肉、水果等)属于高风险样品,要放入高风险样品管理区域。无论高风险还是低风险样品,都应该按照相应的类别和样品流转编号顺序摆放,使样品管理合理、有序。对于高风险样品存放区域,要定期对冰箱和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杀。检验样品管理期为自完成相应的检验且对检验结果无异议时;合格的仲裁留样期为自报告签发之日起3个月,不合格的仲裁留样期为自报告签发之日起6个月。样品管理期满后,将样品交给有资质的废物处理机构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样品不外流。样品清理后,将冰箱和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杀[20]。

2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担当意识

我国对疫情防控常态化提出的要求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21]。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做好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必须提高工作人员安全防护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22]。

(1)加强疫情防控专业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疫情防控胜于细节,检验工作准于细节,两者有着共通之处。将疫情防控融入到食品检验的各项工作中,于细微之处见精神。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担当意识。责任担当不是一句口号,是思想教育与实践实干的同频共振,是检验工作中的知行合一。只有提高担当意识,方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鼓足干劲,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

3 识别潜在风险,建立长效机制

(1)正确识别潜在风险。正确识别疫情防控常态化带来的潜在风险,找到食品检验工作流程中的风险点,制定风险控制目标,实施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使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食品检验工作有规可依,降低疫情防控常态化对检验工作的影响。

(2)提高质量监督能力。按照国家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做细做实质量监督工作。修订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加强对检验仪器设备、检验流程、人员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完善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食品检验检测工作流程[10]。

总之,在任何时期,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管理工作都不能放松,只有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建立消除潜在风险的有效机制,持续改进工作方法,才能确保食品检验检测结果的质量,才能切实发挥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作用。

4 结语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实验室安全不仅仅是常规的水、电、气、化学物品等方面的安全,还应该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对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安全性的影响。本文从食品检验流程中样品接收、样品制备、样品检测、样品管理等环节,阐述了每个环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关键点,强调了提高检验检测机构人员的疫情防控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的重要性,提出了建立消除潜在风险的有效机制,提高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的能力,保护检验检测机构人员人身安全,确保检验检测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顺利开展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守护好更加开放的海南自由贸易港。

猜你喜欢
消杀常态新冠
疫情防护
新冠疫苗怎么打?
校园消杀 迎接开学
“蜘蛛侠”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执行消杀任务的无人机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