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错过了 世界留给中国的最后一个机会

2021-04-02 12:04张宏杰
领导文萃 2021年5期
关键词:戛尔尼使臣鸦片战争

张宏杰

“不读中国史,不知中国之伟大;不读世界史,不知中国之特质。”不读世界史,你无法准确地判断中国文明在世界上的位置,以及自身的独特之处。

历史课本给我们的印象是,清代中前期的皇帝,从顺治到康雍乾,个个雄才大略。到了清代晚期,道光、咸丰到光绪,一个个懦弱无能,中国才落后挨打。然而事实上,如果仔细阅读史料,你很容易发现,鸦片战争的爆发,与乾隆皇帝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多重关系。

地理大发现之后,西方人来到神往久已的东方海面。全球化过程从此开始,任何国家闭关自守,已经不可能。而恰恰从此时开始,中国开始转向闭关锁国。虽然明朝中后期部分开放海禁,但仍然禁令重重。

乾隆差点成为东半球第一个飞上天空的人

英国使臣访华,实际上给乾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来认识西方,促进中国加入世界海洋贸易的竞争中。英国使团的使命是与中国建立有史以来第一个正式的外交关系。英国人希望在中国设立大使馆,与中国互派大使,希望与中国签订一个外交条约,建立稳定的外交关系。当然,英国最迫切的目标是促使中国

政府改革外贸体制,取消十三行,多开放几个口岸,允许自由贸易,公开关税税率,以减轻中国官员对外商的剥削和刁难。

英国人还有一个“非分之请”。当时澳门已经被葡萄牙实际统治多年,因此希望中国皇帝也“送给”英国一个“小岛”,“以堆放货物”。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英国人给乾隆带来很多礼物。当然,这些礼物主要不是奢侈品,而是体现英国的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的工业制成品。英国人带来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带来了大英舰队的全套模型。除此之外,还带来了很多“高科技产品”。

他们甚至还给乾隆带来了一个热气球和一个热气球驾驶员,乾隆皇帝要是愿意的话,可以坐上热气球升上天空,成为东半球第一个飞上天空的人。英国人充分相信,这些全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一定让中国皇帝大开眼界,对欧洲人刮目相看。

可是这些信息乾隆都没有收到,为什么呢?因为这中间有一个礼仪之争。英国使臣来到中国之后,清朝官员要求他们学习三跪九叩,凡是外国使臣前来进贡,必须如此行礼。但是英国使臣拒不同意,他们认为大英帝国与大清帝国是平等的,双方因此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经过很多轮的谈判,最后英国使臣勉强答应,到乾隆生日那一天,他们混在各国使臣当中,一起跪地,只不过英国人是单膝下跪。乾隆因此非常不高兴,所以后来他观看英国使臣带来的礼物的时候,没有叫上这些英国使臣给他做讲解,因为知道他们不会给自己下跪。

乾隆自己一个人闷头在那儿看,看了半天什么也没看明白。所以英国人竭尽全力向乾隆展示西方世界的发展水平,乾隆却完全没有接收到这方面的信息。因此乾隆对英国使臣提出的两国平等交往、互设大使馆以及改革中国外贸体制等要求,一律否定,全部驳回。

乾隆不知道,他错过了世界留给中国的最后一个机会。如果乾隆能通过马戛尔尼访华敏锐地感觉到迫在眉睫的威胁,并抓住这最后的时机积极经略海上,并非没有可能获得最新西方军事及科技成果,努力追赶世界水平。

从中国回来后,马戛尔尼预言,一旦中国这艘巨舰受到攻击,“它将永远不能修复”。亚洲及世界各地的贸易将受到“扰乱……各国的冒险家都将来到中國”,企图利用中国人的衰败来建立自己的威望。而“在他们之间将展开无情的斗争”。在这种对抗中,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

