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岁寒堂诗话》对《沧浪诗话》的影响

2021-04-01 11:11吴亚芸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3期

摘 要:《岁寒堂诗话》与《沧浪诗话》都是宋代重要的诗话著作,在中国诗歌理论批评史上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并且两部诗话在诗学理论与诗歌批评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继承关系。《岁寒堂诗话》对于《沧浪诗话》影响颇多,严羽的一部分诗学观点是源于张戒的,且在张戒的思想上又有所发展,成为宋代首屈一指的诗话。通过对于两部诗话中诗学观点的对比,可以看到它们的相承关系,从而能够进一步挖掘出其理论渊源。

关键词:《岁寒堂诗话》 《沧浪诗话》 影响与继承

诗话的出现,始于北宋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后诗话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理论批评形式。在南宋众多的诗话当中,最为系统的是《岁寒堂诗话》与《沧浪诗话》,因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提出了“以禅喻诗”、“兴趣”说、“妙悟”说等诗歌理论,受到后人的推崇。一般认为,《沧浪诗话》在诗歌理论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远远地超过了《岁寒堂诗话》,但这两部诗话在诗歌理论与诗学批评方面具有极大的传承关系,并且他们都极具理论价值。清代潘德舆《养一斋诗话》云:“吾于宋人诗话,严羽之外,只服张戒《岁寒堂诗话》为中的。”张宗泰《跋张戒岁寒堂诗话》认为张戒“持论乃远出诸家评诗者之上”;另有林昌彝《海天琴思录》评曰:“宋人诗话以《岁寒堂》为较胜,以其辞尚体要也。”这些评价是十分中肯的,从中足以见得《岁寒堂诗话》对后世的影响之大。

《岁寒堂诗话》在多个方面都对《沧浪诗话》有所影响,郭绍虞先生在《宋诗话考》中指出:“盖张氏持论重要之点,乃在南宋苏黄诗学未替之时,已有不满之论,而其所启发,似有足为沧浪之先声也。”所以,能够从中看出,张戒的理论主张启发了严羽的诗学观念,并且起到了先声的作用。《岁寒堂诗话》对《沧浪诗话》的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岁寒堂诗话》中体现了张戒对于苏、黄诗风和江西诗派的批判,开启了严羽及后世批判苏、黄诗风以及江西诗派的先河。

张戒是南宋首先反对苏、黄诗风的人,对于苏、黄诗风以及江西诗派带给宋代诗坛的不良风气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如:“《国风》《离骚》固不论,自汉魏以来,诗妙于子建,成于李杜,而坏于苏黄。余之此论,固未易为俗人言也。子瞻以议论作诗,鲁直又专以补缀奇字,学者未得其所长,而先得其所短,诗人之意扫地矣。”又有:“蘇黄用事押韵之工,至矣尽矣,然究其实,乃诗人中一害,使后生只知用事押韵之为诗,而不知咏物之为工,言志之为本也,风雅自此扫地矣。”张戒直接提出“诗坏于苏黄”的观点,对苏、黄二人进行了抨击,指出他们诗歌创作中的弊端,如议论、用事、押韵、用奇字等,认为将宋诗的发展引入了歧路。虽然对于苏、黄诗风的批判显得有些激烈,但对于纠正当时诗坛的不良风气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而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也有此类论述:“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终篇,不知着到何在”。另有《诗辨》中:“和韵最害人诗,古人酬唱不次韵,此风始盛于元白皮陆,本朝诸贤乃以此而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这些论述都是针对以苏黄为首的江西诗人,对他们作诗中好发议论、讲究用字、押韵的弊端提出了批评。

第二,《岁寒堂诗话》的诗歌理论对传统诗论的继承与创新,对《沧浪诗话》的诗歌理论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岁寒堂诗话》不仅继承了传统的诗论,而且又提出了更多系统的诗歌理论主张。评价古诗、苏、李、曹、刘、陶、阮之诗时云:“建安陶、阮以前,诗专以言志。潘、陆以后,诗专以咏物。兼而有之者,李、杜也。言志乃诗人之本意,咏物特诗人之余事。古诗、苏、李、曹、刘、陶、阮,本不期于咏物,而咏物之工,卓然天成,不可复及。其情真,其味长,其气胜,视《三百篇》几于无愧,凡以得诗人之本意也。潘、陆以后,专意咏物,雕镌刻镂之工日以增,而诗人之本旨扫地尽矣。”这一段话是张戒诗论的核心,从中可以看到张戒鲜明的理论观点,他提出“咏物之为工,言志之为本”的主张,“诗言志”是儒家诗论的传统观念,张戒提出的“志”来源于汉代重要的诗论著作《诗大序》,同时也是对《诗大序》“言志”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他将“咏物”与“言志”联系起来,强调“言志”为体,“咏物”为用。即以“言志”为主,“咏物”服从于“言志”。并以此为评价历代诗人的标准,最为推崇李、杜二人,二者兼备;古诗、苏、李、曹、刘、陶、阮不专意于咏物,却有“咏物之工”的特色。批判潘、陆以后的诗歌,专意于咏物,片面地追求形式技巧上的精雕细琢,从而背离了传统温柔敦厚的诗教理念。

