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种植架式及其应用

2021-04-04 08:48郑婷吴江刘凡启许瀛之李生保房经贵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1年2期
关键词:棚架葡萄架树形

郑婷,吴江,刘凡启,许瀛之,李生保,房经贵

(1.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南京 210095;2.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杭州 266000;3. 山东省新丰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威海 264200;4. 甘肃依诺酒庄有限责任公司,武威 733000)

中国的葡萄产业发展迅速,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从2009年至2018年的十年里,全国葡萄面积从46.55万 hm2增加到72.51万 hm2(图1),基本形成了西北干旱产区、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产区、环渤海湾产区、黄河中下游产区、南方产区、西南产区及以吉林长白山为核心的山葡萄产区等7个集中栽培区[1]。葡萄生产已成为我国果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各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2]。

葡萄适应性强,耐旱、耐高温、耐瘠薄、耐盐碱,无论荒山海滩均可栽培,也是防风固沙的好树种。另外,葡萄枝蔓优美,果形、果色丰富,易于造型,经济效益与美化观赏双收,是庭院、长廊、生态园等用于观赏植株的较好选择[3]。葡萄属于藤本攀援植物,枝条生长迅速,需要依附支架保持其树形以更好地满足生长对光与气等的需求,因此葡萄种植的精髓是整枝系统。树形之于树体,不只是外形的表征,也是生长状态的直观反应,架式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树体的营养分配以及果实的质量和产量[3]。随着现代产业的发展,各种改良型的树形也进入大众视线,尤其在鲜食葡萄上,根据葡萄生物学特性、生长特点等内在要求以及研究水平和经济投入等外界因素变换不同的葡萄架式。因此,如何根据自然条件、栽培水平、栽培目的、成本和管理选择合适的栽培模式维持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至关重要。

1 葡萄架式的发展历史

世界葡萄的栽培源于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的高加索山区[4],而后延伸至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5],通过壁画记载,早期的葡萄种植均采用类似棚篱架的棚架架式[6]。

中国葡萄栽培始于公元前400—300年或更早,欧亚种引种至新疆,至今新疆也一直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地区。中国早期的栽培技术沿用了世界葡萄棚架的栽培模式,在之后衍变出各式各样的栽培架式(图2)[7-8]。整体来说,中国葡萄架式经历了自然形、无规则棚架、省力易操作的无规则篱架,发展为通风透光良好的现代化篱架,为了美观与产量并重的目的开始采用“X”“H”等高景观棚架或棚篱架[9-10]。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架式被采用,某些架式也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被淘汰和改进,但也有些架式尽管使用较早,但一直延用至今。不仅在架式上,支架的材质也依据时期和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木材质、石材质、水泥材质、钢构材质的历程,在耐受强度、使用寿命等方面不断优化。

相比中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栽培架式比较简单,多为露地栽培,极少采取设施栽培,而且机械化水平比中国高很多。架式上酿酒葡萄普遍选择单篱架,鲜食品种选择单、双篱架、“T”形架及少数的平棚架等,以方便农事管理、采收等。

葡萄树形是架式的立体呈现,是在人为提供框架之后的修剪成像。树形的创造依赖线状物的绑缚与固定,葡萄架用到的线状物包括铁丝和镀锌钢丝两种,起到固定框架和枝条的作用。篱架适用的树形常见的有“V”形、“Y”形、“T”形等,棚架常见有“X”形、“H”形等。全球各地也依据当地的气候环境、设施条件、管理方式等设计出各种具有当地特点的葡萄架形(图3)。

图1 2009-2018年我国葡萄种植面积变化Figure 1 Changes of China grape planting area from 2009 to 2018

图2 中国葡萄架形发展历程Figure 2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ese grape frame

图3 世界部分地区葡萄架形Figure 3 The grape frame in parts of the world

表1 葡萄架式种类、规格及优缺点Table 1 Types, specification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raining system on grapevine

传统意义上葡萄的栽培架式主要分为篱架和棚架[11](图4,表1)。篱架有单篱架、双篱架、宽顶篱架等形式(图5),适于密植建园,能早期丰产;两面受光,通风透光良好;营养面积大,枝条留量大,产量高;浆果着色好,品质好;操作容易,利于机械化操作,适合大面积建园和规模化生产。其缺点是垂直性强,结果部位上移,不能满足高节位品种的生长需求。棚架既适于埋土防寒区又适于非埋土防寒区,种类较多(图6),架面大且高,负荷大,能充分利用各种地形,通风透光好,病虫害少;适宜长势旺的品种。但棚架架材和整形成本高,不易早期丰产,果实仅见散射光,着色不如篱架,管理较为复杂。另外,也有将棚架和篱架结合,控制枝蔓生长和分布,形成兼具二者架面的棚篱架,现代化种植也越来越需要适宜本地气候和生产需要的架形。

2 葡萄架式选择依据及主要架式

在架式的选择中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根据品种生长特性选择。长势旺、成花弱的品种宜采用棚架和棚篱架,控制枝蔓长势,平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长势弱、成花容易的品种宜采用篱架,促进营养生长;中庸树势采用篱架、“Y”形架和小棚架均可;酿酒品种宜采用篱架栽培(图7)。

(2)根据葡萄种类选择。酿酒葡萄由单篱架发展为“T”形(非埋土区)和倾斜龙干形(埋土防寒区)的架形;鲜食葡萄从大棚架及扇形篱架转变为埋土防寒区的小棚架和非埋土防寒区的双臂“T”形、平棚架、“Y”形等多样化栽培架式;设施葡萄与鲜食葡萄类似,由“T”形、“L”形、“Y”形等龙干树形配合“V”形、“V+1”形叶幕[8]。

