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游记》在日传播及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2021-04-01 05:01谭雨菡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传播西游记日本

谭雨菡

内容摘要:《西游记》在明朝万历年间写成,据文献记载于江户时代初期就已传入日本,与此同时,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引入并翻译出版《西游记》的国家。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对后世的影响可见一斑。长久以来,对《西游记》及其对日影响的研究层出不穷,许多学者从历史、文化、文学、戏剧等各方面探究《西游记》漂洋过海到日本后,在日本本土造成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西游记》 日本 传播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千百年来隔海相望,两国之间的交往可以一直追溯到汉魏时期。长久以来,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都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西游记》在明朝万历年间写成,据历史文献记载,最早于江户时代初期就已传入日本,与此同时,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引入并翻译出版《西游记》的国家。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对后世的影响可见一斑。

长久以来,对《西游记》及其给日本社会带来影响的研究层出不穷,有很多学者前辈从历史、文化、文学、戏剧等种种方面探究《西游记》漂洋过海到日本后,在日本本土所造成的巨大影响。

一.《西游记》传入日本

1.《西游记》的成书历程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大唐大慈恩寺的玄奘法师(602-664)受皇帝所托只身一人奔赴天竺取经。在历经19年的艰难旅途后,玄奘于贞观十九年返回大唐,和他一起回到中土的还有657部从印度带回的梵文真经。随后,朝廷在长安设立译场,由玄奘法师亲自主持,将取得的经文翻译为汉语。

在此之后,辩机将师父玄奘法师讲述的旅行时的独特见闻与风土人情加以编撰,著成《大唐西域记》。除《大唐西域记》之外,玄奘弟子慧立、彦悰又编著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一书,故事性与文艺色彩更加丰富。在此书中,作者运用了大批夸张的刻画和修辞手法,同时还插入了一些在坊间广为流传,带有一定神秘色彩的神话故事。不仅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达到了颂扬玄奘法师、宣扬佛教佛法的目的,同时也让西行取经的故事在唐朝市井坊间更加广为流传。

到宋代,随着市井文化的不断发展,小市民阶层崛起,“话本”这一文学艺术形式开始逐渐在民间流行。而玄奘西行取经这一独特又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成为宋代话本故事中重要的素材来源,南宋时期也是玄奘远赴天竺取经这个故事的重要发展阶段之一。当时,随着印刷技术的精进,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出现并传播广泛。此书中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旨在宣扬佛法,但已经可以粗略看见《西游记》的轮廓。

西天取经的故事发展到元代,《西游记平话》一书问世。相较《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此书在故事性和情节方面都发展得更加完整生动,情节走向、人物形象方面已经与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非常接近,他很可能就是吴承恩加工创作的“底本”。

明代吴承恩汇集了唐至元不同历史阶段的各个版本与各种形式的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素材,并进行整合、加工、润色,创作出后世广为人知的鬼神志怪小说《西游记》。正因如此,吴本的《西游记》才有著话本的亲切幽默的语言,杂剧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西游记》故事随着历史的延伸发展而始终活跃在大众艺术的前沿,并由简朴的艺术形式逐步花样翻新成多种艺术表演形式。

《西游记》脱胎于西行游记,成型与市井文化,故事生动丰富,可读性强。也正因如此,《西游记》才能成为我国文艺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一篇。而书中唐僧师徒四人的人物形象更是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境地。至今,《西游记》的改变衍生作品已经涉及戏剧、曲艺、影视、动漫等几乎所有的文艺形式。

而日本作为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引入并翻译《西游记》的国家,时至今日,已流传了近三百年。

2.《西游记》在日本的流传

《西游记》早在江户时代初期就已传入日本,据考证其最早的版本是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第一个刻有“西游记,由明贸易船携带进入日本。此后的几十年间,又有《西游正道奇书》等书陆续传入。

于江户时代早期就有大批《西游记》随贸易船只传入日本,但只限于部分少量的学者与名门望族可以接触到。《西游记》在日本民间流行的真正时间,还是要从到宝力(1751—1763)年间说起。中国的戏曲文艺、小说故事在日本最为风靡盛行的时期,正是江户时代的宝力到宽正年间。冈岛冠山作为著名的汉学家,苦心孤诣编译整理《通俗忠义水浒传》全卷,拉开了中国通俗小说在日本广为流传的序幕。《西游记》作为与水浒齐名的四大奇书之一,也在当时引起了文人与书商的普遍关注,在日知名度日益提升,广为流传。

二.《西游记》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1.对江户文学的影响

读本是日本江户时期以中国通俗小说为范本的文学读物,曲亭马琴是当时创作该类型文艺作品的大家之一。《西游记》是马琴十分喜爱的文学作品之一。“稗史之大笔,和文之师表”曾被马琴用于盛赞《西游记》文笔之精妙奇巧。

