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气通腑贴联合热敷按压在小儿急腹症术后难治性腹胀中的应用

2021-04-01 07:26罗泳洁刘宴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行气难治性耳穴

罗泳洁 刘宴伟

急腹症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约占儿科急诊病例的8%~10%,主要表现为急性腹痛,且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1]。临床治疗小儿急腹症强调探查病因、及时处理,多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法,但因疾病、麻醉、水电解质紊乱等原因,急腹症手术患儿术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障碍 ,甚至出现难治性腹胀。难治性腹胀是指患者术后5 d 仍伴有腹胀、腹痛感,文献报道显示[2],急腹症手术患儿中难治性腹胀发生率为10%~20%,临床常规治疗、护理干预下,患儿胃肠功能恢复进程缓慢。本研究探讨行气通腑贴联合热敷按压对小儿急腹症术后难治性腹胀胃肠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医院2019 年1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急腹症术后难治性腹胀患儿180 例,纳入条件:经腹腔镜探查证实急腹症,且确定行手术治疗;术后5 d 仍伴有腹胀、腹痛症状;经临床检查证实胃肠道无机械性梗阻;中医护理耐受;家属知晓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既往有可引起胃排空障碍的相关疾病;术后并发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等症状;实验室检查证实存在电解质紊乱或低蛋白血症;因病情加重或其他原因退出研究。按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 例,对照组中男67 例,女23 例;年龄8.23±2.15 岁;疾病类型:肠套叠23 例,嵌顿疝12 例,肠梗阻12例,急性阑尾炎43 例。观察组中男68 例,女22 例;年龄8.45±2.07 岁;疾病类型:肠套叠22 例,嵌顿疝11 例,肠梗阻13 例,急性阑尾炎44 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包括持续性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常规预防或抗感染治疗;术后腹部按摩促进胃肠蠕动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行气通腑贴联合热敷按压,具体如下:

1.2.1 行气通腑贴敷

(1)组方:按2:1:1 比例选取大黄粉、厚朴粉、桃仁粉,并将上述药物充分混合至匀,按2:1 比例向混合粉末中加蜂蜜、65℃温水,经搅拌至黏稠,最终得到膏状药物,以备用。

(2)贴敷操作:选择5cm×5cm大小的医用纱布,取膏状药物均匀涂抹在纱布上,选取患者足三里穴、上巨虚穴、神阙穴、天枢穴,借助乙醇溶液擦拭患者穴位处皮肤,待擦拭处皮肤稍干后,选取药贴贴于上述穴位,每次贴敷时长4h,每天1 次,连续干预1 周。

1.2.2 中医热敷干预

(1)组方:选取吴茱萸、白芥子、莱菔子、苏子各30 g,加粗盐250g,打散后装入密封布袋中,将其置于微波炉内加热3min,待温度升至60℃左右取出[3],抖动布袋放置至温度降至不烫为宜。

(2)热敷操作:选取患儿中脘、天枢、腹结、气海等穴位,护理人员手持药袋,按顺时针方向对上述穴位实施熨敷,随药袋温度下降逐渐增大熨敷速度、增加动作力度,待温度降至可耐受热敷温度后,将药袋置于神阙穴至药袋变凉,每天2 次,每次20~30 min,持续干预至痊愈[4]。

1.2.3 耳穴按压干预

(1)取穴:主穴为三焦穴、神明穴、交感穴、腹穴,根据患儿疾病确定配穴,如急性阑尾炎,则取阑尾穴。

(2)压豆操作:指导患儿取平卧位,采用75%的医用酒精进行消毒,使用探针刺激耳穴,如患儿产生酸、胀、麻感,用镊子夹取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在相应耳穴处,而后指导患儿家属以拇指、示指指腹实施对压,根据患儿耐受程度确定按压力度,以产生得气感为宜,每天3 次,每次每穴位1min,持续干预至腹胀、腹痛感明显改善或消失[5-6]。

1.3 观察指标

(1)胃肠功能状况:护理人员统计护理干预后24h 胃肠减压量、腹胀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指标数值越小,则胃肠功能状况越好[7]。

(2)应用效果:护理人员根据患儿干预后3d内的腹胀、纳差表现评价治疗效果:如3 d 内腹胀、纳差完全消失,则痊愈;如3d 内腹胀、纳差症状均明显减轻,则显效;如3d 内腹胀、纳差症状有所好转,则有效,如3d 内腹胀、纳差症状无任何改善,则治疗无效,统计、计算治疗有效率,有效率=(有效+显效+痊愈)患儿例数/总例数×100%[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等级资料比较采取Wilcoxon 秩和检验;正态分布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数据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组间中位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标准α=0.05,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胃肠功能状况比较

观察组24h 胃肠减压量低于对照组,腹胀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胃肠功能状况比较

2.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急腹症手术患儿术后难治性腹胀发生相关因素复杂,涉及患儿自身、临床治疗等方面,是造成患儿术后恢复进程缓慢的主因。相关研究显示[9],急腹症术后难治性腹胀易诱发相关并发症,如切口开裂、肠梗阻等,是急腹症患儿二次手术的主因之一。临床以往多采取生理盐水刺激灌肠辅助治疗,但肠鸣音恢复时间、24h 胃肠减压量缩减幅度较小,相关治疗、护理措施有待改进[10]。

护理人员遵医嘱在小儿急腹症术后难治性腹胀治疗中应用行气通腑贴联合热敷按压,结果显示,观察组24h 胃肠减压量低于对照组,腹胀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在急腹症术后难治性腹胀患儿治疗中应用行气通腑贴,所选药贴中大黄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效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有氧代谢,促进肠道内毒素排泄,改善肠壁与腹腔的血液供给,以维持肠道屏障作用;厚朴、桃仁有调节胃肠活动、润滑肠道的作用,可促进排便,借助上述药物进行贴敷,促使药物经穴位渗透皮肤,实现对相关脏腑的作用,达到行气通腑目的。本研究借助四子散对患儿腹部穴位实施热敷,其中白芥子有消肿止痛功效,吴茱萸有温中下气、开腠理效用,莱菔子有利气作用,苏子有温中开郁效用,上述药物配合粗盐对患儿腹部穴位实施热敷,能通络止痛、调理气机,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11]。相关研究显示[12-13],四子散热敷在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能显著改善其术后12,24,48,72 h 的腹胀及肠鸣音评分,患者术后腹胀程度明显降低。不同耳穴对应人体不同脏腑,通过刺激相应耳穴能调节机体脏腑功能,本研究对患儿腹部脏器对应耳穴实施刺激,能促进胃肠蠕动,可显著加快胃肠功能恢复速度,缓解腹胀、腹痛症状[14-15]。

综上所述,行气通腑贴联合热敷按压在小儿急腹症术后难治性腹胀治疗中的应用,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行气难治性耳穴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路波教授辨治难治性失眠经验撷要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