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家校协同预防模式探索

2021-03-31 22:28赵温也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5期
关键词:家校协同网络成瘾青少年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愈发凸显,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生活的两大主要环境,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对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家校协同的理念,选取湖南省某中学初一两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师对青少年实施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与家长家校协同线上交流的模式来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经青少年及其家长反馈,本研究模式简单易操作且实用有效,值得推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网络成瘾;家校协同;预防模式;青少年

1问题提出

据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高达94.9%,人数高达1.83亿。青少年心理尚未发育成熟,自制力弱,易出现网络成瘾问题。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是指长时间不恰当使用网络而导致对网络的耐受、戒断反应、持续的上网欲望及行为失控现象,对个体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造成严重损害。相关研究表明在青少年群体中网络成瘾者约占8%-13.7%。多项研究表明,网络成瘾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学业表现、人际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功能,甚至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家庭是影响青少年成瘾行为发生的最重要的微环境,各种家庭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具有重要影响,家庭干预对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校园是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的预防策略也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基于家校协同的理念,让教师协同家长针对网络成瘾这一话题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期达到预防网络成瘾的目标。

2研究过程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从湖南省某中学初一年级随机选取2个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2研究设计

本研究重在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遂设计以“网络伴我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系列心理健康课程和以“做孩子合理使用网络的领航人”为主题的家校协同线上交流方案。

“网络伴我健康成长”系列心理健康课目标在于帮助学生辩证认识网络,提升网络行为自我管理能力,学会与父母、老师、同伴相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满足基本心理需求,从而有效降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风险。该方案主要由四部分构成:(1)网络面面观;(2)网络行为背后的秘密;(3)做网络的主人;(4)拒绝网瘾,从容应对同伴压力。本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师讲授、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每周一次,每次40分钟,共4次。

“做孩子合理使用网络的领航人”家校协同线上交流方案包括两个部分:(1)教师在微信家长群推送有关青少年网络成瘾和家庭教育的内容,每周2次,共进行5周;(2)由教师担任主持人,在每周日晚进行一次持续2小时的集中话题讨论,共进行5次。帮助家长了解青少年迷恋网络的原因及危害,引导家长对青少年的网络行为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促进亲子沟通,改善亲子关系,协同学校预防孩子网络成瘾。

2.3研究方法

采用访谈法(非结构性访谈)收集研究结果。

3研究结果

3.1来自学生的反馈

(1)深刻认识到了网络的利弊,掌握了合理使用网络的方法

通过系列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提高了对网络的认知:虽然网络可以便利生活,但对于身心发展不成熟、自制力不够的青少年来说,网络的弊端更为明显;不可抑制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网络成瘾,不仅会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经过探讨,学生们总结出合理使用网络的方法有:第一,时常思考并判断使用网络的行为是否影响到了学习和生活;第二,上网前先明确目标、限定时间,时间一到就停止;第三,制定合理的网络行为自我管理计划,父母帮助监督。

(2)明白了心理需求的满足不能依赖于网络,而要依靠现实活动

网络世界不等同于现实世界,在网络中逃避现实或是满足内在的心理需求都只是暂时的。因此,需要分析自己缺失了什么,多采用现实生活中的活动来满足心理需求。而这样的现实活动不仅要靠自身去寻找,还依赖于学校的组织和引导、父母的带领和共同参与。

(3)学会了与父母沟通的技巧,促进对父母的理解,提升亲子关系

通过心理课,学生们理解了父母望子成龙之心以及父母对自己上网行为的担心,学会了用“三段式表达”向父母表达自己正当的上网需求,从而促进了与父母的沟通,化解了亲子矛盾,与父母建立了良好的情感聯结,亲子关系得以提升。

(4)懂得拒绝不合理的网络活动邀约,从容应对同伴压力

因为珍视同伴友谊,不懂拒绝,所以不管是否自愿,大多数青少年都会接受同伴的上网邀约,这其实是同伴压力下的选择。但长此以往会让青少年惯性顺从他人,对自己的生活没有掌控感,而且还会导致网络成瘾,危害身心健康。在课堂上学生们对拒绝他人有了新的认识,能用学到的方法机智、巧妙地拒绝他人,又不损害同伴之间的关系,也能避免因同伴压力而导致的网络沉迷。

3.2来自家长的反馈

(1)对青少年网络使用及成瘾认知的改变

在此之前,许多家长关于网络对孩子的影响往往有两种极端认知和做法:一种是谈“网”色变,明令禁止孩子使用网络,不提供一切上网工具;另一种则认为信息化时代网络便利了生活和学习,任由孩子上网。前者会使孩子越发对网络产生好奇,网络的吸引力增加,孩子偷偷上网的行为和时间都会递增,加大了网络成瘾的危险;而后者对于自制力弱和信息分辨能力不足的青少年来说,不仅容易导致网络成瘾,还有可能被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侵害。经过推文的学习,家长们意识到这两种认知方式都是片面的、不可取的,要辩证地看待网络这把双刃剑,满足孩子正当的上网需要,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也要监控孩子的网络行为,防止孩子过度使用网络,预防网络成瘾。

(2)管理孩子上网行为时方式上的改变

一味强调网络成瘾的危害,苦口婆心地劝诫青少年,这样预防网络成瘾的效果微乎其微。通过家长之间的交流,大家发现发挥父母的榜样作用较之简单直接的说教效果更好,具体的做法是父母不养成依赖手机的习惯,减少上网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再者,父母对待孩子的上网行为不再是以往的呵斥和责骂,而是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对话,且双方共同协商制定出网络行为管理计划,给孩子自我管理的空间,家长只负责监督执行,执行得好时给予奖励,执行不下去时帮助调整计划或是适当惩罚。

