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连横 悦赏散文

2021-04-06 03:19吴晖
课外语文·下 2021年3期
关键词:对比阅读

【摘要】散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文体之一,鉴于散文取材广泛、表达方式多样等相较于其他文学体裁而言具有更大灵活性的特点,以及中学生人生阅历不足、情感体验不充分等原因,导致学生在散文阅读时面临阅读效率低下等诸多困难。对此,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单元学习介绍中说:“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者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因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语),可见,比较作为一种方法运用到语文教学当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关键词】对比阅读;深入情感;托物言志;突出手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09-0076-02

【本文著录格式】吴晖.合纵连横   悦赏散文——浅议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散文对比阅读 [J].课外语文,2021,20(09):76-77.

中国的散文写作历史源远流长,从《春秋》《左传》《论语》等先秦诸子散文,到唐宋山水游记、传记散文,再到明清时期“七子”“桐城派”散文,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散发着熠熠光辉。中国现当代散文的成就也不容小觑,朱自清、郁达夫、史铁生等优秀散文家也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面对众多优秀的现当代散文,学生该如何阅读并提高阅读效果呢?在此主要以托物言志为表现手法的散文为例,以阅读为基础,以对比为方法,从纵向深入情感、横向突出手法两方面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谈谈中学散文的对比阅读。

一、纵向深入情感——同一作者,不同作品对比阅读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知人论世”就恰如其分地说明了时代、社会的发展以及个人人生经历对文学作品的深刻影响。《紫藤萝瀑布》写于1982年,宗璞经历了世事、人事的伤痛无法纾解,行进中的一次偶遇让紫藤萝的盛衰暗合了作者的人生经历,由“物”及“人”,物我合一,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流入了宗璞的心,作者悟出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生命哲理,重新获得了“张满了帆”的精神力量。散文的景之美可以通过联想想象、联系生活得到美的感悟,情之美、理之美则不易体验。文本中往往包含了作者情思的细腻表达,深深地烙印上了写作者独特的个人魅力与价值取向,作为读者阅读散文要突破时空限制,主动进入作家构筑散文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中,贴近作者、贴近作品生活。生活在新时代的中学生或可以从历史资料中得以窥见一些时代的影子,却无法深入地感受人在时代中所经历的情感与生活,此时或可以用同一作家的类似作品辅助、加深学生对散文情感、理趣的感悟。

宗璞的另一作品《好一朵木槿花》也写到了花之衰落:“许多花木惨遭摧残”;人之不幸:“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同样偶遇了木槿花“紫色的流光”,“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作者跨过花圃障碍,去看“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惊喜、惊叹于木槿花“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的生命的悲壮之中。宗璞笔下的花俨然已成为不屈不挠、敢于面对一切困难的化身——花开花谢的生命过程中都遭遇了各种生命的无可奈何和不幸,又在花枯花荣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后拥有了继续前行的豁达与乐观。

散文是一种与生活极其贴近的文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本身就是错综复杂、富于变化的,事物之间存在着许多联系,优秀的散文作家是厘清生活与情感的高手,优秀的阅读者也应该是有着丰厚的生活体验的人。由于个体生活经验的复杂性,散文相较于其他文学体裁而言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散文写作是根据不同的作家写作意图(情感)而定的。对相同作家、相近作品的纵向对比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在比较中深入文本,体悟作家情感,探索散文意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让课堂变得有效、高效。阅读,尤其是散文阅读属于学生的个人化行为,纵向对比阅读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因阅历不足带来的情感体验障碍,在文本中获得人生的有益启示。同时在共同之处、相似之处的比较阅读中,多方面、多层面地补充课堂内容,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考能力,也在对比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训练阅读能力,使之记忆深刻、理解透彻、启示深入。需要说明的是,散文的阅读应该注意从整体出发,先看全局结构再挖掘细节内涵,不应将其过分碎片化阅读。