张戒既继承了儒家传统的“诗言志”观念,又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很好地体现了儒家的传统诗教思想,从而使诗歌创作而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并且,他重申了儒家“思无邪”的论诗标准,要求诗歌思想感情健康、纯正,强调诗歌的政治讽谏和社会伦理教化功能。将“思无邪”的标准扩展到诗歌的形式技巧方面,将艺术形式上的“韵度矜持,冶容太甚”归于“邪思”当中,是张戒对传统观念的“思无邪”内涵的拓展。为后世诗歌本质理论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另外,他认为诗歌应有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强调诗歌中所蕴含的“意味”。

严羽的《沧浪诗话》在艺术标准和审美倾向上与张戒的《岁寒堂诗话》是一致的,其中的许多理论观点都是针对当时江西诗派在作诗中存在的弊病而提出的。严羽在张戒“意味说”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兴趣”一说,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曾说:“诗有词理意兴。南朝人尚词而病于理,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朝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汉魏之诗,词理意兴,无迹可求。”他注意到了要处理好“理”“意”“兴”之间的关系,即诗歌的语言、思想、韵味。他强调诗歌要含蓄而有韵味,词理意兴相融合,形成浑然一体的意境。并且同张戒一样崇尚含蓄、蕴藉之美,要有朦胧的诗境与无穷的韵味。所以,严羽将“兴趣”作为诗歌主要的美学特征,这也是他对于诗歌的审美批评标准,“兴趣”说同时也是严羽诗歌理论的核心。

第三,《岁寒堂诗话》中“尊唐抑宋”的观念也体现在《沧浪诗话》对唐诗与宋诗的批评中。

《岁寒堂诗话》中“尊唐抑宋”的观念对《沧浪诗话》有着极大的影响。张戒以唐诗为学习的楷模,并且极为推崇杜甫。他反对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并将杜甫作为所崇拜的诗人,以此来批判江西诗派之弊病。他在诗话中大力赞扬杜甫的人格,将杜诗作为典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岁寒堂诗话》一书曰:“是书通论古今诗人,由宋苏轼、黄庭坚上溯汉、魏、风、骚,分为五等。大旨尊李、杜而推陶、阮。始明言志之义,而终之以无邪之旨,可谓不诡於正者。其论唐诸臣咏杨太真事,皆为无礼。独杜甫立言为得体,尤足维世教而正人心。又专论杜甫诗三十馀条,亦多宋人诗话所未及。”而严羽“尊唐抑宋”的观点也十分鲜明,并且在整部诗话的始终都有所体现。严羽秉持着“以盛唐为法”的诗论观点,在《诗辨》开篇即指出:“夫学诗者以识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同时,他将盛唐诗歌的艺术特色作为标准:《沧浪诗话》在总结唐诗的艺术特色说:“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又道:“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这些称赞无不显示出严羽对唐诗的评价之高,并将唐诗作为最高的审美规范。

从总体来看,唐诗呈现出雄浑的风格,以及追求玲珑的兴象、悠远的意境。这也是严羽所极力推崇的诗学观念:他认为诗是吟咏情性的,即诗要抒发出人的情感,使诗具有抒情的特征。這是他对于当时江西诗派作诗过于追求“理”而缺乏真情实感的缺点而提出的诗学主张,他认为江西诗派的创作与诗歌吟咏情性的本质是不相符的,因而以“兴趣”的观念来纠正这一弊端。同时,他也要求像唐人一样追求诗的含蓄蕴藉之美,不仅要表现形象画面的美,而且要展现意境美。要将“情”融入“景”中,创造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

以上可以看出严羽的《沧浪诗话》与张戒的《岁寒堂诗话》是一脉相承的,《岁寒堂诗话》极大地影响了《沧浪诗话》的诗学观点与批评态度。张宏先生说:“这其实也是一种必然,从宋代诗话发展的实际来看,凡有理论锋芒的著作,相当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都在为《沧浪诗话》的出现进行铺垫。”可以说,《岁寒堂诗话》对于《沧浪诗话》的出现,并使其成为宋代诗话的“压卷之作”提供了理论渊源,并为此做下铺垫。张戒所提出的“诗言志”“韵味说”、反对苏黄习气等诗歌理论都对严羽有所影响,并在此基础之上有所创新,离不开张戒诗学理论的贡献,因而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也为后世的诗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2010:17.

[2] 《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编.清代诗文集汇编·516[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396.

[3] 林昌彝著,王镇远、林虞生标点.海天琴思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142.

[4] 郭绍虞.宋诗话考[M].北京:中华书局,1979:106.

[5] 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6:455,450,465.

[6] 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26,193,148,1,11,26,253.

[7] 永瑢,纪昀等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北京:中华书局,1965:62,193,1070.

[8] 张宏生.宋诗融通与开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78.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0年度海南省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陶渊明故事戏研究”

作 者: 吴亚芸,海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编 辑: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