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引导下的无缝隙护理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1-04-01 07:26羊雨琴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胸腔镜缝隙手术室

羊雨琴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是肺癌患者常用治疗手段,与药物及保守治疗相比,肿瘤切除性好、疾病恢复程度高。但手术创伤大,术后切口感染以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较大[1-2]。伴随着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逐渐普及,对手术医师的操作水平、术中护理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且护理措施、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效果。为此,笔者以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82 例为观察对象,分析实行思维导图引导下的无缝隙护理所获取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在医院胸腔镜手术室行肺癌根治术患者82 例,手术时间为2020 年1—6 月,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 例。对照组男27 例,女14 例;年龄45~75岁,平均53.23±7.65 岁;术前临床分期:Ⅰ期 16例、Ⅱ期25 例。观察组男22 例,女19 例;年龄46~73 岁,平均53.75±8.09 岁;术前临床分期:Ⅰ期19 例、Ⅱ期22 例。患者纳入条件:术前14d患者未接受对本研究有影响的相关治疗措施;精神状态良好,无精神病史;肾功能正常,生理代谢功能正常,无明显心血脑疾病。排除条件:患者有精神病史,情绪状态不稳定;有明显的心、血脑疾病,肾脏功能异常。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即术前访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生命体征监测等。观察组行思维导图引导下的无缝隙护理,方法如下:

1.2.1 无缝隙护理小组的组建护士长任组长,根据护理内容、护理配合过程、手术室器材情况、护理人员个人工作经验与能力,将该小组划分为物品准备组、手术过程配合组、术中巡回检查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各自工作,相互之间进行无缝隙配合与交流,保证护理工作的流畅性与效率性。

1.2.2 设定思维导图由护士长带领,其他组员参与,设计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手术思维导图的术前准备措施图、术中操作、监管图以及术后康复护理图共三个板块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中搭配简单、直观、易于理解的关键词,阐述形象且生动的图片,连接各个分流程的流畅线条将每一个护理环节进行无缝隙衔接,进而提高所设计思维导图的可读性以及吸引力。依据小组成员的护理经验对每一流程的护理内容进行二次发散处理,由具有计算机背景的护理人员使用专业的绘图软件绘制。

1.2.3 手术设备的护理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下,由术前准备小组对医用器械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护、定点存放。使用专册由专门人员负责详细记录其使用过程、运作流程以及阶段性的养护情况;术后做好器械的卫生管理;每月对器械进行盘点,登记损坏、丢失器械的情况;器械领取、发放、维护监督由护理组长负责;护理人员检查配套电子设备,术前1d 依照思维导图中的手术流程图对手术所需必要物品进行再次确认,检查手术物品的完整性与可用性,最后,将可能发生的意外与突发情况纳入考虑范围;提前1d 准备手术物品,如麻醉剂、急救抢救用品。

1.2.4 术中配合护理手术过程中,由手术配合组术前30min 准备好手术器械设备,对手术台面全面消毒;与术中巡回检查组的护士共同对手术器械再次检查与确认;提前连接手术设备的声像机导线、超声刀光源以及冷光源导线等仪器,再次对电源、镜头的成像清晰度确认与调整。如手术过程中出现镜头雾化等影响设备使用的情况,及时用棉球擦拭。术中切除的淋巴组织及时用镊子取出,妥善放入标记好的标本袋中,由巡回检查护士保管与核查。

1.2.5 术中监督护理监督组护理人员负责静脉通道,协助麻醉医师行气管插管以及血压监测;给予患者保温毯保温,最大程度减少术中不必要的热量散失;配合手术医师将患者置于舒适的手术体位;耳部、肘部、膝关节以及髋部等部位粘贴压疮贴;两膝之间放置软枕;以质地柔软的约束带妥善固定患者,防止术中意外坠床;密切监管生命体征。巡回检查组护理人员及时将手术人员所交付的淋巴及肿瘤放入标签袋内,密封、贴签,及时送检。手术结束后,再次检查、确认各类手术用品、器械;撤下各种管线,清理患者身上的血迹,消毒处理。

1.2.6 术后护理质量控制手术医师、麻醉师等相关人员对无缝隙护理小组成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与核查,各护理工作小组之间进行组间评分,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标准可采用以上评分为依据,并将评分与奖励或惩罚挂钩。思维导图应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与修改。注意组间反馈在思维导图修改中的作用,及时调整思维导图流程与内容,保证思维导图在整个护理流程中的适用性。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成功率,患者术中未遇不良状况,手术过程中未出现休克、失血过多等急性不良情况,患者未进行中转开胸手术,麻醉过程未出现意外被判定为手术成功[3]。手术成功率=成功例数/总例数×100%;②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越少,手术用时越短表明手术效果越好,护理质量越高[4];③手术室质量管理效果,从手术器械的灭菌合格率、器械清点正确率、急救用品完整性3个环节评判[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组间中位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构成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根治手术成功率与手术基础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失血过多的比例低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数中休克、中转开胸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与手术基础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手术室质量管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室质量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室质量管理效果比较(%)

3 讨论

思维导图是极具发散性的一种图文工具,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可以细化分解治疗过程、护理过程,护理人员具体承担每一个护理环节的具体内容,在分解工作压力的同时,承担相应的护理责任,每个环节具体化,核准其中的关键性问题,确保护理工作质量[6-8]。为了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在思维导图引导下实现无缝隙护理,从环节和结果上有效提升护理工作的规范性与完整性[9]。无缝隙护理小组在组长带领下设计思维导图,抽取其中的关键词与具体护理措施,将工作细节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10],保证护理过程不存在漏洞,有效应对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更好地配合手术医师[11]。

思维导图蕴含着丰富的图片与流程线条,有效聚合各主体层面的主题,标注环节重点,医护人员据此提取和利用其中的重要信息[12],提高手术质量,缩短手术时间[13]。护理人员可根据思维导图灵活分配工作任务,护理过程精细化,护理工作细节化。对手术室的医用器械定期检查、定点存放,由专人分发、专册记录,提升器械管理质量、灭菌效果、正确分类,以及急救物品的完整性与易用性,这也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

综上所述,肺癌根治手术患者思维导图引导下的无缝隙护理,实现了腹腔镜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率、手术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效果进一步优化(P<0.05)。

猜你喜欢
胸腔镜缝隙手术室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雨的缝隙
我的好奇心
空中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