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空间敏感期的儿童玩具设计探索

2021-03-30 19:00张雯
设计 2021年6期

张雯

摘要:为儿童空间敏感期进行合理的引导锻炼,提升儿童空间创造力及空间想象力。从处于空间敏感期的儿童玩具设计理论出发,采取装配部件训练法,对玩具功能特性、市场玩具类型进行分析,继而设计出适合空间敏感期的儿童玩耍的玩具设计方案。设计出一款“空间搭配”多功能儿童益智组合玩具。适合空间敏感期的儿童玩耍的玩具设计方案,能够有效帮助儿童空间益智方面发展。

关键词:空间敏感期 玩具设计 空间装配法 装配部件训练法 空间搭配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3-0102-03

引言

凭借制造业发展优势,中国玩具行业一直占据全球第一制造、第一出口国。然而,以目前形势来看,中国玩具行业处于劳动密集产业状态,品牌设计与研发功能尚有不足。此形势下,挖掘玩具创新设计题材、提升玩具功能效用、打造自主玩具品牌显得颇为迫切。针对儿童时期进行玩具产品研发,首先需要厘清儿童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研发方式。事实上,处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均属于成长敏感期,倘若错过这一敏感时期,将产生成长滞后乃至心理自闭问题。但纵观国内玩具市场现状,并未具有明显的针对儿童空间敏感时期的玩具,国内多数玩具明显忽略儿童情感方面以及个性需求方面。在此背景下,文章选择儿童时期经历时间较长的空间敏感期,通过深入分析儿童空间敏感期的特点,利用装配部件训练法对玩具进行创新设计,希望能够辅助儿童在空间敏感期获取更多启发,为日后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一、设计理论

(一)儿童空间敏感期

空间敏感期这一时期显著表现即为对空间进行探索以及认知,且在儿童不同年龄阶段当中,空间敏感内容存在明显异质性。事实上,儿童在出生的一刻就已经对空间具有模糊的概念认知,在具有一定行动能力以后,就会自行前去探索空间,进而将自己与物质世界充分融合。儿童敏感时期一直从0岁伊始直至6岁,但是从2岁开始方才步入空间敏感期。在这一期间,儿童通过物体的位置改变探索空间。例如,将物品置于地面、寻找物品、放回原处,并形成循环机制。另外,儿童也会通过视界的转换探索空间。例如在这一时期会探索各类空间,钻入桌下、钻进衣柜等行为均属于空间探索。此外,儿童也会通过思想组合物体进行空间探索。例如儿童对物体的堆垒、拆卸行为。

(二)空间敏感期发散

儿童在出生以后长期经由外界环境影响,逐渐形成被动的思维空间理论。但在空间敏感时期,该理论的形成可能由于不同方面的感知产生变化,包括空间感知、孔洞拼插、三维感知等多个维度。建构空间感知方面。儿童的基本空间感知由出生的物我一体,逐渐发展成为物我分离,以此明晰物质世界的空间感知。因此,儿童对于任何空间感知的行为,表明儿童对于空间探索的需求。儿童通过与物质的互动,本质均是意图感受不同的空间。体验孔洞尺寸方面。当儿童发现物质分离之后,将会对物质进行深入探究,研究物体色彩、硬度、大小。在此形势下,儿童往往喜欢通过拼插的方式进行体验,继而满足自身对于物体的详细认知。三维空间感知方面。儿童在感知空间以后往往会予以刺激信号,继而外界给出适当反馈。三维空间感知所予以儿童的反馈较为强烈,能够促使儿童兴奋,这也是儿童对于三维空间探索较为热烈的根本原因。

