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至2016年萍乡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疾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策略

2021-04-03 20:53朱峰刘姝王樨霞
当代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本市传染病结核病

朱峰,刘姝,王樨霞

(萍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江西 萍乡 337000)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必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因此,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对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是传染病、慢性病及部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前沿阵地,在疾病预防控制的整个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的高效与否,对整个公共卫生体系影响较大[1]。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的传染病防控法律法规、慢性病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新发传染病和重点传染病防控方案相继出台,传统的管理体制已不能满足现代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要求,必须进行创新与优化,使医疗机构疾控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标准[2-4]。基于此,2014 年,本中心根据国家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了本市医疗机构疾控工作规范,并于2015年至2016年对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管理考核,以期了解本市医疗机构在疾控工作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本市医疗机构疾控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考核对象 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分别于2015 年及2016年年底组织对市直市管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了年度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考核,其中2015年的考核对象为市人民医院、市二医院、市三医院、市四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湘雅萍矿合作医院共7 所医疗机构,2016 年的考核对象为市人民医院、市二医院、市三医院、市四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湘雅萍矿合作医院、上栗县人民医院、上栗县中医院、安源区医院、安源区妇幼保健院共11所医疗机构。

1.2 考核方法 根据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江西省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考核标准(2014年版)的通知》(赣卫疾控字[2014]41号)要求及本市医疗机构疾控工作规范,将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分为疾控工作综合管理(120分)、传染病信息报告及管理(120分)、肠道传染病防治(100分)、国家扩大免疫规划(100分)、艾滋病及性病管理(100分)、结核病防治(100 分)、慢性病防控(100 分)、职业卫生(80 分)、放射卫生(80分)、健康教育(100分)10项,总分为1 000分。医疗机构考核得分≥800分为年度考核合格。经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定,确属考核单位未履行的考核项目,可进行分值标化。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015 年考核的7 所医院总分均>800 分,合格率100%,其中得分最高为市妇幼保健院(968.29 分),最低为市三医院(838.89 分);2016 年考核的11 所医院除安源区人民医院总分<800 分外,其余各医院总分均>800 分,合格率为90.9%,其中得分最高为市上栗县人民医院(979.5分),最低为安源区人民医院(790.5分),且2016年市直市管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年终考评合格率与2015 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整体情况看,2015 年考核的10 个项目中疾控工作综合管理、传染病信息报告及管理和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开展较好,整体得分较高,但艾滋病及性病管理、结核病防治工作在部分医院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结核病防治工作则整体得分偏低;2016年考核的10个项目中疾控工作综合管理、传染病信息报告及管理和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开展较好,整体得分较高,而艾滋病及性病管理、结核病防治工作、健康教育工作在部分医院仍然存在较多问题。

3 讨论

2015年至2016年本市市直管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年度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考核结果显示,随着近年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本市医疗机构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良好,合格率较高,但仍有部分医院在艾滋病及性病管理、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等具体工作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分析原因为:①缺乏对医院疾控管理的认识和意识。医疗机构管理人员未认识到疾控工作对于整个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在开展管理工作时,缺乏主观能动性,而日常工作中,医务人员又只重视关于疾病诊疗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对预防及控制内容重视不足,阻碍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造成工作进度的推延甚至停滞不前[5]。②医院疾控管理模式亟待优化。部分医疗机构在落实疾控工作规范化管理时,未采取较为有效的相关手段[6]。③医疗机构间、医疗机构与疾病控制机构间相互协调不够。多数情况下,医院和疾病控制机构,均各自独立开展日常工作,彼此沟通联系不足。医院在发现、处置公共卫生事件时,与疾控机构比较,仍存在明显差距[7]。针对以上3 点原因,今后医疗机构的疾控管理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①定期对医院管理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培训,逐渐强化医院管理人员对疾控工作管理的思想认识,重视宣传,加强引导,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实现强化医务人员对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思想重视的目的,加强责任意识,增强其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8]。②结合解决医院疾控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制订合理的管理方案,强化内部自查和日常督查,在完善工作问题的同时有效的优化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模式[9]。③在本市卫生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形成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间、医疗机构间多方参与、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模式,完善疾控管理的各项工作,加强区域资源整合与数据融合分析,是今后提高本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高效性的有效对策[10]。

综上所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各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强化内部自查与日常督查,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及疾控机构间的沟通与联系,高效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从而完善医疗公共卫生管理系统,有利于整合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和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相关信息,为各级医疗机构逐步建立常规化预警系统及应急系统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本市传染病结核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本市首家大数据行业工会诞生
本市主要钢材品种平均价格走势图
曲奇饼盒中的挑衅书
本市二手房成交量及价格走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