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良德尔菲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质量评估体系研究探索

2021-04-02 00:15余超徐玉茗罗培李穗詹杨周虎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期
关键词:事件报告医疗器械专家

余超 徐玉茗 罗培 李穗 詹杨 周虎

1 江西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江西 南昌 330006)

2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八医院 (江西 南昌 330001)

内容提要: 如何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质量,巩固和完善医疗器械安全性监测综合评估体系,是当前备受关注的一项重要议题。研究旨在通过以文献分析为基础,探索基于改良德尔菲(Delphi)和概念操作化等方法探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以加强医疗器械上市后风险管理。

随着医疗器械使用的日益广泛,如何减少上市医疗器械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至关重要。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发现潜在风险的主要途径。2019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印发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1]开始施行,新版“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系统”上线运行,报告表格的更改、上报流程的变化给报告质量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如何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质量,巩固和完善医疗器械安全性监测综合评估体系,成为监管部门无法忽视的课题。

1.提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报告质量是实现监测目的的关键

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及其专业价值是实现上市后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目标的基本保障,决定了报告的可用性。只有高质量的报告,才有专业价值和溯源保障,才能为不良事件的关联性评价提供真实、完整、准确的依据,确保及时发现风险、进行风险评估,保证分析评价的科学性。但是,近年来,报告数量、涉及器械种类、上报单位数量都在稳步上升,但新老系统更替、新办法施行,报告质量尚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报告信息不完整不准确,监测第一责任人生产企业报告比例低,不同地区报告情况差异大,报告处理时间滞后,不能正确进行关联性分析判断、理清可疑医疗器械与不良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等[2]。不良事件报告质量决定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当前,随着监测与报告工作逐步深入,报告主体积极性不断提高、报告数量日益增多,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工作已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实现“由重报告数量向重报告质量转变,由重报告统计向重报告分析转变,由重报告监测向重报告利用转变”,加强对不良事件报告质量的评估与控制,是稳步推进监测工作顺利开展、医疗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颁布《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以期规范监测报告和风险评价行为、提高报告质量。

2.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质量评估是报告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质量评估实际上就是对特定地域不良事件报告工作的整体评价。因此,其本质是对特定地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工作的绩效评价[3]。通过连续的绩效评价,可以监测地域不良事件报告工作整体情况,使监管机构知晓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做到知彼知己、扬长补短,采取更有效的方法与措施提高监管能力。另外,建立和推行绩效评价制度,科学评判报告质量,有助于正确引导不良事件报告主体(医疗机构和生产企业)的行为,帮助其寻找差距及原因,促进其加强行为管理,提高效率、效益和效果。简言之,可以通过评估监管部门的工作,发挥“倒逼”机制的作用,有效提高报告质量、减少使用风险。我国目前已建立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法规体系及监测网络,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曾于2016年发布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质量评估规定(试行)》,旨在规范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的填写,规定了开展质量报告评估的范围,明确了从报告的真实性、时效性、完整性、准确性进行评估。同时,下发了质量评估计分标准,标准中的评价类别包括了剔除项、否决项、报告时限、报告来源、患者信息、不良事件情况、器械信息、评价处理等几大方面。

3.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质量方法学研究

当前关于药品报告的质量评估研究较多,可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质量评价提供借鉴。陈立勋等[4]提出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报告评价的六个一级指标,即报告的真实性、报告的重复性、填写的完整性、填写的规范性、报告的警戒意义、报告的及时性。尚鹏辉等[5]采取文献综述、专家会议和定性访谈等多种方法建立药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69个三级指标。其中,包括政府机构发布的药品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发生数、ADR监测报告是否达标、严重报告占比、医疗机构占比等。余超等[6]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包括报告数百万人口均数、新报告比例、严重报告比例、医疗机构报告比例、评价及时率、负均衡度、注册上报率等指标的ADR报告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班炳坤等[7]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5年度贵州省苗族布依族自治地区内收集的报告数量和质量进行分析,所使用的指标包括了注册单位数、已报单位数、已报单位占比、每月报告数量、报告均衡度、不同类型报告合格率,评价及时率、报告真实性核查等。

4.德尔菲法用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质量评估的探索

Marie等[8]指出质量评估是一个任何有成功经验的药物警戒中心所必备的工具之一,这种工具是保障高效、高质量药物警戒的必要手段,通过高质量的信息交换可以科学的评价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风险控制,进而避免了可能因信息差错而导致错误的或模棱两可的风险控制的决策。构建一套统一、可行的报告质量评估体系,仍然缺少相应研究。本研究基于前期将德尔菲(Delphi)法用于构建生产企业ADR认知度评估体系和ADR报告质量评估体系的实践,提出探索方案。即在前期文献检索、政府相关文件分析及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构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质量评估指标的初步框架,采用改良Delphi法分析、筛选和确定报告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检索相关文献、相关专家推荐等方法建立备选专家库,遴选专家,设计专家咨询表,实施多轮专家咨询,要求咨询专家对每项指标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进行打分,并说明“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同时要求专家对拟订的指标提出意见和修改建议。对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做初步分析,修改专家咨询表并反馈第一轮结果给专家进行第二轮咨询根据情况适时终止咨询。根据指标保留标准结合专家意见进行指标取舍,指标的取舍由重要性均数和变异系数共同确定。按照改良Delphi法评出三维质量评估条目,整理成标准测评量表,内容包括三维质量测评条目及其衡量分值选项(医疗器械监测工作质量越差分数越低),以及某些测评条目的备注说明。根据专家评价结果,对量表结构中的各级指标的重要程度作为权重设计的依据,由核心小组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权重进行计算和分配以明确各级指标内部元素重要程度。最后,形成最终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质量评估框架和具体指标系列。

猜你喜欢
事件报告医疗器械专家
致谢审稿专家
基于医院医疗器械故障信息的不良事件报告研究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简介
请叫我专家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军队医院22605例抗感染药物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护理人员不良事件报告行为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
专家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