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敬树木

2021-04-06 03:50林红宾
含笑花 2021年2期
关键词:杏林杏子杏树

林红宾

昨夜,我又梦回故乡,与伙伴们在河滩林中玩耍,兴趣盎然,其乐融融。一觉醒来,回味梦境,乡愁愈发浓烈。村内村外那些曾陪伴我们成长的杏林、柳林、赤松林、柿子林以及大树,尽管荡然无存了,但是,那些与之相关的趣事却如一本精美的相册珍藏于记忆深处,令我百读不厌,常读常新……

在我的少年时代,故乡顶多五六十户人家,坐落在大山南麓一个小岭杠子的前端。乡亲们因地制宜,在房前屋后栽植杏树,套种少量的柿子核桃等杂树,代代相传,蔚成风气。是的,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与大自然唇齿相依,血脉相连;尤其与树木有不解之缘,或濒临山林安下村落,或植树造林美化生活,这纯粹缘于遗传基因,缘于生命密码。如此这般,村里村外就有好多杏树,尤以北半部居多,十几处茅舍隐入杏林之中。村子东南面的山坡上也全是杏林。

阳春三月,是故乡最美的时候。春阳和蔼地送暖,春风殷切地呼唤,杏树枝头就长满了高粱米般的花骨朵,并且日趋膨胀,含苞欲绽。适逢一夜春雨轻洒,杏花就开了,初时粉红,渐褪为白色,一树树,一片片,凝止不动,如同昨夜降下一场厚厚的彩雪,未到近前,令人恍若置身于数九隆冬,感觉到一阵甚是惬意的微寒。 和煦的阳光透过花冠的缝隙,筛下一地带有馨香的光斑,花之馥郁如胶似漆,萦绕其间,经久不散。我常于树下伫立凝视,浮想联翩,神游八极,不啻融入一团旖旎的香云里!蜜蜂们闻讯赶来,一边忙着采粉,一边愉悦歌唱,嗡嗡声不绝于耳。 几只鸟儿在杏林中对歌,一个个长相俊俏,音质清丽。聆听着这美妙的天籁,我流连忘返,真想幻化成一棵杏树,与这些大自然的歌手和谐相处,直到地老天荒。

村中有一棵老杏树,每当小麦开镰之际,杏子就熟了。那杏子个儿大,形状略扁,黄澄澄的,表面上点缀着一些米粒状的红疙瘩,我们管它叫“蛤蟆杏”。这棵老杏树位于街坊二奶奶屋后的园子里,每当“蛤蟆杏”行将成熟时,二奶奶唯恐顽童们夜晚上树偷摘,尤其担心有的顽童脚一跐摔下来,当真那样可就糟啦,于是就踏着梯子绕着树干绑上了棘子,即便这样,我和伙伴们照常爬树偷摘尝鲜。村子东北面的山洼里有两棵大杏树,所结的杏子黄中透红,甘甜爽口,我们管它叫“胭脂杏”。 树之北侧住着一户人家,对杏子看管得特严。在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我和伙伴们模仿侦察兵蹑手蹑脚摸到树下,趁其不备,投石击树,打下一些杏子,我们速战速决,每人捡起几个,便逃之夭夭。我们并非贪吃,而是寻求刺激,自找乐趣。一些老杏树招了蛀虫,创口处有汁液流出,凝结成块,形如琥珀,我们采一些装在瓶子里,兑上点水,作为胶水使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树木不也如此吗?它们与人类灵犀相通,尽其所能,庇护人类,造福人类。故乡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小河,流至村南,合为一处,再向南流去,然后汇入大河,东归入海。为了保护土地,乡亲们在河两岸栽下好多柳树和杨树。有时大雨滂沱,山洪暴发,冲走庄稼,人们就遍插柳枝用以避水。柳枝喜水,插入土中就能生根发芽,加上自然繁殖,几年光景就长成了柳林,沿河上下触目皆是,树荫蓊郁,相距二三里的邻村根本看不见。每一棵柳树都是忠诚的战士,用血肉之躯筑成坚不可摧的防线,迫使山洪不敢肆意泛滥。

“五九六九,隔河看柳。”,残雪尚未融尽,柳林就泛绿了。再过些日子,柳条就发芽了,远远望去,宛若炊烟袅袅。整个柳林仿佛笼罩着浅绿色的轻纱。我和伙伴们时常上树折柳枝拧柳笛。柳笛声声,饱含春之旋律,放飞颗颗童心。柳林中有许多鸟窝,我们深知鸟儿是庄稼人的朋友,因此从不上树掏鸟蛋和雏鸟。

进入三伏,雨水较频,一些柳树上就长出了木耳。我们总愿逞强显能,竞相爬上树,将木耳摘下来分而品尝。发洪水时,一些岸柳的根部被涮空了,树根裸露,河水滞留其间,恰好成了鱼儿的避难所。我们时常在树根旮旯里摸鱼,一旦摸到了, 便觉得好不惬意。全身的惬意,在于鱼儿在手中挣扎的感觉,在于呼吸着青苔和水 草的气息。由于山谷里树木成林,涵养了地下水,河水终年不竭。溪流的源头也有小鱼小虾,我和伙伴溯流捕捉,不知不觉就走进山谷深处。

