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栓压力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2021-04-02 01:23天津市宁河区医院天津3015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抗血栓学者下肢

天津市宁河区医院 (天津 301500)

内容提要: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但治疗不及时会引发严重后果。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引发肺栓塞的重要因素,是血液在深静脉中非正常凝结而引发的血管堵塞现象,因治疗不及时而引发的栓子脱落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实践证明,抗血栓压力泵具备促进血液回流的作用,还可在使用过程中防止凝血因子黏附于血管壁之上,抗血栓压力泵会通过适当的挤压加快血液循环和流动速度,抑制血液凝结,预防血栓的生成。因此,抗血栓压力泵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势在必行。文章主要就抗血栓压力泵的使用方法、禁忌事项、作用机制等进行了分析,希望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提供建议和参考。

就目前来看,临床上主要以以下三种方式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分别为基本预防、药物预防,还有物理预防。低危和中危深静脉血栓患者是物理预防方式的主要群体,物理预防主要围绕梯度压力弹力袜、抗血栓压力泵和足底静脉泵三种方式进行。虽然有医学协会重点推荐使用抗血栓压力泵进行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但是抗血栓压力泵的使用与研究仍旧有所不足,有待改进。

1.抗血栓压力泵作用机制

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由专门的医护人员在患者脚踝至大腿处固定充气腿套,利用压力泵反复吹气、放气的方式挤压下肢静脉血流,通过模仿骨骼肌运动的方式将远心端血液挤向近心端,加强深静脉血液流动,防治深静脉血栓[1,2]。同时,抗血栓压力泵是防止血液凝结的有效方式,已经有实践证明,其会通过刺激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的方式控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降低其生成量,有效预防血栓[3]。

2.抗血栓压力泵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抗血栓压力泵的协同作用十分显著,可广泛应用于围术期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当中,对于正处于抗凝治疗阶段的患者而言,抗血栓压力泵的作用更是非同小可[4]。同时,无论是延长限制活动期,还是肢体瘫痪或者大于40岁患有外伤、肿瘤、心力衰竭的高度危险患者,都可利用抗血栓压力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5]。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抗血栓压力泵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但不是所有患者都可利用抗血栓压力泵进行治疗[6]。例如,已经形成血栓的患者利用抗血栓压力泵进行治疗会加重病情,导致血栓脱落,引发严重后果,典型的包括肺栓塞,栓塞后综合征。除此之外,下肢畸形、腿部有局部渗出、静脉结扎术后急性期、严重动脉硬化患者等,均不能在治疗与恢复过程中使用抗血栓压力泵。如电解质代谢失衡或下肢水肿的患者,使用抗血栓压力泵进行治疗会引发不同程度的肢体肿胀或者重度心力衰竭,此种情况下所形成的恶性循环更不利于患者治疗和恢复。有学者认为,若冠心病患者利用抗血栓压力泵进行治疗,应适当调整治疗时间,15min左右为宜,以免因治疗时间过长给心脏带来过重的负荷,引发心血管意外或增加回心血量[7]。

3.抗血栓压力泵使用方法

3.1 抗血栓压力泵压力选择

上文已经对抗血栓压力泵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得出其是通过反复充气放气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这一结论。抗血栓压力泵之所以可在预防静脉血栓形成过程当中进行反复的充气和放气,是因为其可以通过调节压力参数的方式调节充气腿套,使得套筒中的空气逐渐加压、均匀膨胀[8]。为了在使用抗血栓压力泵的过程中将其压力调节至最佳状态,诸多学者对抗血栓压力泵进行了实验与研究。有学者认为,开启抗血栓压力泵后应将其直接调节至20mmHg,患者适应过后再逐步加大压力,可调节至45~80mmHg[9]。也有学者认为,不同位置应施加不同的压力,例如,脚踝部分应为45mmHg,大腿处为30mmHg,小腿处为35mmHg[10]。总之,不同学者在抗血栓压力泵压力选择方面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但是所有结论均未脱离以患者肢体舒适为宜这一原则[11]。简单的说,为患者提供抗血栓压力泵治疗时应考虑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主观想法,综合考量各个细节后,确定最为合适的压力,避免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12]。

3.2 抗血栓压力泵使用时间和频次

使用抗血栓压力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时,不仅要考虑到抗血栓压力泵的压力值调节,还要根据实际状况确定使用的时间和频次[13]。不同学者对抗血栓压力泵的使用有不同的看法,在使用频次和使用时间上也有不同的见解。英国国家健康促进研究所认为,患者应在入院后立即使用抗血栓压力泵,使用时间需持续到术后,当患者具备完全移动的能力后才可停止使用[14]。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则认为,患者应至少使用10d的抗血栓压力泵[15]。还有学者认为,患者应在3个月内持续使用抗血栓压力泵,预防血栓,直至骨组织完全愈合后才可停止使用。同时,有学者认为在压力泵的压力为40mmHg的情况下,可每天进行2次时间为30min的治疗,治疗时间最短为2个疗程(一个疗程为5d)。之所以不同学者会在抗血栓压力泵的使用压力、频次和时间方面得出不同结论,是因为研究对象不同,病情和结果也各有差异。因此,抗血栓压力泵的使用评测和使用时间等内容有待深入研究。

4.结论

诸多实践证明,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过程中,抗血栓压力泵有着突出的功能和效用,且作为一种较为有效的物理预防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当中。但是,我国在抗血栓压力泵的研究与使用方面有所欠缺,还未明确其使用时间与使用频次,物理预防的重要性也未得到普遍重视。因此,应加大推广力度,使人们意识到物理预防和抗血栓压力泵的重要性,利用抗血栓压力泵独特的效率和功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提高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抗血栓学者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红花二米粥能抗血栓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红花二米粥抗血栓
学者介绍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