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案例调查

2021-04-02 12:07张新民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园区贫困户

张新民

易地扶贫搬迁是“五个一批”精准扶贫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十三五”期间,全国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0万人,搬迁后后续发展如何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关切。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白崖乡半子沟村搬迁至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润丰村之后,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有了很大改观,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润丰村生产生活现状

西吉县白崖乡半子沟村地处六盘山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山大沟深、干旱缺水,居住环境差,是典型的“耕作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致富难”地区,也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2016年2月,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宁夏固原最贫困的村子之一——半子沟村考察时强调,把贫困人口从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搬出去,是精准扶贫、拔掉穷根的重要方式,搬出去天地就宽了,就医、出行、上学的条件更好,可以生出好日子的“新根”。

宁夏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选址,最终确定征迁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原永丰村十三队。2016年9月移民新村开始建设,2017年8月润丰村建成,整建制搬迁安置半沟子村群众327户回族村民133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5户593人,全部办理了户口迁移。经过自然增减,截至2019年底,润丰村实有327户142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5户621人。

(一)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润丰村距离银川市区11公里,车程15分钟,交通便捷。总规划面积1672亩,其中安置区334亩,建有徽派平房住宅345套、3.2万平方米,人均套内面积18平方米。户均宅基地院落面积0.4亩,有的在院内下挖扩建了房屋面积。同步配套建设了便民服务中心、幼儿园、小学、污水处理站及垃圾转运站等公共设施;水、电、天然气、壁挂炉、宽带、有线电视、太阳能热水器等设施一应俱全,统一进行了简单装修,基本上实现了拎包入住。

(二)公共服务得到提升

润丰村新建金凤润丰神华爱心幼儿园,共有9名老师、100名学生。2020年由私立幼儿园转为公立幼儿园。改扩建金凤润丰神华爱心小学,距离润丰村2公里,吸纳润丰村193名学生。初中生就读丰登镇回民中学,距村7—8公里,校车免费接送。村卫生室配备6名医务人员,其中1名是镇卫生院派驻的村医,全部医疗人员的工资均由镇卫生院负责。村民在村里看病就能按照规定报销。低保、残疾人、五保户、老年人均能享受相应的待遇。

(三)村庄治理得到加强

新建党群活动服务站1200平方米,其中包括党建工作室、多功能会议室、图书室、便民服务站等基础设施。全村现有党员22人,平均年龄47.1岁。村两委配有7名工作人员,其中由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银川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金凤区派驻干部。将安置区划分为5区9格27巷,由村班子领导担任分区长,干部担任网格员,党员、村民代表担任巷道长。村警务室配有1名驻村警察。同时以村中小学生为主的晨曦志愿者服务队、以老党员为主的村文明督导队,开展日常巡查。该村2019年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称号。

(四)产业发展初显成效

对全村1338亩土地进行统一规划、集体流转,建设了两个园区:一是生态园区,由引进企业统一经营。位于村的北侧,面积1000亩,年租金为每亩600元。园区实行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模式,带动润丰村约30名村民稳定就业,用工高峰期高达80余人,并拉动民俗街农产品销售、休闲采摘、民宿、农家饭等消费。二是设施农业产业园区,由本村农民自主承包经营。占地280亩,政府投入2300万元,分三期建成农业大棚100栋,种植吊瓜、西红柿、黄瓜等,采取“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销往城区。2019年园区全年累计产出各类无公害瓜果蔬菜144万斤,实现产值149万元,通过种植解决就业124人。

(五)就业创业向好发展

从就业结构来看,全村664人劳动力当中,有76人在两个园区从事农业生产,约占11%;302人从事建筑,约占45%;105人在周边从事餐厅服务、保安和工厂上班,约占16%;34人到省外务工,约占5%;17人为公益性岗位,优先满足建档立卡贫困户,约占2.5%。2019年72户建档立卡户申请贴息贷款共435万元,有40户开展了设施农业产业园区的经营。

(六)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

成立润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整合集体土地1338亩、资产1755余万元,完成股权量化。村集体经济净收益由“零收入”提高到2019年的21.94万元。村集体收入来源有两个:一是捐赠收入和利息收入。生态园区建设的前三年,引进的企业每年向村集体捐赠10万元。刚搬迁过来属于空壳村,政府向村提供资产收益性资金410万元,投资给园区主体,年利息为8%,2020年因疫情原因企业给予村6%的利息。二是租金收入。依托设施农业园租赁收入,实现村集体年收入51.17万元。村集体建设了民俗特色展示街,7间商铺年租金为3万元。