故乡的西岭上全是赤松,这是当地特有的树种,生命力特强。它们生来不嫌处境苦,即便在石罅裂隙之中,也照样顽强生长。据村老们讲,早年他们盖房子所用 的椽子和檩子都是在那里采伐的。故乡北面的大山,长满了密匝匝黑压压的赤松林, 简直跟竹林子一样,要想到林中搂草,根本扛不出来,没法子,只好用柴镰刀砍出一条通道。我和伙伴们时常进去撅枯松枝,为了搬运省力,索性拖着柴捆下山。久而久之,陡峭的山背被磨得亮亮的,就像大山抛下的一根白带子。

立秋前后,大雨滂沱,大山被润酥了,松林中会长出好多香蕈。有些地堰上长着松树,树下也出香蕈。我时常上山捡香蕈,晒干后卖钱。除此而外,我和伙 伴们时常利用星期天,到松林中挖药草,捉蝎子,慷慨的大山总会让我们颇有收获。

北山后面的几条山谷里,则长满了柿子林。每当到了晚秋,树叶凋零,惟剩满树柿子。那些柿子红彤彤黄澄澄的,就像夜空中璀璨的星斗。我和伙伴们常去摘软柿子吃。软柿子甜如蜂蜜,那是大山酿造的琼浆玉液,令人百尝不厌。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的德行就如水之德。水滋润养育万物却安静处下不争,所以水之德近乎道之德。照此说来,树木之德也仅次于水之德。村里村外的每一棵树,山林中的每一棵树,都如虔诚的僧人在苦苦修行, 默默地诵读经文,祈祷上苍怜悯众生,风调雨顺,万物和谐,共存共荣。每一片叶子都写着生命的箴言,每一朵花兒都是心灵的微笑。它们过滤空气,调节气候,挽留泉水,滋润植被,力求大千世界永葆勃勃生机。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的青年时代,山里有好多泉眼,上山劳作,只要口干舌燥,可就近择泉解渴。栽地瓜、种花生,可事先在附近潮湿的地方挖个深坑,一夜之间就会渗出一潭泉水,用起来甚为便捷,省却了到谷底挑水之累。若逢烈日炎炎, 地堰上恰好有树木,可在树荫下面小憩乘凉。倘若没有树木这把“绿伞”,我们必定要任凭烈日暴晒。

树木为人类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大兴土木所用的梁檩椽子,室内的桌椅凳子, 甚至挠痒痒用的挠儿,剔牙用的牙签,哪一样不是用木材制作的?说“大善若木” 并不为过吧?

按说人类对于树木应该知恩图报才对,结果适得其反,人类狂妄自大,饕餮无度,暴殄天物,导致了树木的悲剧。由于乡亲们无节制地生育,导致人口大增,原有土地所产的粮食实在是供不应求,没法子,只好改河造地,将河畔的柳树全部除掉,村边的杏林也未能幸免。为了建房,村内的杏树自然难逃厄运。山上的松林、柿子林由于乱砍滥伐,逐年稀疏,直至杳无踪影。站在村前,甭说沿河上下两个邻村,即便二十里开外的地方也尽收眼底。

更为严重的是,近几年来,故乡周围的一些荒山秃岭,赤松寥寥无几,柞林反 倒得势长起来了。村里的年轻人大多进城打工去了,剩下老弱病残在村里守望。靠近山巅岭顶的山薄田无人耕耘,全都荒芜了,让人看了心疼。既然这样,就应退耕还林,然而,村干部懒得料理,熟视无睹。这让几个外地人瞅上了门道,觉得将其弄到手有利可图,便出资承包了。机械化垦荒特快,将风化石统统翻起,树木连根拔掉,不出一个月,就将荒山秃岭作践得寸草不留,满目疮痍。接着栽上了板栗核桃等。乡亲们私下议论,想在石砬子里栽树赢利,恐怕得不偿失。是的,这纯粹是在胡折腾。远远望去,那些新垦的层层梯田犹如大山遭到重创,被缠上了道道纱布,令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

山林消失殆尽,无法涵養地下水,泉眼干涸,小河断流,地成焦土,野草枯萎。 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好多村民的压力井无水可取,只好另寻水源,或者花钱买水吃, 到了这般地步,谁还顾得上庄稼。旱情持续,每况愈下;百姓望云霓而断颈,禾苗盼甘霖而折腰!

树木永不背叛自己的信念,永不背叛脚下的土地,不屈不挠,固守阵地,只要 一息尚存,就要与旱魔搏杀!

世上有好多东西,它存在时,人们对它不以为然,不加珍惜,一旦失去了它, 才觉得它弥足珍贵,然而悔之晚矣!面对严重旱情,人们痛定思痛,蓦然警醒,醍 醐灌顶般大彻大悟树木确有大善!树木确有大德!倘若当年的原生态能够原汁原味地保持到现在,那该有多好!

事实确实如此,现在的年轻人难以想象出故乡当年的生态环境是何等美好,自然领略不到林中的许多野趣。那种生态环境,恐怕今生今世也难以复原,这真是个天大的遗憾!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但愿我们从现在着手, 从我做起,崇敬树木,关爱树木,都能栽下一棵树,多多益善;并且像保护自己的眼睛那样保护山林,让荒山重新披上绿装,让山林尽快绿遍海角天涯……

猜你喜欢
杏林杏子杏树
杏子哪去了
“双减”,如何确保落地实施不走样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以爱育爱,让童年精彩绽放
杏树
完形:切开的甜杏
童年的杏树
一棵杏树
一个人
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