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与实践

2021-04-02 15:31李寿千
江苏水利 2021年12期
关键词:海陵水系河湖

张 剑,李 根,王 芃,李寿千

(1.泰州市水利局海陵分局,江苏 泰州 225300;2.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29)

泰州市海陵区地处江淮交汇之处,水面积率最大曾达约20%,目前全区共有各级河道598条、全长834 km,河网纵横成为海陵的自然特性和特有优势[1]。一直以来,海陵区因水而生,依水而建,因水而兴,“南北商旅,舟楫相接,街河并行,桨声桥影,水音市语,欢然交融”是水城水乡的生动画卷[2],“街河并行”成为独特的水系空间布局形态[3]。进入“十三五”时期,海陵水利开始谋划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从零起步,不断攻坚,海陵水利深化新时期治水理念,紧扣“服务”和“监管”两大发力点,解放思想、实干兴水,最终实现了“谋、建、管、用”四大业务体系和“人、财”两大保障体系的重塑,海陵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1 “十三五”水利现代化建设情况

1.1 实现治水理念现代化

从没有系统指导海陵水利发展规划的局面,到完成《海陵区水利现代化规划》(海陵区历史上第一个综合性水利发展规划),到构建起以《海陵区水资源综合规划》等为支撑的规划体系,再到创新理念,首创《海陵区街河并行河道规划》,引领海陵水利发展,充分发挥了规划的龙头作用,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海陵水利局创新性地提出“街河并行”理念,2020年围绕海陵水利高质量发展大局,完成《海陵区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泰州市海陵区区级骨干河道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泰州市海陵区水资源综合规划》等的编制工作。

1.2 推进水系系统生态治理

从没有自身独立承担组织重大工程的局面,到配合完成卤汀河、引江河等重点工程,实施3个批次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再到全过程实施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项目,在水利工程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也充分锤炼了干部队伍。“十三五”期间,以《海陵区水利现代化规划》为指导,实施完成了九岛环湖、鲍马河、庆丰河、纪庙河等一批水系连通工程,打通断头河10处,新增水域面积约40.7万m2;累计生态治理各级河道(除华港镇)290条(段),长度375.63 km,面上水系治理率达45.1%;创建成省级水利风景区1个、省级水美乡镇3个、省级水美乡村13个,显著改善了全区水环境。

2020年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将于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全力服务体制调整后的城市水生态治理项目建设,保障2019年项目完成主体工程,2020年项目全面进场实施,系统推进2021年项目前期工作。区级水系生态治理项目创新,首次利用纯生态系统修复理念和高科技治水工艺,实施铺头河水生态系统重构,目前河道水质已有显著改善,氨氮、总磷等污染物削减明显,水体透明度大幅提升,持续推动面上水系生态治理,完成16条水系的生态治理。

1.3 探索水利管理改革创新

从河道脏乱差、没有长效管理,到建章立制、效果呈现,从建筑物工程形象差、拉得出打不响,到制定标准、探索市场化管护实现标准化管理,再到提标升级初步实现精细化,整体面貌为之一新,极大提升了水利形象。全区80座排涝站、146座闸涵建立“一闸一站一档”,全部实现市场化管护,完成15座闸站提标升级,连续2年农田水利工程管护省级考核被认定为优秀等次。2020年,农村河道长效管护省级考核也被认定为第一等次。

为将“两违”治理引向深入,确保泰东河作为全省清水通道功能的长久发挥,建设海陵绿色生态廊道,彻底终结造修船产业,总投入1.8亿元,全部拆除38家船厂,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打造“百舸园”形成泰东河风光带。为真正实现水岸同治,全面排查各类排污口,实行“排污口队列式管理”,投资10亿元实施全区截污纳管工程,其中九龙镇在“从零起步”建成“可挡、可活、可控”水系的基础上,系统推进沿河截污纳管,因地制宜打造“一河一品”,为“水岸同治”提供了样板,成为全区河长制工作示范乡镇。完成区、镇级河湖“两违”整治,修订《海陵区河道长效管护实施细则》,实现全区732条、1043.91 km河道长效管护全覆盖。启动“智慧巡河”,利用“河长云APP”加强河道治理的数据收集,通过大数据支撑,让巡河数据清晰化、河道治理精致化。

1.4 夯实海陵水利发展基础

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海陵水利基础工作从不被重视到完成“海陵水利一张图”的蜕变,并逐年完善丰富各项水利基础数据,实现信息共享,在防汛防旱、规划编制管理、项目前期工作、水利行业监管等方面强制应用,发挥了巨大的基础性作用。从凭经验、凭感觉防汛防旱,到划分水格(86个水利分区),制定“一分区一图一预案”,有力抗击了当年的特大汛情,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体系巨大的抗灾减灾效益。

2020年,按照“全覆盖、全要素、全过程”原则,完成《海陵区防汛防旱防台预案》修编,根据自然地理、行政区划和水利工程体系,将全区划分成86个水利分区,实现管辖区域范围全覆盖。结合“海陵水利一张图”基础数据信息,零容忍排查各种风险隐患,有针对性细化每一个水利分区内的水利工程调度方案,消险除险措施和人员转移安置等,形成“一分区一图一预案”,实现预案全覆盖,真正为指挥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5 锤炼高质量人才队伍

