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维管束植物标本的特征分析

2021-03-30 20:18张丽向刚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21年1期

张丽 向刚

摘 要 博物馆收藏的植物标本是陈列展览的基本素材之一,其不仅是记录自然的凭证,而且是研究植物演化与生态环境的宝贵资料。通过整理和统计,分析贵州师范大学博物馆所藏维管束植物的标本特征。结果表明:维管束植物现有1 569件,共147科497属777种,其中蕨类植物19科36属46种,裸子植物6科12属14种,被子植物122科449属717种,可见馆藏植物标本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此外,有花无果的标本较多,而有花有果的标本则较少,这一现象可能与标本的采集季节及植物的自身特性有关。本研究结果可为贵州地区植物多样性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该馆今后的标本采集和收藏工作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维管束植物 物种组成 标本状态

0 引言

生物标本是自然界各种生物最真实、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和实物记录。博物馆作为长久妥善保存这些标本的场所,其建立的目的之一便是不断扩大收藏,为社会公众展示千姿百态的自然生命。本文基于贵州师范大学博物馆所藏腊叶标本名录,统计分析其维管束植物的标本特征,旨在为贵州地区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该区域内生物资源保护与生态恢复提供科学参考,同时也为该馆今后的标本采集和收藏工作提出相应建议。

1 标本来源

本文研究对象为贵州师范大学博物馆所藏的维管束植物标本,主要来源于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师生的野外采集。如图1所示,采集地点遍布遵义、毕节、铜仁、黔东南、黔南等地区,包括赤水、金沙、江口、石阡、松桃、镇远、施秉、都匀8处,涉及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云台山喀斯特地貌区。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总面积达176 167 km2。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 100 m左右。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多变的地形地貌,当地植被丰富,组成种类繁多,区系成分复杂。

维管束彼此交织连接,构成初生植物体输导水分、无机盐及有机物质的一种输导系统——维管系统,并兼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有时也根据维管束的有无作为划分高等植物与低等植物的界限,故维管束植物亦可称为“高等植物”。

2 统计与分析

2.1 基本组成

由表1可知,贵州师范大学博物馆共收藏维管束植物标本1 569件,总计147科497属777种,其中蕨类植物19科36属46种,分别占总科数、总属数、总种数的12.93%、7.24%、5.92%;裸子植物6科12属14种,分别占总科数、总属数、总种数的4.08%、2.41%、1.80%;被子植物122科449屬717种,分别占总科数、总属数、总种数的82.99%、90.34%、92.28%。就被子植物而言,单子叶植物13科62属75种,双子叶植物109科387属642种。在科级阶元、属级阶元及种级阶元水平上,裸子植物处于劣势,占比最低,而被子植物处于优势,占比最高,这与植物类群在自然生境中的整体分布相一致,贵州地区以被子植物为主,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相对较少。

另由表2可知,馆藏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共8种,隶属于5科5属,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中部分为中国特有。

2.2 级别数量

由表3可知,根据馆藏维管束植物每科中包含的种数可划分为4个等级:大科(含有30种及以上的科)、较大科(含有10~29种的科)、中等科(含有2~9种的科)、单科(含有1种的科)。含有30种及以上的科有2科,为蔷薇科(Rosaceae)和菊科(Compositae),占总科数的1.36%;含有10~29种的科有18科,占总科数的12.25%;含2~9种的科有83科,占总科数的56.46%;含单种的科有44科,占总科数的29.93%。其中,大科和较大科为优势科,20个优势科共有220属395种。从科级阶元来看,超过半数的物种集中在20个优势科,即较少的科含有较多的种,其他科所含有的种类较少,19.73%的科少于10种,66.67%的科少于5种,这表明馆藏植物标本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蔷薇科包含的植物种类最多,共61种,占总种数的7.85%,主要有棣棠花(Kerria japonica)、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缫丝花(Rosa roxburghii)、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小果蔷薇(Rosa cymosa)、覆盆子(Rubus idaeus)等。其次为菊科,共40种,占总种数的5.15%,主要有鱼眼草(Dichrocephala auriculata)、异叶黄鹌菜(Youngia heterophylla)、鼠麴草(Gnaphalium affine)、刺儿菜(Cirsium setosum)等。再次为百合科(Liliaceae),共29种,占总种数的3.73%,主要有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菝葜(Smilax china)、山麦冬(Liriope spicata)、万寿竹(Disporum cantoniense)等。其他包含较多植物种类的为唇形科(Labiatae)、豆科(Leguminosae)、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樟科。

包含最多属的科为蔷薇科,共26属,占总属数的5.23%;其次为菊科,共25属,占总属数的5.03%;百合科包含了23属,占总属数的4.63%;其他包含10属及以上的科分别为豆科、伞形科、虎耳草科、禾本科(Gramineae)、大戟科、唇形科,其余各科属、种数均较少,说明馆藏植物标本含有相对丰富的偶见种。

2.3 标本状态

种子植物(由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组成)的花和果、蕨类植物的孢子囊是识别物种的重要特征。此外,植物标本上的花朵、果实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如图2所示,馆藏种子植物的标本状态分为4类:有花无果的占38.94%、无花无果的占28.09%、无花有果的占21.33%、有花有果的占11.64%;馆藏蕨类植物的标本状态分为2类:有孢子囊的占95.65%,无孢子囊的仅占4.35%。值得注意的是,种子植物中有花无果的较多,而有花有果的则较少,这一现象可能与标本的采集季节及植物的自身特性有关,建议日后不妨在花果期进行采集。

3 结语

植物标本既是记录自然的凭证,又是研究植物演化与生态环境的宝贵资料。同时,博物馆所藏的植物标本也是陈列展览的基本素材之一。作为生物多样性信息的重要载体,目前其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各国正积极推动相关共享平台的搭建。对此,贵州师范大学博物馆开展了馆藏植物标本的数字化工作,为贵州地区乃至全国的标本信息库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在未来的标本采集和收藏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丰富标本类型,不局限于腊叶标本,欲增加浸制标本、包埋标本等,并按照用途如观赏植物、食用植物、药用植物等进行扩充,还计划结合当地特色,有针对性地组织策划贵州特有植物专题。

参考文献

[1]罗扬,邓伦秀.贵州维管束植物编目[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

[2]《貴州植物志》编辑委员会.贵州植物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2004.

[3]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刘家宜.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的搜集鉴定与建档[J].中国博物馆,1989(2):77-82.

[5]Andrew V. Suarez, Neil D. Tsutsui. The Value of Museum Collections for Research and Society[J]. Bio Science, 2004(1): 66-74.

[6]Norman F. Johnson. Biodiversity Informatics[J]. 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2006, 52: 421-438.

[7]李三青,高凯,李勇.天津地区高等植物统计与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天津植物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8(9):15-18.

[8]罗彩云.高校博物馆馆藏陕西高等植物标本区系组成及海拔分布格局分析——基于西北大学植物标本收藏名录、西北大学博物馆馆藏名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9(5):93-97.

[9]贺鹏,陈军,乔格侠.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博物馆)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12):1359-1370.

[10]金勇,安明态,崔兴勇,等.贵州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特征及保护优先区分析[J].广西植物,2019(12):171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