(三)装配部件训练法

装配部件训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在美国德州警察成员所提的九宫格练习法基础演变而来。该训练方法将“立体构成”造型训练方法与建筑设计当中的梁板柱因素结合,演化成为一种结合性设计方法。装配部件法注重研究个体空间形式、空间搭配,其他要素则处于次要地位,对于空间敏感程度较高。装配部件训练法具有两个明显特征,包括部件抽象化及强调部件搭配组织。部件抽象化方面,在基本的九宫格基础架构上,相关人员需要采用各种简化部件进行搭配,进而将关注重点聚焦于空间形式。部件搭配组织方面,相关人员直接使用抽象部件进行围合或抽插,通过调节不同部件的位置及尺度实现对空间的深度掌握。总体而言,装配部件训练法以抽象化的形式,规避其他繁杂因素的干扰,将研究集中于空间维度,这为处于空间敏感期的兒童玩具设计予以重要启示。

二、设计原则

()功能原则

设计具有完美功能效用的产品,是设计任务当中最为重要的核心部分。对于处于空间敏感时期的儿童而言,启智功能与锻炼功能必不可少,娱乐功能及沟通功能也是必然需要。启智功能维度,由于针对空间敏感时期的儿童进行玩具设计,首先需要虑及空间益智。能够推动儿童在玩耍过程当中,不断发展自身的空间想象力、空间观察力、空间认知力,进而在潜移默化间提升儿童空间智力。锻炼功能维度,2岁至6岁期间正是儿童认知、思想的关键时期,身体、心理方面均在持续进化。这就需要在设计过程当中,考虑儿童身体锻炼,促使儿童均衡发展。娱乐功能维度,儿童在玩具中感受愉悦方可对玩具产生持续、强烈的兴趣。再则沟通功能维度。玩具并不仅是单纯的游戏沟通,更存在着深度的情感关系。更因此,在玩具设计时需要遵循沟通功能原则,强化儿童情感交流。

(二)色彩原则

色彩对于儿童来说具有精神强烈刺激感,也是幼儿直观感受的第一要素,是儿童与玩具交流的重要媒介。色彩与空间的关联度相当之深,甚至在空间玩具设计当中,色彩可助力传递玩具背后反映的意蕴。另外,也可引起儿童心理变化、空间联想。色彩对于不同受众而言,可能产生差异作用。总而言之,不同的色彩表征不同的内涵。处于空间敏感时期的儿童玩具色彩原则设计要点有二。第一,玩具颜色选择尽量偏向暖色,引发儿童空间联想,例如蓝色、绿色。第二,颜色设计需要契合儿童审美倾向,确保儿童能够对玩具产生亲切。另外,在设计之时由于国家、地域的差异性,在选择色彩之时也需主义地域差别。例如红色在中国被视为喜庆、吉祥的颜色,但欧美地区以及部分东南亚地区被认为属于忌讳色彩。

(三)材质原则

儿童玩具设计当中,较为常用的材料包括塑料、金属、自然材料以及布料。在一般的布偶玩具设计方面,通常使用布绒材料。本质原因是由于布绒相对柔软,能够予以儿童亲近、温暖的感知,受到一般女性儿童喜爱。塑料由于其制作成本相对低廉,因而在多种玩具设计制作时均会使用塑料。但是塑料制品由于材质属于化学合成,可能对幼儿产生身体损伤。基于儿童空间敏感时期的玩具设计,需要充分体现空间特性,这就致使材质选择需要考虑制作成本。制作材质是玩具设计的基础,需要利用材质将设计人员的构想充分表达,并且需要综合考虑设计构想、材料特性、制作成本。为合理选择适宜制作具有空间特性的玩具,可使用木、竹、藤一类的自然物品,避免孩子在玩耍过程当中造成伤害。除此之外,也可直接使用木制、竹制材料进行制作,充分保障玩耍安全及材质安全。

(四)安全原则。安全原则是玩具设计当中不可妥协的重要原则,也是设计关于空间敏感时期玩具的首要原则。有关玩具安全设计主要体现于以下方面。第一,儿童感官安全。在处于空间敏感时期的同时,儿童同时处于感官敏感时期,因而可能利用自身的各类器官触碰玩具。加之儿童感官防范意识相对较低,很有可能使用舌头舔、牙齿咬。是以,当注重儿童感官安全,避免感官遭遇伤害。第二,玩具造型安全。在玩具设计过程当中,尽量使用圆角、圆柱。并且需要避免采用尖锐、细小的部件,以免儿童误吞、误伤。第三,玩具材质安全。避免使用刺激性材质,以及尽量选取表面细腻的制作材质。如此,保障后期儿童在具体使用玩具过程中的安全性。

