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雾化熏洗结合导气针刺疗法对干眼症患者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2021-04-01 07:26聂玉娇孙晓敏李维欣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泪膜熏洗干眼症

聂玉娇 孙晓敏 李维欣

干眼症又称结膜干燥症,是指由于泪液质、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而导致的泪膜稳定性降低,伴有眼部不适的总称[1]。目前,干眼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有激素水平失调、炎性反应、黏蛋白缺失导致。其临床表现为眼部干涩、异物感、视物疲劳等较为常见。临床以缓解眼部干涩症状为主,并非因病因而治疗疾病[2]。近几年来,中药熏洗以及针灸治疗被临床广泛应用,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对于治疗眼部疾病的报道较少,为此本文就超声波雾化熏洗结合导气针刺疗法对干眼症患者泪膜稳定性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 年1—12 月收入医院治疗的86 例干眼症患者为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 例。纳入条件:符合美国眼科研究所研究报告中干眼症的诊断标准。患者存在泪膜破裂时间<10s,Schirmer 试验<10mm/5min,角膜荧光素染色为阳性,以上三项中存在任意2 项,即可诊断干眼症;符合中医诊断标准,患者伴有眼干涩不爽、视物不清、大便稀溏、口干、舌苔白腻或黄腻伴有瘀斑,脉濡数或涩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签署伦理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药物禁忌症者;患者伴有先天心、肾功能不全者;伴有认知、沟通障碍者。对照组男23 例,女20 例;年龄25~77 岁,平均34.25±5.69 岁;病程1~8 月,平均3.54±1.21 月。观察组男22 例,女21 例;年龄24~76 岁,平均35.21±5.87 岁;病程2~10 月,平均3.66±0.98 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睑板按摩、眼睑清洁、按摩等。并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1 滴/次,3~4 次/日,每周复查1 次,连续6 周[3]。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超声雾化熏洗结合导气针刺疗法,步骤如下:

1.2.1 超声雾化熏洗医院自制中药组方:麦冬、生地、菊花、枸杞以及薄荷、冰片等各10g,加入400ml 生水煮沸后小火煎煮20min 熬制成药剂,待药液冷却后,进行高温消毒处理。并采用18 层纱布过滤取浓汁150ml,使用前,取浓药汁30ml 药剂加入超生物化熏蒸机内(QLY-E2),剩余药汁放在冰箱冷藏备用。指导患者张开眼睑,雾化器咬嘴对准眼罩,做好固定,患眼直接接受雾化治疗,雾化量保持在2ml/min 以上,熏蒸温度调节在27~28℃之间,每次熏洗25min,1 次/日,连续熏蒸6 周。

1.2.2 导气针刺疗法

(1)选取穴位:上晴明、下晴明、瞳子髎、攒竹、风池、合谷、三阴交、太溪以及太冲穴等,并对针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4]。

(2)选用0.25×40mm 毫针针刺风池穴,针尖向同侧目内眦方向进针18~20mm,得气后行导气法使患者感受到针感向前额或眼区放射,导气法即为提插、捻转,频率为80~100 次/min,捻转幅度1.5~2.0转/次,提插幅度在4mm 以内,确保连续性均匀、缓慢的边提插边捻转;上、下晴明穴采用垂直缓慢进针法,以患者眼球出现酸胀为宜,握住针柄守气15s,不捻转;瞳子髎穴采用直刺进针法,进针深度为15mm 左右,略做捻转提插,以患者出现酸麻胀痛感为宜,运针15s 后,向耳尖处平行刺入10 mm,行导气法后留针。合谷、三阴交、太溪以及太冲穴均采用0.25×25mm 毫针直刺12~15mm,攒竹穴向上晴明穴透刺11mm,以患者出现酸胀感觉为宜。上述穴位留针25min,3 次/周,连续治疗6 周,共18 次。