(3)亲子沟通与亲子关系上的改变

在了解孩子沉迷网络跟心理需求有关后,家长会根据自家孩子的特点,带孩子去参加现实中各种各样的活动,有的家长还会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在满足孩子心理需求的同时还促进了亲子沟通和交流,让亲子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有家长在交流过程中掌握了与孩子沟通的方法:温柔而坚定地提出看法,并把真实感受表露给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有原则但也可以沟通。经家长反馈,采用这样的沟通方式能让孩子们更乐于与父母交流,促进了亲子双方的理解,亲子关系得以改善。

4讨论与研究展望

本研究结合邓林园等人提出的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及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研发的旨在改善青少年网络使用行为的“个体-家庭-学校”多水平综合预防与干预方案,并根据现实情况,设计出的家校协同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模式新颖且实用。

首先由专业教师对青少年进行网络成瘾预防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对网络及网络成瘾产生客观而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上网行为进行合理规划;同时更加理解父母,掌握了与父母、同伴沟通的技巧,让他们面对网络诱惑时能够有自己的判断和自制力。与此同时,家长加入了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队伍,在内容推送和家长互助交流中探究了青少年迷恋网络背后的秘密——寻求心理需求的满足,对家庭教养和亲子沟通方式进行了自检自省,从而把所学所悟运用到与孩子互动的日常生活中以预防网络成瘾:以身作则,预防孩子网络成瘾先从自己合理使用网络开始;与孩子平等对话,共同协商出合理的青少年网络行为管理计划并监督执行;增加现实生活中的亲子交流与互动,改善亲子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家校协同的预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进青少年的学校联结程度,叶苑秀等人的研究发现,学校联结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可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也就是说,本研究的模式可以通过增强青少年的学校联结程度来减少网络成瘾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研究家校协同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模式简单易操作且实用有效,值得推广。同时,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第一,可能本方案实施次数不够,且实施时间较短,而心理和行为的改变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所以虽然在家长和学生的反馈中看到了本方案的作用和效果,但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水平,今后的研究需要增加干预次数和时间,以使干预效果更明显;第二,本研究仅在一所学校的初一年级的两个班级里进行了预防尝试,还需选取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被试来进行验证。

5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家校协同预防与干预建议

5.1学校行动

为切实做好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和干预工作,学校层面大有可为。针对学生,学校除了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还可以:一、利用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广播站、学校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普及网络和网络成瘾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网络两面性及网络成瘾危害的认知;二、通过讲座和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防范网络成瘾的专题教育,防止网络沉迷;三、组织各种德育活动、课外活动、读书活动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把学生对网络的沉迷转移到对校园生活的向往和积极参与中;四、通过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的形式对网络成瘾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与行为矫治,帮助其逐步减少对网络的依赖,降低其网络成瘾水平。针对家长,学校除了与家长进行线上交流外,还可以:通过家长会与家长们进行面对面交流,掌握孩子的发展动态以及网络使用情况;建立家庭教育父母课堂,通过讲座、分享会、父母成长团体辅导等形式,改善父母教养方式,促进亲子沟通,提升亲子关系,为父母进行家庭教育赋能。

5.2家庭参与

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和时间大部分是在家里,因此预防和干预网络成瘾更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首先,家长须主动配合学校,常与教师沟通孩子情况,交换信息,及早发现网络成瘾苗头,防患于未然;其次,家长需配合学校加大对孩子上网行为的监管力度,严格禁止孩子将上网工具带入校园,帮助孩子制定网络行为管理规划,使之合理使用网络;再者,家长应把握学校提供的家庭教育学习机会,科学教育孩子,形成合理的家庭教养方式,建立良好的親子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后,家长要以身作则,不做网络依赖族,多带孩子去参加各类有益身心的现实活动,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从而预防孩子网络成瘾。

参考文献:

[1]《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发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1,30(04):13.

[2]Goldberg, I.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J]. Retrieved November,2004,24.

[3]Cao H, Sun Y, Wan Y, et al.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in Chinese adolescents and its relation to psychosomatic symptoms and life satisfaction[J]. Bmc Public Health,2011,11(1):802.

[4]Block J J . Issues for DSM-V: Internet Addiction[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8,165(3):p.306-307.

[5]Lam, Lawrence T . Internet gaming addiction, problematic use of the internet, and sleep problems: a systematic review.[J]. Current Psychiatry Reports,2014,16(4):444.

[6]Spada, Marcantonio M . An overview of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J]. Addictive Behaviors,2014,39(1):3-6.

[7]Mythily S, Qiu S, Winslow M .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excessive Internet use among youth in Singapore[J]. Annals of the Academy of Medicine, Singapore,2008,37(1):9-14.

[8]Milani L, Osualdella D, Blasio P D. Qualit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in adolescence.[J].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2009,12(6):681.

[9]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关于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状况及对策的调查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06):5-29.

[10]邓林园,方晓义,兰菁,张锦涛,刘勤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干预中的有效性初探[J].心理研究,2013,6(01):75-81.

[11]方晓义,刘璐,邓林园,刘勤学,苏文亮,兰菁.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干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31(01):100-107.

[12]叶苑秀,喻承甫,张卫.早期青少年感恩与学业成绩、网络成瘾的关系:学校联结的中介作用[J].教育导刊,2017(03):31-35.

课题: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家校协同干预模式研究,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项目,编号XJK19AXL003。

作者简介:赵温也(1994.12-),女,汉族,湖南邵东人,湖南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家校协同网络成瘾青少年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利用博客平台 强化班级管理
家校协同PK“蒙式教育”
信息化环境下家校协同发展教学策略的探究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自尊异质性的关系研究
浅谈中职学生痴迷电子产品的现象与对策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