二、横向突出手法——不同作家、作品对比阅读

“千古文章意为高”,于普通事物中挖掘内在思想,在立意上别具一格。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安排中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一物的描写或叙述,表现作家的志向、情感、情操、愿望、要求等的一种文学表现手法。作家之“志”依托在具体的“物”之上,“物”成为了作者旨趣的寄托,正所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托物言志是散文普遍且常见的艺术手法之一,学习这一手法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一花一世界”的写作魅力。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重要的是“物”与“志”之间的关系:文本中所写之“物”与所言之“志”之间有何关联,进而理解作者“托物”的真正用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层层感受。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与其让学生背诵“托物言志”的概念,不如让他们在不同文本中对“物”的叙述与描写中体会作者对“物”的情感、态度方面的变化。对具有相同写作手法的、不同文学作品的鉴赏可以让学生获得思维的发展,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所学知识迁移、延伸,同时将平时阅读时获得的情感体验、思考思维加以有效运用,发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探索、寻找。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掌握散文行文、手法运用上的一般规律后,在阅读上也要由点到面,由一般到个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与《紫藤萝瀑布》同属一个单元内容的贾平凹的散文《一颗小桃树》在教学策略上就可以采取横向对比的阅读方法。文中那棵不被家人重视和喜爱的小桃树和“我”不仅在生活上,情感上也同“我”建立了联系,小桃树就是另外一个“我”:小桃树的生长过程与我的成长经历重合——人生梦想在历经风雨中也在挫折中走向强大。两篇文章里每一段有“物”陪伴的经历都升华了他们的人生,人与“物”交融, “物”使文章的情感主体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通过对“物”的形象的分析,理解与领会文章旨趣,体会形象的“物”与抽象的“志”巧妙结合,学生亦可从文章中获得一份关于人生磨砺的有益启示。课堂上如果仅仅是对写作表现手法的重复“申明”,则是对文本赏析的低层次徘徊不前,因为托物言志的散文作品因所托之“物”不同,“志”也不尽相同:《紫藤萝瀑布》让人感叹于生命的旺盛与伟大,《一颗小桃树》则让人体悟到人生信念的坚定与顽强。“物”已经深刻地浸染了作者“个性的”“独特的”情感旨趣,相同的表现手法,相似的言“志”之物成就了散文各色的情感意蕴与作家作品特色。

与其说对比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不如说是一种阅读思维,对比阅读的意义不应为了“对比”而对比,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恰当的对比切入点,提供给学生一种解读文本的新视角、新方法。如果说纵向对比是“求同”的话,那么横向对比是“求异”,“同”是共性,“异”为个性。“求异”更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与发散思维。

散文历来被称作是文学的“入场券”,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里许多优秀的中国散文作品都需要师生共同挖掘其中的旨趣。尽管散文阅读教学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但散文阅读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在发掘学生内心的纯净,增强学生的自信、自强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比阅读,增加课堂容量,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让课堂变得更高效:学生不仅可以熟练掌握托物言志这种表现手法,且可以在实际阅读中拓展阅读范围,提高此类型文章的阅读品质,破译散文密码,领悟散文主旨,体会散文的独特魅力,以情识人,用自由、自然的状态感受散文的意境与情怀,继而带动学生写作能力的进步,在实际的写作中托具体一“物”,仿写文章,体会“言志”的乐趣。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对比阅读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如文章较难、与课堂脱节、只看字句不顾篇章等问题。因此教师在选择对比阅读的文章时应该注意难易程度以及所对比文章之间的(情感、手法、主题等方面)贴合程度,尤其是多篇文章的对比阅读要注意主次之分。教师要整合、比较文章,要适当舍弃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式的浅入,抓住其中一方面深入、精讲或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而言之,无论何種教学策略都要发挥相应的作用,都应该让学生品散文之“味”,悟散文之“魂”,体散文之“情”,走进高效阅读之路。教师要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提升能力,在课堂上有思考、改变、进步。

参考文献

[1]温儒敏.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语文七年级下册自读课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吴晖,女,1987年生,甘肃兰州人,研究生,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对比阅读
浅谈语文对比阅读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对比阅读”教学研究
阎连科与莫言作品对比阅读
小学语文同步阅读教材的使用分析
巧用对比阅读法指导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