(3)根据自然气候条件。南方葡萄不需埋土防寒,棚架、篱架均可采用。架形上选择“T”形、“H”形、“W”形、“X”形等有主干类型,多雨地区避雨棚效果显著;北方地区宜采用篱架和小棚架,不宜用大棚架,架形上选择直立扇形、龙干形、厂字形等无主干或倾斜主干类型[12]。

(4)根据地形和用途来看。平地选择性较多,山坡地可用倾斜棚架;观光采用水平棚架或拱形棚架均能达到美化环境、遮阴纳凉等效果[13]。

图4 葡萄栽培架式分类Figure 4 Classification of cultivation training system on grapevine

图5 葡萄篱架栽培模式图Figure 5 The cultivation pattern of grape frame

图6 葡萄棚架栽培模式图Figure 6 The cultivation pattern of grape espalier

图7 葡萄架式选择依据Figure 7 The selection basis of cultivation training system on grapevine

除此之外,特殊地区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架式。雨水多地区宜高架式,台风大地区采用矮主干,避雨棚架式相对较矮,南北方人口平均身高差异也同样影响着葡萄园的架式选择,机械化程度高的地区根据施工难易做出相应调整。因此,葡萄的架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需要相互转换。近年来,在传统葡萄架式的基础上,各地开发出了适宜当地生产的许多架式。

整体来看,我国棚架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为“X”形和“H”形整形。另外,在传统架式的基础上改造了高宽垂式的“T”形小棚架式,能充分利用空间,操作方便,最大限度吸收光能。在篱架中,“V”形架和“Y”形架普遍采用。在传统“V”形的基础上延伸了十字形、双十字形及三角形“V”形架。近年来,各地又研发了多种新兴架式,以达到经济利益与观赏特性并重的效果(图8)。例如,本课题组结合传统“Y”形进行改良,研发出改良“Y”型即“Fashion-Y”,通过固定新梢基部的开张以及顶部的收拢,在保证光照的条件下,使每行葡萄植株上的花序或果穗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是进行观光和采摘的很好选择,现已在山东、安徽、江苏等地推广使用。

图8 我国近年常见树形Figure 8 The common tree form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3 葡萄设施栽培模式现状

环境条件、栽培品种等众多要求大大限制了葡萄露地栽培及葡萄产业的发展,随着机械化水平的迅猛发展,设施栽培逐步推广并大范围应用,改变了葡萄的生长环境,使葡萄不再受地形、环境、季节、土壤等限制,成为全国范围内的适栽物种[14-15]。

3.1 设施栽培模式及分布

随着栽培技术以及设施水平的提高,我国已从传统的露地栽培发展为设施促成栽培、设施延迟栽培、避雨栽培、一年两收、休闲观光高效栽培等多种模式[1],设施栽培呈现出极强的地域性。

促成栽培主要分布在京、冀、辽、鲁、陕等北方地区[14],分为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两大类,通过调控生长温度提早葡萄成熟期,填补市场空白及淡季供应[15]。避雨栽培是南方最主要的栽培模式之一,通过在树冠上方搭建拱形支架,达到避雨通风、提高品种普适性的目的,改善了南方因雨水多造成的病虫害高发、裂果腐烂、欧亚品种种植限制、欧美品种品质差等问题[16-17]。延迟栽培在以甘肃、宁夏为中心的北方冷凉地区,通过覆盖避光防寒等综合技术延迟树体生长而使成熟期延后,推迟上市,解决了晚熟品种生长期短、种植范围有限等问题,延长了采收期[18-19]。一年两收通过促进葡萄二次花芽分化,利用绿枝夏芽、冬芽当年开花,打破休眠使葡萄一年两次结果,在南北不同气候条件下依照不同的栽培措施均能实现了一年两收的目的[20]。

不同地区栽培模式不同,且同时拥有多种栽培模式,比如一年两收,在全国各地都有推行。黄河中下游产区、南方产区、西南产区春夏多雨,病虫害高发,一般都运用避雨栽培。西南产区及南方部分地区,如广东、广西较多运用一年两收的栽培模式。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产区、环渤海湾产区等靠北地区较多的应用延迟栽培和促成栽培。新疆产区地理气候条件优越,一般仍旧是露地栽培为主。

3.2 设施栽培重要技术

目前,国内针对设施葡萄栽培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葡萄需冷量研究、调亏灌溉技术(RDI)研究以及限根栽培等。根域限制栽培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将根系控制在一定土层内,调控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达到节水节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果皮着色和果实糖分积累的目的。运用根域限制技术,减少了单位面积的葡萄树数量,方便管理,树形建成更快,目前该技术在全国设施栽培中广泛应用。另有将葡萄“三膜”覆盖技术用于促成栽培,调亏灌溉技术用于葡萄的延迟栽培[21]。

4 结语

葡萄枝蔓优美,可塑性强,架式复杂,树形变化多样,各具特色。葡萄架形的发展也逐渐向整齐美观、高产优质、省工省力的方向发展。在实际生产中,如何选出最适合的葡萄种植模式,需要在先天的基础上,考虑“天时、地利、人和”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根据葡萄的本身品种特性,综合自然气候条件的“天时”,地形地势土壤条件的“地利”,人工、投入、机械化水平的“人和”,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架式和树形。另外,设施栽培的快速发展给葡萄的生长提供了无限可能,在葡萄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条件可控、机械化、智能化、省力化将成为标榜葡萄栽培模式的新标签。

猜你喜欢
棚架葡萄架树形
猕猴桃棚架上篱架及围裙栽培法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荣成市苹果高光效树形改造及其配套技术总结
校园的葡萄架
树形灯
垂直绿化施工技术
鹿和葡萄架
夏黑葡萄单主干双主枝整形及二芽修剪技术
疏花疏果和整形修剪对桃果实大小的影响研究进展
葡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