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文创园区经验 助力机场人文体系建设

2021-04-03 11:29徐泽凤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文创机场园区

徐泽凤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有限公司 重庆 401120

未来机场发展的竞争,重视体量、经济等综合实力竞争,更关乎机场文化实力和人文生态环境的竞争。现代化国际机场的意义远不止简单的公共交通,早已超越本身的含义和范畴。目前,机场建越宽敞,硬件上越来越优质,功能、设计却趋于同质化,钢铁森林构筑的巨大公共空间反衬出纷乱和枯燥,兼之快节奏下旅客奔波的疲惫,晚点的焦虑,氛围的冷漠,仿佛进入一个奢华、空洞的“运输容器”。后疫情时代,如何全面提升机场旅客出行体验,将优秀文化融汇现代机场,匠心打造符合机场文化基因的“人文体系”,让机场充满人文情怀,彰显地域文化底蕴,构建机场品牌,展现鲜活灵魂的“城市名片”,是人文机场发展的新理念、新要求。

一、文创园区与机场公共空间共性

一个高品质的机场,要为民众提供文化交流和审美愉悦的公共空间。近年来众多学者从机场采用公共艺术的方式,力图将机场营造人与人交流、共享甚至探索新意的场所。公共艺术广义上是指所有设立在公共空间与大众交流的艺术形式,其种类包含绘画、雕塑、景观等传统艺术形式和声、光、电等新媒体形式,还有艺术活动或表演等。国内外樟宜、仁川、大兴及浦东机场等正是将绘画、雕塑、景观及表演艺术等与机场空间有机融合,为旅客带来精神满足,给公共空间注入活力。在向世界优秀机场学习的基础上,要建设以人为本,富有文化底蕴,体现时代精神和当代民航精神,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人文机场,仅表象模仿或采用公共艺术这种艺术形式还远远不够。

我们不妨将视线转向公共、文化及商业三者共融共生的重要载体——文化创意园区(以下简称文创园区),一般主要指:一系列与文化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配合完善的管理系统和公共服务设施,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的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区。机场与文创园区存在天然的耦合性:从空间上看,都是一个大型公共服务空间;从结构而言,均包含或紧密结合了公共服务、商业、餐饮、休闲娱乐、旅游以及文化等;从内容上讲,人文机场和文创园区均以引进文化创意内容作为其经济转型和细分领域发展的重要途径;从性质定位,同属于一座城市的公共经营场所,兼具公共性与商业性。为提升文化品位和丰富文化内涵,机场可从文创园区这一新兴产业汲取经验,由表及里引入优秀文化,由内而外实现文化浸染,构建机场人文生态体系,提供独具特色机场服务体验,塑造品牌核心价值,增加非航资源收益,助推机场服务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靓丽机场形象。

二、国内外文创园区发展借鉴

20世纪初,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学家霍金斯在《创意经济》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学术定义,世界各国大力发展文创产业。文创园区作为一种产业集群的形式最早兴起于欧美。如:纽约SOHO(苏荷)区、英国伦敦西区、巴黎左岸艺术区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文化为核心推动力,或借文化之名进行融合式发展成为众多企业的选择,如:北京798艺术区、上海田子坊及深圳大芬油画村等。多样的文化灵感、不断创新的艺术活力及雄厚的经济实力促进了园区的发育和成长,同时园区文化的欣欣向荣也反哺区域经济的增长,区域与园区的循环互动成为其重要的生命体征。

基于集聚形式,文创园区加强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及协同创意,有利于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并实现资源优化组合,形成规模优势,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研发、生产和创新能力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实力。其发展呈现以下趋势:一,保留区域特色,打造地域文化品牌是发展思路;二,引入创意企业、文化产品及人才是核心也是成功的关键;三,打造完整产业链是持续发展的源泉;四,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平台是成功经营的基础。我国文创园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当人文气息遇到创新创业,实例佐证商业联姻艺术文化创新不断,体验式商业消费特征将文化与商业在公共空间中跨界重生。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认为,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最难以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全世界各个产业领域都竞相通过文化来提升产品附加值,以期在新一轮的角逐中获得胜利。人文机场重视文化建设,体现历史、地域和文化特质,是需要引进文化产品、创意企业来丰富机场文化气息,这与文创园区核心元素“文化创意”不谋而合。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机场仅凭一己之力大力投入公共艺术等形式来打造公共文化空间,既不能完全体现“人文机场”深厚的内涵和气质,也非长期发展之策。机场已成为超级流量消费场所,要充分认识公共、商业与文化的互生关系,人文建设将实现机场商业与文化彼此优势赋能。