1.3 观察指标

实施护理干预1 月后比较两组泪膜稳定性以及症状评分情况。

(1)泪膜稳定性:角膜荧光素染色(FL)检查,染色角膜1/3 面积为+,计1 分;染色角膜1/3~1/2面积为++,计1 分;染色角膜三分之一面积为+,计2 分;>2/3 以上面积为+++,计3 分。泪膜破裂时间(BUT):采用荧光素钠溶液观察角膜末次瞬目后,睁眼直至角膜出现躁斑后,取三次平均值。泪流量(SIT)长度:将滤纸一端翻折放置在结膜囊外1/3 处,闭眼5min 后测量滤纸浸湿长度。

(2)症状评分:采用中医症状积分进行评价,包括异物感、眼胀眼痛、干涩、灼烧以及视物模糊等5 项,采用4 级评分法进行评分,从不、偶尔、总是、经常分别赋予分值为为0、1、2、3 分,分数越低,表示疗效越显著。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4.0 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应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组间中位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泪膜稳定性比较

观察组SIT、BUT 高于对照组,FL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泪膜稳定性比较

2.2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

观察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

3 讨论

干眼症是由于睑板腺功能障碍导致,该疾病发病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睑板腺功能障碍多病发于寒冷地区的老年人[5-6]。随着人们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我国干眼症发病人群逐渐转变为青年人,且发病概率大幅度上升,高达22~32%,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7]。干眼症主要病理机制为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渗透压升高、眼表炎症以及神经感觉异常等。目前,临床对于治疗干眼症方式主要为局部湿润眼球,缓解局部症状等,但上述方式均不能改善患者自身泪液的质量,不能根治该疾病[8]。

干眼症在中医学中属于“白涩病”、“神水将枯”等范畴。《素问·逆调论》[9]中提到:“肾脏之水,主津液。”顾认为阴液亏损,泪液蒸发过快减少而枯竭,导致眼睛干燥湿润,出现浑浊等症状,且认为眼睛通过经络与脏腑以及其他器官实现密切的联系[10]。干眼症是由于脏腑经络失调导致,一般认为病因为是由于肺阴不足或肝肾亏损,目失濡养造成,津液不能上乘导致[11]。为此中医治疗干眼症以滋阴养血、清热祛火、疏导眼部气血,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为治疗原则。

中药超声波雾化熏洗中药处方中麦冬具有补气之功效;生地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枸杞、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功效;薄荷具有疏肝理气之功效;冰片具有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之功效,上述药物共同使用具有益气养血,健脾补肾的功效。同时,采用超生物化给药,直接作用于病灶,避免全身给药的副作用,同时保证局部药液的浓度。此外,中药药液直接作用于眼部周围,刺激眼睛分泌大量的泪液,增加眼部周围的湿润度,保证药物作用的充分发挥。

导气针刺疗法源自于《灵枢·五乱》篇:“五乱者,刺之有道乎,徐入徐出,称之为导气。”故导气法采用徐入徐出的手法,其中提插、捻转、以及频率和振幅最为关键。在选穴方面,主要选取上晴明、下晴明、瞳子髎、攒竹、风池、合谷、三阴交、太溪以及太冲穴等。上、下晴明分别接近于上、下小泪腺管与泪囊,瞳子髎为胆经穴,针刺该部位具有清热祛火,明目之功效;而攒竹穴接近上晴明,针刺上述4 穴位具有促进泪囊、泪管的代谢以及分泌功能。针刺风池穴具有疏导眼部气血、通窍明目之功效。合谷穴可强化面部气机,助于津液上乘;三阴交可补充肝肾之阴。中药超声波雾化熏洗与导气针刺疗法配合使用可起到疏通经络,湿润眼部,疏导眼部经络之功效。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SIT、BUT、FL 等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异物感、眼胀眼痛、干涩、灼烧以及视物模糊等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干眼症患者实施超声波雾化熏洗结合导气针刺疗法可有效提升泪膜的稳定性,改善症状体征,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泪膜熏洗干眼症
泪液成分异常与不同泪膜破裂方式的研究进展
长期玩手机小心得干眼症
干眼患者泪膜破裂形态的临床研究
玻璃酸钠+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基于泪膜破裂方式的干眼诊断新思路
消渴病痹证实施中药熏洗的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戴口罩易引发干眼症
扭伤、痔瘘、荨麻疹…… 中药熏洗疗法 在家也能进行
治阴道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