三、设计过程

(_一)市场产品分析

在设计玩具之前,就市场上针对空间敏感期所设计的儿童玩具产品进行研究,厘清当前玩具的特点,予以本次设计参考借鉴。现阶段,针对空间敏感期所设计的儿童玩具产品种类相当丰富,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主要包括七巧板玩具座椅及空间拼插玩具。

第一,七巧板玩具座椅。七巧板属于平面空间益智类型玩具,是由唐代燕几演变而来(如图1)。七巧板本身由七种几何形状构成,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益智性,能够衍生拼插出数以百计的形状。设计人员通过调整几何形状大小、高度,将其巧妙融合于座椅当中,促使七块不同的几何座椅拼图自由组合(如图2)。在实现基本坐、躺功能的同时,显著提升儿童视觉空间感知,显著提升儿童视觉空间感知水平,增强儿童空间敏感期的空间创造力及空间想象力。但是该类玩具属于纯实木制作,并不适宜空间敏感期的儿童使用。且大型玩具产品价格相对较高,不具有普适性。

第二,空间拼插玩具。空间拼插玩具与积木玩具类似,但其一般是由棍状材料、条形材料构成,由儿童自我发挥进行空间拼插,形成不同的形状个体。空间拼插玩具具有多种好处,包括增强儿童空间认知水平、强化儿童空间想象能力(如图3)。并且,家长可以参与制作,在锻炼儿童空间敏感时期的能力以外,有效增强儿童社交能力。

(二)设计分析

1.功能特性分析。针对空间敏感期的儿童进行设计的玩具,不仅需要供给儿童娱乐方式,也需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充分调动儿童积极性,推动儿童各项能力的提升发展。按照心理学家霍华德的多元智能理论,根据儿童空间敏感特点开发的玩具需要具备多种功能,包括逻辑思维、视觉空间、身体运动、交流沟通,详细如表1所示。

四、设计方案及实现

(一)设计简介

依据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当前具有4亿儿童人口,这也产生基数硕大的玩具购买群体。社会发展不断前进,家长思维理念也在与时俱进。且目前的家长群体多数具有一定的知识层次,在资金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能力。如此,家长群体越发重视儿童智力、思维、身体成长。有关空间敏感期的玩具是家长关注、儿童喜爱的一类玩具。研究调查显示,50%的家长群体认为玩具是儿童获取知识经验的第一要素;60%的家长在购买玩具时会考虑对儿童智力、创造力的影响;60%的家长认为需要陪同儿童一起探索。

“空间搭配”是一款多功能儿童益智组合玩具,基于装配部件训练法,巧妙将组合使用、单独使用、自由搭配等益智功能融入设计当中。“空间搭配”始于玩具却不止于玩具,在开展提升儿童空间感知发展的益智游戏同時,也可满足日常使用需求,充分实现儿童玩具益智与实用性的特点。玩具尺寸方面:与其他玩具固定比例不同,该组合玩具具有两种比例形式,一种是常规10cm儿童玩具,另一种是50cm大型儿童玩具。形状设置方面,本次设计充分考虑到安全性能,为避免儿童受到伤害,因而在装配部件训练法九宫方格的基础上,将方格转化为圆形九宫格,并且在其他部件搭配时同样以圆形为主,确保儿童玩耍安全性能(如图4所示)。材质选择方面,避免塑料构件的使用,选择以杨木、中密度纤维板作为主要材料,自然的原木色彩以及天蓝颜色基础,充分增加玩具自然性与空间想象吸引力。功能分布方面,在七巧板玩具和空间拼插玩具功能基础上进行完善,包含视觉空间、逻辑思维、身体运动、交流沟通等多重功能。