三、机场人文体系建设思考

借鉴文创园区发展模式,以其发展中的关键词“地域文化品牌、文创产品及人才、产业链、服务平台”寻找方向与思路。搭建机场人文生态体系,尝试从机场地域文化、统筹规划、文创政策、平台搭建等全方面、多层次、立体化构建人文机场体系,持续完善机场管理系统和公共服务设施,以期营造有意义、有特色、有标志性的机场公共文化空间。

一是挖掘文化深度融合。在全球化语境下,审视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从真正意义上保留地域文化精华,延续城市文脉已成为摆在艺术家、社会学者面前共同的课题。机场地域文化可从两方面出发:第一,从机场文化核心主题理念出发,寻找符合行业、场所等特征的文化艺术,将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第二,秉承地方文化价值内核,体现城市一方水土的人文关怀和文化传承,总体来讲就是要向本地精神层面深度挖掘艺术作品、文化元素及符号等浸入式融合机场全流程服务,避免千篇一律的同质化现状,营造属于机场该有的人文高度。

二是统筹规划阶段提升。人文机场建设非一朝一夕之事,机场不能一跃走高大上路线,需科学有序的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展开,贯穿机场全生命周期。从机场规划、建设之初,充分贯彻人文机场意识,就空间布局,运行流程、设计风格等统筹考量,从未来机场发展趋势出发,着重建立全流程的低人流密度的无接触式全流程自助服务,应用5G、VR、AI、大数据等新技术为旅客提供便捷、智慧、多元化的乘机服务和人文体验;运营后立足旅客体验,围绕人文机场两个建设主线出发:人文关怀和文化彰显。一方面,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紧抓旅客关心的航班正常、服务矛盾,从标准、流程、硬件等功能需求下功夫,强调服务规范化、人文化和多样化。如:当下受疫情影响,民航服务的个性化、定制化趋势更加凸显,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群体旅客的实际需求,机场可提供多层次、差异化的服务产品;另一方面,文化彰显以“大众情感”为灵魂,文化需求是“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则要通过机场文化理念、文化元素及文化表达,塑造文化品牌,厚植人文情怀,体现时代精神及传播优秀文化等逐级提升,营造更为厚重、浓郁的机场文化氛围。

三是制定机场文创产业政策。首先,机场作为一个超级流量的载体,本身是一个极具经济价值的公共空间,依托城市文创产业政策,制定符合机场的对外文创政策,吸引文化企业及复合型人才聚集;其次,创新经营机制,如适当降低与文化企业相关的土地、租金以及公共关系成本等,适量引入文化、艺术类企业大力发展航空引致产业,强化产业链招商,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力求实现合作共赢。最后,稳步提升机场安全、运行、服务及内部文化管理水平,持续完善人文机场相关管理政策、制度体系,如基础设施服务、环境维护、文化管理等方面,从根源上重视文化氛围的营造,为其提供和谐、稳定、高效的运行环境。

四是搭建机场文化运营平台。一要坚持机场服务为核心,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策略,以期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借力文化机构、高校艺术院、文创园区等文化艺术服务供应商提供内容创意,有重点和比例的引进地方文化项目或优秀文创企业,从源头上保证文化内容高质量持续供应。二要寻求行业融合,要联合政府、行业协会、投资机构等提供综合性政策、服务及资金支持,更要吸引航空公司和驻楼商家参与文化市场化和商业运作,内外协同,多方联动,共同搭建机场文化艺术平台,为人文建设形成良性循环发展的生力军;三要将人文建设与商业模式有机融合。依托平台资源优势,结合本地人文特色,全面提升航站楼商业运营能力。如:机场商业、服务与文化平台特色产品有机融合,推出该机场才能获得的独一无二的服务产品、艺术体验及文创商品等,提高机场商业产品附加值,增加机场非航收入。

机场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承载着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对外形象的文化传播窗口,机场经济、文化和城市高度共生。后疫情时代,无法预知未来还有多少不确定事件,但人们对美好出行的需求是确定的,围绕“四型机场”建设发力,危机中突出重围,机场人文建设道路任重而道远。而借鉴文创园区经验是打开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让公共空间更有文化意味,打造匠心品牌,传递人文情怀,传播优秀文化,用文化为机场塑魂,人文机场的建设也将不断被时代赋予新的内涵,实现更具生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文创机场园区
机场罢工
陶溪川文创街区
如何避免GSM-R无线通信系统对机场电磁干扰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航Sir带你逛机场——东京国际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