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分析

2021-04-03 09:45袁皓
建筑与装饰 2021年4期
关键词:全面性建筑安全标准化

袁皓

四川子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安全标准化管理融入了HSE管理体系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理念的相关内容,可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科学化管理,保证各项操作的合理性、可靠性,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建筑在规定时间内完工。做好安全标准化管理对于建筑施工质量,总体经济效益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1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特点

(1)复杂性。建筑工程专业性较强,施工工序复杂,需要与多个专业的科学配合,如水电、装饰等。另外,建筑工程各环节作业中包含内容较多,要想实现安全标准化管理,就需对各环节作业内容展开分析和探讨,做好现场检查和调整工作,而这无疑会增加管理的复杂性。

(2)长期性。安全标准化管理应贯彻在整个建筑工程活动中,对建筑各环节操作、人员调配、工序流程安排等提出可靠建议,并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以更好地推动员工落实安全管理,增大整体工程的安全系数。这足以说明,安全标准化管理具有长期性特征,不是针对某一环节或某一时段工作的。

(3)变化性。建筑工程施工期间会因为地质条件、水文气候、交通环境等的变化,调整施工作业,以更好地达到最终建设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安全标准化管理也会发生较大变革,以更好地适应各环节作业内容,维护施工的安全性。再者,建筑工程施工属于露天项目,会因为天气变化而调整施工作业,相应的管理内容也会发生改变,进而达到控制安全隐患的目的[1]。

(4)全面性。全面性是安全标准化管理最为显著的特征,其中包括人员管理、材料管理、运行管理等多方面内容,是维护人员操作规范性、材料使用合理性、安全性,管理人员职能落实可靠性的关键。只有从全面角度分析安全标准化管理,才能完善管理体系的构建,完整发挥管理职能,进而加强建筑工程作业的整体效果。

2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环节的主要难点

(1)认知薄弱。目前业内对于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理解是,对某一段建筑施工做到安全标准化管理,在工作规划上,也将管理对象放在一些重点事项上,忽略了关联环节安全标准化管理,建设中安全问题未得到很好解决。而实际上安全标准化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完善的管理体系作为支撑,并渗透到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内。

(2)管理能力不足。针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虽然我国及相关企业均设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由于缺少统一规范制度,使得安全管理无法达到标准化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定的约束性,降低管理效果。另外,建筑建设中的安全技术操作、管理问题,由于缺少科学理论依据和规范指标,管理力度较弱,存在的不足无法快速弥补,阻碍了安全标准化管理目标的落实。

(3)监督与奖惩机制不健全。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中需要对管理流程和操作规范予以详细编写和拟定,不过由于工作量较大,整个过程缺少专业监督和指导,导致编写内容与实际要求不相符,存在较多问题,如信息数据匹配度不高、编写过于随意等。再者,奖惩机制不健全,使得工作人员对于编写工作重视度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很多信息文件均不够准确[2]。

3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1)组织机构建立。在组织机构建立中要保证内部人员的专业性,尤其是项目经理与技术负责人的专业性。要求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具备专业资格证书,通过企业举办的安全教育与考核活动,明确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以便后续工作的规划和落实。在组织机构中,项目经理作为主要负责人,自身需发挥带头作用,对安全标准化管理给出专业意见和建议,合理规划员工职能,做好工作的科学划分。技术负责人除要做好技术指导外,还应对现场作业实行监督检查,快速找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加以改进,以维护作业的安全性。

(2)现场施工管控。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一方面要明确管理目标和要求,一方面需结合现有法律法规完善管理内容,做好细化处理,为管理工作的落实提供指导依据。在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中,应将现场平面图布置在入口位置,对现场功能结构划分加以明确,在重要安全通道内安装指示牌,危险区域安装警示标志,以保障现场人员安全性;实施临时设施管理标准化,临时宿舍建设必须满足消防及环保要求,室内用品及设施摆放整齐,食堂、洗浴间等设施需满足要求,现场应配备药箱、绷带等急救器材。

(3)安全防护。建筑建设中搭设的悬挑平台、脚手架的设施要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外围区域科学设置防护网,对于高空作业,需配备齐全的安全防护装备,以降低危险事故发生的可能。通道口、电梯井口及楼梯口等位置,应结合具体情况设置防护棚、防护门及防护栏杆等,必要时还可加装安全网,设置标识起到提醒的作用。需要拆除或调整的安全防护措施,须经领导同意且协商通过后,开展相关作业,禁止私自作业以免引起安全事故。

(4)信息管理。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中,应做好管理内容的详细记录和存储,这一方面有利于工作人员随时开展工作检查,了解建筑建设情况,给出更加专业的意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经验技术的积累和完善,为安全标准化管理的优化提供可靠依据。在信息收集和记录中,可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优化信息库系统,提高信息准确性、全面性和真实性。做到实时收集和整理,且核对提交的各项资料数据,确保信息数据的真实性。

(5)落实全面性管控指标。全面性控制是从材料、人员、运营等多方面进行的综合分析和管控,要求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现有的规范指标要求,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落实各环节管理工作,达到全面性、标准化的管理要求。管理部门及人员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大建筑工程各环节的监督和管控力度,参照现场实况调整管理内容,达到安全标准化的管理要求。

4 结束语

希望上文论述可以使专业人员对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并在日后工作中,能够有效落实安全标准化管理,做好信息管理,安全防护,注重现场施工的管控,以此增大作业的安全系数,促进工程的顺利完工。

猜你喜欢
全面性建筑安全标准化
游戏治疗在全面性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康复中的应用
标准化简述
建筑安全施工管理防范措施探讨
建筑安全施工管理策略在建筑施工中的实践探究
建筑安全施工管理策略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对教学的作用
儿童癫癎发作后全面性脑电抑制7例
建筑安全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