海陵水利人直面风险挑战,主动担当作为,在“谋、建、管、用”四大业务体系实践中不断锤炼,逐渐形成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在市级骨干河道河湖“两违”整治中,完成新通扬运河东风大桥段8处“两违”整治任务,强势推动规划设计、土建工程和景观绿化,打造新通扬运河3万m2岸线,创造了治理即出形象的新速度,为全区河道治理树立新标杆,并获得2020年度海陵区首批综合类“骏马奖”,以及全省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同时增加4个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极大激发了基层水利站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

1.6 实现水利行业资金全过程监管

“十三五”期间,是海陵水利建设的高峰期,也是强监管的转型期,为支持和保障水利事业的发展,确保干成事、不出事,持续加强对水利资金的监管,坚持各类水利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年度预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聘请审计单位,对公共资金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审计,建立健全后评价体系,细化量化项目考核的标准和要求,参与考核评价,实现审计全覆盖。通过预算管理和跟踪审计,真正实现分局公共运行资金收入明晰、支出合规,运行公开透明、有据可依。

2 存在短板及主要问题

虽然经过前几年持续、高强度的建设,海陵的水系更清、更畅,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全维度治理。华港镇90%水系多年来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划入海陵后,需要重新系统谋划,全域推进。特别是对照“幸福水天堂”标准还有很大差距,更需提高科技含量,提升生态治理效果,实现海陵水利的高质量发展。

一直以来,利用高港枢纽、江都枢纽、城区生态调水泵站和上下河水位差调水活水,一定程度减缓了水体污染问题,但应认识“水里问题根子在岸上”,还存在对治水的重视程度不够。河道长效管护还不够彻底,一些河道存在“反复治、治反复”等问题,河长制实行以来水污染问题尚未完全根治,控源截污、区域协同治理等治本措施需要持续发力[4],河长制工作机制还需要继续健全完善[5]。

3 “十四五”水利现代化建设推进思路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海陵区启动幸福河湖建设的开局之年,海陵水利将围绕着力解决百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统筹河道系统生态治理和保护,营造海陵“幸福水天堂”。

3.1 紧抓幸福河湖机遇

将“街河并行”作为建设幸福河湖、打造“幸福水天堂”的海陵特色路径。抢抓“多规合一”这一重大战略机遇,以《海陵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为统领,结合《海陵区区级河道岸线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在河道划界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总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岸线功能分区,提出各类岸线功能区的管控要求,并将最终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中,确保从土地利用的源头上就为水系建设与管理留出空间。

在重点河道(河段)突出高品质生态、文化、旅游、休闲等功能定位,充分彰显海陵“街河并行”的水城水乡特色,在河口线和蓝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充分融合河道周边群众对生态、绿化景观、土地开发、文化和基础设施等的综合需求,统筹水域、滨水景观和城市建筑,形成“街河并行”融合线,为“街河并行”落地落实提供引导性和控制性意见,从源头上为幸福河湖建设与管理留足空间。

3.2 推动幸福河湖建设

突破“就水利谈水利”的传统治水模式,将水利放到幸福海陵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中,选准主攻方向,将西大门九龙河打造作为西北化工区生态修复、转型升级的核心工程,促进解决河道沿线“八老十难”民生问题,在河道两侧形成一条融入当地厚重历史文化的生态景观廊道,形成“街河并行”布局帮助地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其成为与南部凤凰河遥相呼应的又一个“幸福河湖”新地标,并以此为引领将西北化工区板块内的水岸全部环绕起来,从而形成具有海陵特色的幸福河湖建设管理新模式。

同时依托罗浮山公园,针对周边不少地块拆迁清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卤汀河河道岸线不断贯通等有利情况,将幸福河湖建设融入城市建设大格局中,研究制定统一的概念性规划,按照“街河并行”理念统筹周边水系岸线的建设风貌,确保在统一治理思路和风格的框架下形成合力,分类、分步实施到位,最终形成海陵幸福河湖建设管理新机制。

3.3 放大幸福河湖效应

新时期的河长制将会是“水岸同治、水岸共治”的河长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造出幸福河湖。为此,一方面强势推动截污纳管后的区域销号制度,逐个对排污口进行溯源治理,逐段河道封堵岸上污染源,以河道为边界的每个区域内所有工厂、社区、企事业单位全部规范排污,真正还一城清水于民。另一方面,让所有的河道两侧都能够通起来、环起来、游起来,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能够快速亲水,充分感受水文化景观魅力,充分体会作为水城居民的独特幸福感。

一方面,突破传统水工思维,转变用纯生态系统修复理念,实现治水方式的转型升级,让越来越多的河道能够呈现优美景观。另一方面,持续加强智慧水利的投入,实现以建筑物为物联网节点,水系为脉络的智能水网,运用5G和人工智能技术继续放大“一张图”的基础支撑作用,实现海陵水利的高质量管理。

4 结 语

本文以泰州市海陵区河网治理为例,对其“十三五”水利现代化建设基本情况进行了总结与回顾,阐述分析了“谋、建、管、用”四大业务体系和“人、财”两大保障体系在提升海陵水利治理现代化水平中的重要性。根据水利现代化建设中的实践与经验,分析了河网治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海陵区“十四五”水利现代化建设推进思路:以幸福河湖建设为中心,将“街河并行”作为特色路径,从而统筹河道系统生态治理和管理保护。相关治水思路与实践经验可为类似的河网水域治理提供借鉴参考。

猜你喜欢
海陵水系河湖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加强河湖保护治理 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Beautiful Summer
《宋书·州郡志》“海陵”的一处句读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海陵丛刻》及其研究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