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及使用管理

2021-04-04 04:11谯红艳
医疗装备 2021年5期
关键词:维修保养医疗器械管理人员

谯红艳

华池县人民医院 (甘肃庆阳 745600)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临床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出现了较大改变,这对医疗器械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标准[1]。医疗器械的使用不仅与患者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还决定着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医院应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与使用管理,以更好地发挥医疗器械的临床使用价值,进而保证医疗服务工作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1 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及使用管理工作现状

目前,国内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与使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两点:(1)医院管理层对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与使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医院设备科被边缘化,进而造成人才缺乏;(2)设备科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管理过程中不严格,且维修人员缺乏相关的维修经验、维修技术过时,医疗器械日常维修保养不精细等[2]。上述问题均会降低医院医疗器械的质控合格率,从而导致医疗服务质量下降,甚至会引发严重的医疗事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并影响医院的声誉。

2 医疗器械维修保养与使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 医疗器械维修保养与使用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性

目前,部分医院中负责医疗器械维修保养与使用管理的工作人员毕业于临床及药剂专业,而非医工专业,普遍缺乏医疗器械管理与维修的专业知识,造成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及使用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及规范性。

2.2 医疗器械维修保养与使用管理工作方式落后

国内的三甲综合医院基本实现了医疗器械使用管理信息化,但大部分三乙及二级综合医院尚处于传统方式办公的阶段,未建立系统全面的医疗器械使用周期监控体系。在未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医院中,医疗器械的具体使用时间、故障发生时间、故障发生频率等均不能得到实时监控和反映,存在记录不详或漏记的现象,致使维修保养人员不能及时对医疗器械的使用周期做出相关评估并进一步实施维修维护;此外,医疗器械报废后的处理程序尚未完善,对其剩余价值的开发几乎为零,但实际上很多医疗器械报废后部分配件仍具有使用价值,可将其分拣出来并加以合理利用,以有效节约开支。

2.3 医疗器械维修保养与使用管理的制度尚不健全

部分医院虽建立了医疗器械维修保养与使用管理制度,但实施情况欠佳,导致医疗器械的维护及使用管理不规范。因制度尚不健全且缺乏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大多数使用管理人员并未正确看待自己的工作,加之维修保养人员实际工作水平有限而无法保证维修质量,造成医疗器械的精度较差,从而对标准化使用造成了不利影响,情况严重时会引发误诊或出现维修保养后不能正常投入使用的情况。

2.4 医疗器械维修保养与使用管理技术较为缺乏

部分医院维修保养设备及技术相对落后,方法较为单一,无法保证维修质量。医疗器械使用管理者不重视器械的使用与管理,严重缺乏对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并缺少管理资金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投入。

3 医疗器械维修保养与使用管理工作的改进策略

3.1 建立医疗器械维修保养与使用管理档案

医院的部分大型医疗器械涉及光学、声学及电子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维修保养人员、使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及实际使用经验,同时为医疗器械建立维修保养、使用管理档案,进而建立相关的数据库,以更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复杂问题。此外,维修保养与使用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收集医疗器械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分类归档,做好相关维修保养与使用管理登记,分析总结出现的问题,并纳入记录档案中保存,以利于开展后续的相关工作[3]。

3.2 健全医疗器械维修保养与使用管理制度

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需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实现从医疗器械购买到日常使用、维护保养、管理全面的系统化管理,使该项工作能够有章可依。维修保养人员需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医疗器械,消除安全隐患[4],此外,还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以提高其综合素质。

3.3 扩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覆盖面

完善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使其覆盖到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与使用的全周期。建立医疗器械的信息管理系统利于维修保养人员与使用管理人员实时掌握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及现状,方便相关人员快速完整地记录和查询医疗器械的基础信息、使用管理情况、维修保养记录等,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3.4 设立医疗器械的兼职维修保养人员

医院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到的医疗器械种类繁多,而维修工作人员又相对较少,致使维修任务较为繁重,因此,需在医院设立适量的兼职维修工作人员,以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5];此外,还需加强与专业人员的沟通交流并向其学习,从而能达到投资小见效快的目的。

3.5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管理

医护人员需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为进一步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充分了解医疗器械的具体操作及使用管理,需建立更加健全的奖惩制度,可适当地与年终考核及职称评定相联系,以强化医护人员对设备使用和后期维护的责任心,明确规定由个人因素造成的医疗器械事故,需根据具体的情况予以严格的处理,以确保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

3.6 建立医疗器械维修档案和报损制度

医院应加大医疗器械维修和保养的力度,针对相关的工作建立专门的维修档案和报损制度;针对医疗器械出现的问题,相关工作人员需及时报备,并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维修,确保职责划分明确,避免事故出现时出现推卸责任的现象。

3.7 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

医院中大多数的医疗器械都是进口的且精密度较高,一旦出现了问题,维修过程中需消耗大量的资金,因此,医务人员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设备的保养,这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医疗器械出现故障。工作人员需定期检查对医疗器械的日常存储,以确保室内的温度、湿度、通风情况。工作人员还需根据相关规定定期检查医疗器械的磨损程度及整体情况,一旦发现磨损程度较严重的医疗器械应立即予以维修和保养[6]。技术人员需定期参加专业的技术培训,以确保在维修医疗器械的过程中能够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4 总结

做好医疗器械维修保养与使用管理工作是广大医务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医院的日常管理中,相关人员需重视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与使用管理,做好使用管理、维修保养记录,以保证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性与稳定性[7]。建立健全医疗器械相关的管理制度,整合管理流程及质量监督体系,保证监督管理工作得到落实,可有效促进医疗器械维修保养与日常管理工作的全面进步,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猜你喜欢
维修保养医疗器械管理人员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对农业机械维修保养问题的思考
清洁工程——汽车维修保养新理念(下)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简介
2015中国汽车维修保养服务电商行业报告
露天采矿挖掘机的维修保养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常用医疗器械原理与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