(二)设计说明

如图4、5所示,该“空间搭配”玩具由九宫格圆形底座、若干零部件组成,包括可成长性柱体若根、回形体、圆柱四分体(可拆卸组合)、正方体、长方体(上部为圆弧形),以及“L”形若干。为针对2岁、6岁的年龄差异以及空间感知差异,设置两种大小规模的玩具类型,10cm适宜2—4岁儿童,50cm适宜5—6岁儿童。

1.10cm针对2—4岁儿童空间益智功能设计。“空间搭配”九宫格基础底座交界处均设有孔槽,周围主要以浅蓝色调、原木色调为主,偶尔搭配其他颜色,用以吸引儿童空间探索。可成长性柱体可插于孔槽当中,此方面可用于锻炼儿童空间契合度与手部动作。其他上部个体的色彩参照七彩板设置不同的颜色,由儿童自由进行组合搭配,增加儿童空间创造性。在可成长主体中间设置储存空间,用于存放其他零件或其他玩具,让儿童具有空间存放、空间大小的初步认知。最终组合完成时,可以当作小凳子使用,满足2—4儿童的坐宽条件要求,且符合多数儿童使用。

2.50cm针对4—6岁儿童空间益智功能设计。50cm的“空间搭配”九宫格式玩具更倾向“大型玩具”类别,在自由搭配过程中需要家长予以充分帮助,组合完成后可当作桌子或者储物箱使用。另外,桌体表面也可设置为黑板形式,让孩子可以在上部自由涂鸦、绘画。高度为50cm的组合类型,满足4—6岁儿童身高需求。50cm的“空间搭配”九宫格式玩具符合交流沟通、身体运动、逻辑思维、视觉空间等多个方面功能要求,综合提升儿童时期的各项能力。另外,整体来看材料获取相对容易,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家长具有购买能力。

(三)创新要点

首先,文章所设计的空间搭配玩具,能够完全覆盖儿童空间敏感时期这一阶段。当中10cm供以2—4岁时期;50cm针对4—6岁时期。如此,方可保证儿童在空间敏感时期进行全面的空间意识培养锻炼。其次,该空间搭配玩具开创出差异比例设计,10cm的高度供给儿童自我使用娱乐,50cm的高度可供儿童与父母共同搭配玩乐,增加孩子与父母共同娱乐这一功能。最后,在玩具结构方面也进行创新,采用可成长性柱体作为玩具配件,充分发挥儿童的自我创造力。另外,本次玩具设计时充分考虑到空间敏感时期的玩具功能类别,设计了涵盖视觉空间、逻辑思维、身体运动、交流沟通的全部功能。

(四)设计效果

整体来看,本次设计基本满足处于空间敏感期玩具设计的功能原则、色彩原则、材质原则、结构原则以及最为重要的安全原则。本次设计最终选择3D打印加工方式进行初步成品制作,并与制作加工商探讨加工工艺、设计合理性,针对玩具模型以及设计想法、实际加工进行可行性匹配。在综合考虑制造成本、制造效果的同时,实现最佳制作匹配。与此同时,笔者将设计过程以及设计结果发布于个人社交平台,查询设计效果。在参与调查的50个家庭当中(家庭当中均有2—6岁适龄儿童),90%以上的家庭认为此玩具对于幼儿空间敏感期的成长具有较大助力;75.4%的儿童对于此玩具具有较高的兴趣。囿于经费限制,并未制作50cm的玩具模型,但仍有一半儿童把玩时间超过30分钟。整体看来,基于空间敏感期的儿童玩具设计初步效果良好,基本实现设计目的。

总结

儿童处于空间敏感这一时期之时,正是生理、心理、思维形成的关键节点,对于儿童日后的创作意识、深刻钻研的兴趣、成熟的認知能力发展,均可进行基础塑造。民众生活水平持续提升态势下,早期教育理念得到家长群体深度认可。而这当中,作为儿童玩耍、认知的重要物质一玩具的重要性则愈加凸显。此形势下,就需针对空间敏感期儿童表现出的特点,设计更加符合儿童空间认知规律、促动智商、情商协调发展的玩具,进而为儿童日后发展夯实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