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式支持教育联合体表感官刺激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2021-04-01 07:26李静朱雪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住院节奏

李静 朱雪梅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易反复发作且病因不明的慢性、迁延性精神疾病,多表现为个人感知觉、情感及行为异常[1]。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2],我国现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约1600 万例,其中9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起病于15~55 岁,且终生患病率达到16.57%,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临床治疗以药物干预为主,仅40%的患者预后良好,且复发率高达80%~90%[3]。“1+5”式支持教育属于同伴支持教育,由1 名辅导员负责5 例患者,通过经验交流、技能训练介绍、健康知识传授,强化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体表感官刺激通过电生理刺激,促进皮层功能的重塑,以改善患者精神症状[4]。将“1+5”式支持教育联合体表感官刺激应用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医院2019 年1 月—2020 年3 月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符合ICD-10(国际精神疾病分类第10 版)中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标准;近3 个月病情无明显波动,且坚持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无严重躯体性疾病或脑器质性疾病。排除条件:重度精神发育迟滞;伴有严重药物副作用;合并有其他精神疾病;酒精或药物滥用者。按照组间年龄、病程、婚姻状况、住院时间、干预前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例。对照组:年龄35.27±3.46 岁;病程2.31±1.18 年;婚姻状况:已婚32 例,未婚、离异或丧偶8 例;住院时间:17.25±3.41d;干预前BPRS 评分90.34±4.26分。观察组:平均年龄35.62±3.51 岁;平均病程2.42±1.09 年;婚姻状况:已婚31 例,未婚、离异或丧偶9 例;住院时间17.33±3.38d;干预前BPRS评分90.72±4.18分。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婚姻状况、住院时间及干预前BPR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指导患者遵医嘱服用利培酮、奥氮平等抗精神类药物;发放健康手册,开展健康教育;饮食与生活指导;森田疗法等。

1.2.2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1+5”式支持教育联合体表感官刺激,具体如下:

1.2.2.1 “1+5”式支持教育

(1)选拔同伴支持辅导员:护理人员从前一阶段收治且康复效果良好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拔8例作为辅导员,具体条件如下:①临床稳定期≥6个月,高中以上学历,住院治疗经历≥1 次,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自愿承担“1+5”式支持教育任务,家庭及社会支持良好;②护理人员向8名辅导员说明教育任务,包括治疗经历介绍、康复经验分享、康复训练指导,并分配教育对象,即1名辅导员负责5 例患者。

(2)“1+5”式支持教育:以“1+5”原则组建同伴支持小组,组织开展康复治疗问答交流会,由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提问,常见问题有:服用何种治疗药物;药物治疗效果如何;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有哪些;如何调节睡眠质量;如何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什么是精神康复,精神康复的原则、特点及方法有哪些等。辅导员根据自身治疗经历及康复经验逐一回答患者问题,交流时长30min;辅导员指导开展康复技能训练,包括冥想呼吸放松训练、凝视训练、感观记忆训练、回顾往事记忆训练、思维意识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交能力训练等,以社交能力训练为例,辅导员引导患者练习社交礼仪、需求表达、商量妥协、倾听表达,详细说明人际交往技巧,如交谈时目光对视、交谈姿态、交谈肢体动作、交谈面部表情、交谈语速控制等,时长40min[4]。

1.2.2.2 体表—感官刺激

(1)体表刺激—重复经颅磁刺激: 选择RAPID2 型磁刺激治疗仪开展刺激治疗,双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为刺激部位,取刺激线圈与刺激部位平行放置,确定刺激频率为5Hz,磁场强度静息阈值为100%,脉冲参数为30 次,每次刺激维持5s,间隔序列时间为10s,序列参数为50个,连续性脉冲,每天1 次,每周治疗5d,连续干预2 周[5-7]。

(2)感官刺激—无错性节奏训练刺激 :①节奏模仿。选择一段简单但患者不熟悉的节奏录音,如“花桥流水”片段,时长10 s,护理人员播放节奏录音,指导患者聆听录音3 遍,每遍播放间歇10s,播放结束后,指导患者根据记忆哼唱录音节奏,并识读节奏谱,时长5min;②节奏纠错。护理人员播放2 段“带错”节奏,时长均为10s,患者根据记忆识别“带错”节奏与原节奏的差异,在“错音”处喊“停”,每段节奏4 个“错音”,反复训练直至节奏中“错音”被全部识别,每天20 min;③节奏合练。组织2~3 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合练同一段节奏,最初训练阶段节奏内容相同,随技能、熟练度提升,逐渐更改节奏内容,实现多重节奏合练,每天训练30min,连续训练2 周[8]。

1.3 评价指标

(1) 精神症状:护理干预2 周后,借助BPRS实施评价,量表包括5 类因子,分别为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因子、敌对猜疑因子,共18 个评价项目,均采取8 级评分法,分值0~7 分,总分0~126分,评分高低与精神症状严重程度一致[9-10]。

(2)社会功能:护理干预2 周后,借助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实施评价,量表包括3 个因子,分别为日常生活能力(第1~3 条)、活性交往情况(第4~8 条)、社会性活动技能(第9~12 条),均采取5 级评分法,分值范围为0~4 分,总分0~48 分,评分越高,则社会功能表现越好[1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等级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组间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精神症状比较

观察组患者精神症状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精神症状比较

2.2 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状况比较

观察组SSPI 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状况评分比较

3 讨论

有统计数据显示,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位居首位,导致机体功能受损的前10 位疾病中精神障碍性疾病占比达到50%,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12]。精神分裂症临床常用方法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但该方法对阴性症状疗效有限,仍有25%~30%的患者伴有顽固性幻听等精神症状,社会功能改善效果差,非药物治疗逐渐得到重视[13]。

本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1+5”式支持教育联合体表感官刺激,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精神症状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SPI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1+5”式支持教育选择上一阶段治疗康复较好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同伴支持辅导员,1 名辅导员负责5 例患者,通过经验交流、技能训练、介绍健康知识,满足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能引起患者共鸣,增强其归属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强化住院患者对疾病知识及自我管理方法的掌握,有助于控制精神症状,改善社会功能状况。重复经颅磁刺激,通过电生理刺激促使大脑实质形成感应电流,刺激脑部神经元,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改善相关区域大脑皮层的功能,促进皮层功能的重塑,改善患者精神症状[14]。无错性节奏训练刺激通过强化节奏训练,改善时间感知障碍,促进大脑感觉、运动等区域神经元的同步活动,从而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思维障碍及被动体验。音乐节奏能刺激大脑,促进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调节大脑皮层功能[15]。

综上所述,“1+5”式支持教育联合体表感官刺激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能改善其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促进疾病康复。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住院节奏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轻快漫舞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