经过八年的努力,曲亭马琴完成日本的传奇小说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南总里见八犬传》。《八犬传》作为马琴的代表作之一,在创作中对《水浒》、《三国》都有所借鉴,同也时参考了《西游记》中的一些故事情节。例如,《八犬传》一书中主角大法师历尽艰难险阻,跋涉千里寻觅八颗灵珠的故事就在有意模仿玄奘远赴天竺取经这一艰难的旅程。

此外,马琴的长篇草双子《金毗罗船利生缆》也是一部编译自《西游记》的作品。该部草双子中的主角“石拆神”正是《西游记》中孙悟空日本本土化后的人物形象。石拆神修炼万年从石头中蹦出诞生的情节也与石猴孙悟空从石中被孕育而出的情节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其后石拆神拜师修炼仙术、下东海龙宫向龙王借宝、赴地府一笔勾销生死簿、上天庭大闹天宫的情节也与《西游记》如出一辙。大闹天宫之后,石拆神被观世音菩萨与日本武尊共同降服捕获,释迦如来用法术找来坚硬的巨石压住他,并让他于此等候净藏法师。

不难看出,净藏的原形便是《西游记》原著中的玄奘法师,而在此故事中,与玄奘被赋予的西行取经的使命不同的是,净藏的任务是迎接金毗罗大王,以求取天下太平。在旅途中师徒二人收小龙王化身的龙马为坐骑,随后又陆续收服八戒和悟定。师徒四人一路上历经坎坷,战胜了黄风大王、黑风涧老妖,波月洞黄袍怪,玉面、银面大王等妖魔鬼怪。故事到观世音菩萨娘娘收红孩儿作善财童子而止。

《金毗罗》前半部分讲述净藏师徒一行人西游的原因,后半部分描写西行路上的经历见闻。与《西游记》相比,只对人物与地名进行了变更,故事内容大体与原著没有什么差别。有所不同的是,《西游记》原书中对于三藏法师的介绍非常简洁,而在马琴在编译的版本中则详细描写了净藏法师的出身,运用大量笔墨讴歌他的功德事迹。

除草双子之外,江户年间另一种盛行的文学体裁——洒落本,文人墨客在对其的创作过程中也从《西游记》中借鉴吸收了一些元素。早在宽正十二年间,(此时正值第四编《通俗西游记》面世后不久),由最一举六创作的洒落本《南游记》就已经刊印出版,此书内容情节大多都模仿参考了《通俗西游记》。另外,在二世楚满人、二世春水所创作的《风俗女西游记》、《春说鬼魅谈语》等书中也能够窥见《西游记》的影子。

2.对明治歌舞伎的影响

歌舞伎是日本古典戏剧中的一朵奇葩,是日本民族文化的瑰宝。作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傳统艺术表演形式,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初叶。歌舞伎发展到一个成熟阶段是在1600年左右,该剧种的服装化妆和道具都极为瑰丽华美,舞台布景机关错综复杂,给观众以极强的视觉审美享受。此外,它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参与演出的演员清一色都是男性。2005年歌舞伎被列为重要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日本艺术文化,是大和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

显而易见的是歌舞伎表演中所演奏的乐器、演员的化妆服装、和角色的分类,以及唱、念、做、舞等表演形式都与我国戏曲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深受我国古代戏曲的影响。

明治十一年九月,以当时风靡一时的《西游记》为原型、由江户时期歌舞伎剧大家河竹默阿弥所执笔改编创作的歌舞伎狂言《通俗西游记——西凉女周》在东京市村座问世。该剧目一经出演就引起了极大的热烈反响,是明治时期歌舞伎舞台上一件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大事。该剧本以《西游记》原书的“女儿国”、“盘丝洞”等情节为主要内容,分为“西梁女国王宫”“盘丝殿”“百眼魔王岩窟”三场。

3.对儿童文学的影响

《西游记》中出现的众多千奇百怪的神魔形象与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都对少年儿童颇具吸引力。正因如此,该书在对外的流传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作为儿童文学被世人广泛知晓,这也是《西游记》与其他著作相区别的一个显著特点。

明治三十二年至四十一年(1899~1908)间出版的《世界童话》丛书是可追溯到的日本最早的西游记儿童读物。在这一系列图书中,《孙悟空》的故事就被收录其中。此外,在《赤鸟》等童话杂志中,也曾刊登过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故事。上述的故事多以《绘本西游全传》为原形,经过作者的取舍和整理,并结合儿童文学的特点加以改编,成为适合青少年儿童阅读的故事。

从明治30年代到昭和中叶大约60年间,有50余版本的《西游记》相关的儿童读物出版问世。孙悟空勇敢果决,忠心护师,不畏强权的人物形象深入孩子们的心中,成为了日本少年儿童心目中的大英雄。据日本图书馆协会成员编撰的《面向儿童的世界著名50种出版的书籍》的记载,仅在1955~1958短短四年年之间,日本社会出版界出版的编译自《西游记》的儿童教育文学读物就以高达三十四种(包含再次出版的情况)。因此,可以说在日本,西游记的故事和唐僧、孙悟空等师徒四人的形象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传播西游记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黄金时代》日本版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