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棉花缝包布在公检和运输过程中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2021-03-30 06:24孙晓薇
中国棉花加工 2021年6期
关键词:棉包加工厂公证

■孙晓薇

〔辽宁省纤维检验局,辽宁沈阳110000〕

全国棉花在交易过程中,为确保质量、重量数据准确无误,都会委托专业的纤维检验机构进行公证检验。公证检验是指通过专业纤维检验机构按照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对棉花的质量、数量进行检验并出具公证检验证书的活动。在新疆,原棉在经过加工厂加工后,也需要进行公证检验。纤维检验机构在监管库对棉花进行初步扫码、取棉样、测回潮率、测杂质含量等监测,再把抽取的棉样送到专业实验室进行感官、HVI等测试,通过对各种数据的监测,保证棉花的品质和重量得到有效监控。

棉花在运输过程中需要进行包装,根据GB 6975—2007《棉花包装》标准中对包装材料的要求:采用符合棉包包装要求的、不污染棉花、不产生异性纤维的本白色纯棉布、塑料或其他材料进行包装。结合现在监管库收到的入库棉情况可知,现在大部分的加工厂还是采用以棉布为主要材料的捆扎包装方式,少部分加工厂采用塑料套包的方式。

在加工厂,根据GB/T 18353—2018《棉花加工企业基本技术条件》要求,需要在一个棉包的两个压缩面分别留口方便公检人员取样,同时为了防止棉花外露,通常需要缝制材质相同的缝包布将口封住,这块布就被称作缝包布。

现在新疆棉花的主要运输方式是以铁路为主,在运输过程中,裸露在外的棉花呈蓬松状,如遇到火种极易被点燃,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据统计,火灾是棉花运输过程中最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在运输过程中,不断的搬运也容易造成棉包破损,如果被割开的棉包不进行及时的缝补,很容易使棉花产生霉变,影响其品质,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有发生炸包的可能。

目前铁路运输的棉包,必须要进行加工缝包,但是何时、何地有谁来缝包,是一个值得加工厂、监管库及铁路运输系统共同思考的问题。

一、现状

(一)多次划包、缝包,无形中提高人工和时间成本。

多数棉花加工厂距离监管库距离都在30 km~50 km以内,运输距离较短,棉花在短途汽运的情况下,未封口的棉包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在加工厂需要用缝包布将取样口封住,每包花费人工、材料费用2元~4元不等,一批棉花就需要花费400元~500元的成本。到棉花监管库后,公检人员还需要专门将缝包布划开,耗费大量时间、人工成本。之后如需铁路运输,还需要将再次棉包封好,无形中两次划开、缝好,造成人工、时间和材料成本的浪费。

(二)出现缝包布重量不计算的问题。

在棉花进入监管库的过程中,还有一个跟缝包布有关的问题需要关注。每批棉花进入监管库都需要过磅称重,通过汽运货车装卸前后不同的重量差值来计算整批棉花的重量。在此之前,包裹棉花的包布重量,也是需要计算扣除的。然而大家往往忽略了缝包布的重量,在扣除棉花包布的重量时,只计算了整块布的重量,并没有同时扣除这块缝包布的重量,经过多次测量不同厂家的缝包布重量,得知每块缝包布的重量大概在15 g,每包2块,每批186包,共计5.6 kg,这个重量在入库的过程中是否看做被误当做棉花的重量,值得重视。

二、建议

(一)改变缝包方式或使用塑料胶布来代替缝包布。

棉花缝包需要用与包布相同材质的棉布来缝制,不同加工厂对缝包的认识各有不同,缝包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不仅耗费大量人工和材料,在公检的取样过程中,也造成了划包困难,费事费力等问题。是不是可以统一规定,加工厂在缝制的时候,仅仅只将最上面缝住,下面留一块门帘一样的布,或者是使用一种塑料材质的胶布,在拉伸强力等方面符合棉花运输要求的情况下,采用层层粘贴的方式,节省缝包、划包成本。

(二)到监管库或者车站来缝包。

通过加工厂、监管库与铁路运输公司的有效沟通,能不能在短距离运输的情况下,将缝包布初次缝补过程转移到加工厂或铁路装箱过程中,这样不仅能降低加工厂缝补棉包的人工、材料成本,同时也能降低专业纤维检验人员在监管库公检过程中的人工、时间成本,尽量做到一次性拆包、缝包,避免浪费。

(三)修改棉包包装相关标准。

由GB/T 18353—2018《棉花加工企业基本技术条件》要求可知,棉包仍需要留两个口给公检人员用来取样,结合2020和2021两个年度的公证检验现场情况来看,为了防止棉花来回流转取样,即杜绝所谓“转圈棉”情况,现在加工厂只保留一个取样口,并习惯性将取样口留在两个棉包之间。建议相关标准及规范制定部门,结合棉包流转现状,及时更改棉包取样口的预留个数及位置要求。

猜你喜欢
棉包加工厂公证
河南省长葛市获丰巢础加工厂
环境湿度向棉包内部传导特性研究
参观便便加工厂
浅谈智能棉包筛选机在棉花加工生产线的应用
香味加工厂
协议不公平 公证也没用
参观奶酪加工厂
MFBF-4自动码包机的设计和应用
我国棉包永久识别标志及质量追溯系统解决方案
积极拓展公证服务渠道 深化公证服务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