虽然在经济方面没有收获,但是英国人在军事方面收获巨大。皇帝通告各地军方,凡英国人经过之处,都要全副武装,列队迎接,向英国人展示天朝强大的武力,让他们开开眼,对天朝的强大有所敬畏。

然而不展示还好,一展示,英国人马上发现了中国军事上的落后。对于中国的武备,英国人极为轻蔑:“他们的大炮为数很少,仅有的几门炮都破旧不堪。我都怀疑这些炮是向葡萄牙人借来的,因为那些火绳枪便是。”这种军事展示在英国人眼里成了一个笑话。回到英国后,马戛尔尼的话迅速传遍了世界: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

除了对中国军队的整体评估外,他们还对中国的具体防务进行了考查。马戛尔尼初步探明了从宁波到天津大沽口以及从大沽口到通州的航道,对北京、通州、定海等中国城市的防卫设施进行了细致观察,为西方人后来入侵北京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资料。

为什么在后来的鸦片战争中,英军选择定海为第一座攻打的中国城市呢?就是因为英国使臣详细测绘了定海城的防卫布局。

鸦片战争的鸦片因素,在乾隆时期也已经出现了。如前所述,因为英国商品在中国打不开销路,在中英贸易中,英国人只能用白银换取中国的茶叶。中国对白银的惊人胃口导致美洲很多银矿面临枯竭。英国人心急如焚,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高级职员华生上校正式提出了在印度大面积种植鸦片,然后卖给中国人的计划。1773年,也就是乾隆三十八年,这项计划得到批准并开始实施。当然,乾隆对此一无所知。

一开始,英国人并不准备大面积实施这一罪恶的计划,还是希望通过谈判的方式打开中国国门。直到马戛尔尼出使失败后,英国人才开始大规模组织鸦片输入中国。正是在乾隆年间兴起的鸦片走私,让中国贸易从以前的顺差一下子变成了逆差,白银大量外流,几十年后财政濒临破产,道光皇帝不得不禁烟。

赞成侵略中国的英国人,曾得到过乾隆赏的荷包

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过程中,有一个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的名字叫乔治·托马斯·斯当东,时人称为“小斯当东”。

1840年4月7日,英国的下议院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辩题是“要不要向中国派遣远征军”。在漫长的辩论过程中,一个叫小斯当东的议员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特殊重视。小斯当东以果断的口吻说,以他对中国统治者性格的了解,他认为战争不可避免:“我很了解这民族的性格,很了解对这民族进行专制统治的阶级的性格,我肯定,如果我们想获得某种结果,谈判的同时还要使用武力炫耀。”

小斯当东的发言对议员们决定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后来进行的投票中,主战派271票,反战派262票,9票之差。

为什么小斯当东的话如此有说服力呢?因为他是当时英国最著名的中国专家,而且他13岁就到过中国,还曾经与乾隆皇帝“亲切交谈”。马戛尔尼访华时,13岁的他被作为“见习侍童”带到中国。在驶往中国的漫漫旅途中,小斯当东学会了简单的中文。因此在觐见的时候,他有机会直接和乾隆用中文聊天,乾隆一高兴,还赏了他一个荷包。

鸦片战争与乾隆皇帝有着直接的关系

英国人在1793年通过和平谈判没有得到的东西,40多年后通过战争一件不少地得到了。《南京条约》的五点核心内容,与马戛尔尼请求乾隆皇帝的内容几乎完全一致。

因此,鸦片战争与乾隆皇帝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也是我把马戛尔尼事件当成中国近代史起点的原因。

马克思用这样的语言概括鸦片战争:“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摘自《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

猜你喜欢
戛尔尼使臣鸦片战争
朝鲜使臣纪行文学中的山东文化元素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介绍
——明清朝鲜使臣汉诗整理与研究(20BWW023)
一个关于磕头的故事
THE DRUG WAR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乾隆皇帝与“高科技”失之交臂
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礼仪照会翻译之考析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及其对国防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