(七)村民收入不断提高

移民群眾主要有四个收入来源:一是土地流转收入。人均1亩土地,每亩每年流转费用为600元,每三年调整一次且有增长。二是务工收入。平均月工资在2100元左右,村公益性岗位人均月工资1080元。三是创业收入。生态园区带动移民群众开展回族餐饮、手工艺品、小百货、文艺表演等经营活动,获得收入。四是分工和奖励收入。2020年6月24日,136户建档立卡户第一次享受分红。年满60周岁以上供养老年人的54户,每户分配500元分红保障资金;剩余的82户,每户分配300元。此外,润丰村针对大棚种植、就业创业、“脱贫示范户”“最美润丰村人”“移风易俗文明户”、参军入伍等制定了奖励政策。

据统计,移民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从搬迁前2017年的2802元提高到2019年的8930元,年均增长78.5%。贫困发生率由44.6%降低到目前的0。村里约有40%的农户购买了私家车。

二、润丰村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学习动力不强

在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结构中,小学、文盲占比54.8%。在年龄结构中,有45%文盲或半文盲为“70、80后”。尽管镇政府开展了15期家政服务、育婴师等专业技能培训,村里已经开展了三次识字班学习,但由于照看孩子、务工等原因,仅有5%的劳动力参加过劳动技能培训,“70、80后”主要从事的是建筑、绿化、保安等体力活。

(二)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农民搬迁前主要从事牛羊等养殖业,迁入到润丰村后,受地处于水源地环保限制,只能从事种植业。同时当地土地碱性较大,增加了种植经济作物技术难度,这给农民职业转换带来了很大挑战。调研发现,由于照顾家庭、文化程度偏低等原因,约有20%的劳动力尚未就业。在冬季农闲和建筑工地停工时期,大多数农民只能赋闲在家。

(三)村民社保意识不强

2020年金凤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28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补助250元、个人缴费30元,非贫困户全部自付。一些非贫困户存在侥幸心理,不愿意自付缴费,导致全村医疗保险参保率仅为78.9%,增加了因病致贫风险。年龄在16—59岁(不含在校生)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每年最低缴纳1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由财政补助代缴,非贫困户需要全部自付,全村目前养老保险参保率仅为49.6%。

(四)集体资产经营不善

搬迁之初,村投资50万元与一家民族服饰有限公司联合,在设施园区东南角建设占地5亩、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的“扶贫工厂”,主要针对移民妇女开展民族服饰加工制作培训和生产。由于公司经营不善,扶贫车间于2018年11月被迫关闭,现已经进入破产程序。目前,村集体的空闲房屋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三、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主要对策

(一)强化劳动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

针对文化程度不高的移民劳动力,要创新技能培训的方式方法,采取弹性学习与固定学习相结合、职业技能培训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尤其是针对年龄稍大、有经济压力的劳动力,更要强化干中学、终生学习的理念,采取以工代训、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提高培训的精准性、实效性。针对参与培训的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政府要给予相应补贴。

(二)夯實产业基础,促进充分就业

根据市场需求、要素资源禀赋、劳动力现状等条件培育特色产业,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临近城市的农村集中安置区,要主动融入城市,发展都市型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推广订单生产、就地务工、股份合作等带贫模式,推动贫困户与带贫主体建立稳定利益联结关系,分享更多产业发展收益。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抓好村(社区)两委班子建设,由村支部书记兼任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理事长,发展集体经济带领农民致富。针对政府提供的资产收益性资金,应投入市场开拓能力强、信用好的企业,保持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建立动态监测机制

易地扶贫搬迁都有一个适应、调整、融入的过程,政府要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和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提升搬迁群众的社会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对标相对贫困人口认定标准,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建立健全低收入家庭监测体系,动态掌握家庭收入支出和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情况,由定期调查转向实时监测,并实行精准帮扶。◆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园区贫困户
整合后开发区(园区)名单“3+17”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越夜越精彩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中国文化园区发展指数分类排名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