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技引领 促进三产融合——创建当涂油菜绿色高质高效发展新模式

2021-04-04 08:41张元宝
长江蔬菜 2021年16期
关键词:菜薹菜籽油高质

张元宝

当涂县油菜常年种植面积1.33万hm2,平均667 m2产量195kg,其中菜油两用型油菜种植面积533.33hm2左右,每667 m2菜薹产量400 kg、油菜籽产量70 kg,产值1 200元,是《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的优质油菜农产品优势产区。2016年以来,当涂县紧紧围绕绿色惠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以品种专用化、种植规模化、管理标准化为抓手,以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以油菜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为平台,与科研院校建立紧密产学研合作,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引进与集成示范,推进“品种优质化、生产机械化、功能多元化、服务社会化、销售订单化、加工现代化、产品健康化、品牌名优化”。通过项目实施,努力创建“三全高效模式”(全区域布局、全价值链发掘、全产业链开发)当涂模式,全县油菜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品牌引领作用、产业融合水平明显提升,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油菜产业竞争力提升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1 加大协同攻关,构建紧密产学研合作机制

采用“科技攻关+部门推动+基地示范+主体应用”方式,建立油菜协同创新与技术研发集成示范推广体系。充分利用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平台资源,依托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引进先进科研技术成果,切实解决油菜生产中的“卡脖子”问题,不断优化集成单项技术,形成系统完整的技术规程,实现油菜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点对点开展院企菜籽油加工科技合作,将先进加工技术和食用油品牌进行契合,形成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同时当涂县农技推广部门强力推动,分片区集中布局5个全产业链油菜生产、加工、多功能利用示范培训基地,逐步扩大示范辐射范围,每年组织新型经营主体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会3~5次,推介研发成果和技术模式,示范推广绿色熟化生产技术。

2 强化示范引领,狠抓油菜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

2.1 生产技术与应用模式不断优化

2020年,在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基础上,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油菜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实施,优化集成了稻草全量还田油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全县应用面积超1万hm2,占种植面积75%以上,每667 m2油菜生产节约劳动力6个以上,化肥、农药分别减施超25%、30%以上,直接或间接增产5%~15%,667 m2效益300~500元。该技术成为2020、2021年安徽省农业主推技术。

2.2 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度与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每年参与创建且经营规模在百亩(6.67 hm2)以上的经营主体近200家,以省级以上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承担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新机械等试验示范和推广任务,同时帮扶带动周边农户。在播种、病虫害防控、收获等主要环节,给予机械和作业补贴,油菜生产社会化服务程度逐年扩大,服务水平逐年提高,县域内耕种收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已达30家以上,基本实现了油菜种、管、收等环节全程机械化。机械播种、分段收获社会化服务已向小农户扩展,油菜病虫草害防控社会化服务实现全覆盖。同时成立了植保无人机协会,进一步整合行业资源,加强业务培训,规范防治标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种植大户的种植意愿大大提高。

2.3 新品种、新技术与新器械推广应用率不断攀升

重点建设一批集中连片生产基地,集成推广油菜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重点引进、示范、推广优质、多抗(抗病虫、抗倒伏、抗逆、非转基因抗除草剂)、高含油量及菜油两用油菜品种。通过农机农艺结合,示范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推广集旋耕、开沟、播种、施肥、封闭除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条播机、油菜专用缓控释肥、生物农药、病虫草害绿色高效防控技术和机械化分段收获技术。目前全县拥有一体化新型条播机31台、无人植保机85台、分段收割机7台、联合收割机230台。规模经营主体新品种、新技术与新器械应用率90%以上。

3 促进“三产”融合,推进“全链条”油菜产业融合发展

3.1 专用品种订单生产与绿色认证基地面积不断扩大

根据加工企业需求“按图索油”,充分发挥健康食用油协会和产业化联合体的作用,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鼓励创建经营主体、种植大户与加工企业签订加价5%~20%的购销订单,实行统一品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单收单储单加工的产加销经营模式,确保订单履约、基地农户增收。以“品牌引领、品质保证、品种优先”发展思路,利用通过绿色认证的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双低、双高”(低芥酸、低硫甙、高含油、高油酸)品种及菜油两用品种订单生产,核心区订单面积达到100%。同时加大“二品一标”认证力度,加强新型经营主体管理,建立技术规程、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记录、产品检测和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支持更多新型经营主体申请创建绿色和地理标志生产示范基地,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应用。目前已认证绿色菜籽油(7D)基地1个、油菜籽基地5个、油菜薹基地1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对绿色产品生产基地全覆盖。

3.2 油菜多功能利用与开发深度不断拓展

注重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大力拓展油菜菜用、观光、蜜用、肥用等多功能利用。从全国引进、示范、推广多功能油菜新品种,对专用菜薹鲜食与腌制、南北圩观光+菜薹+肥用、大公圩蜜用与新型菜籽油加工等模式进行深度开发。联合县蜂产业协会与合作社,深度挖掘油菜的蜜用功能,促进蜂蜜、王浆、蜂胶、花粉、蜂毒等蜂产品绿色生产,提升油菜蜜用价值;在南北圩地势低洼的圩区种植油菜作为绿肥,充分利用油菜生物量大、肥田效果好、对土壤杀菌的功效,深度挖掘油菜肥用功能。依据功能定位,打造农业生态公园。推进大青山、太白岛以景促旅,结合现有水乡风景旅游线路及当地历史文化特色,设计油菜花观赏创意图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事体验、文化传承等新业态,有效推动油菜+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3.3 产业融合与专用公共品牌打造不断推进

以创建全区域布局、全价值链发掘、全产业链开发油菜“三全高效”模式示范基地为目标,利用现有种植基础和科研优势,充分挖掘一、二、三产业融合潜力,引进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发的7D菜籽油生产线,大力促进健康营养菜籽油的加工与消费,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7D菜籽油生产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县健康食用油协会和产业化联合体,吸引油菜籽绿色认证的省市级家庭农场、合作社主动加入,推进品牌农产品产销一体化。已申请“当涂菜籽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做到加工标准化、品牌名优化,延伸产业链,促进优质油菜产业增值增效。以推广高含油、高油酸、高营养为核心,着力打造“当涂菜籽油”“当涂油菜薹”区域公共品牌和产品知名品牌。目前,天顺“溢合田”7D菜籽油、“快乐青年”腌制菜薹、大众“绿康田润香”鲜食菜薹、盛农“南北圩”旅游观光已成为广大消费者认可的知名品牌。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依托油菜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平台,更加紧密地开展产学研推合作,依靠国内科研院所的科技支撑,全力推进“三全高效”模式落地实施,先行先试,努力创建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油菜“三全高效”当涂模式,为促进我国油菜绿色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猜你喜欢
菜薹菜籽油高质
小我融入大我 跑出高质发展加速度
家乡的蕻菜薹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脱水油菜薹加工技术简介
勇于担当敢于负责 推进项目高质发展
教你孕晚期拥有高质睡眠
TBHQ对菜籽油热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影响研究
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鉴定冷榨菜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春来菜薹鲜
露地丝瓜—红菜薹高效栽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