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创新发展策略探究

2021-04-06 03:55贾夕婕赵昭
河北科技图苑 2021年1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策略公共图书馆

贾夕婕 赵昭

摘要: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生力军,在为广大民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对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提出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公共图书馆的创新发展策略。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高全民族文化自信,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需要建立更加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均等化、全覆盖、无差别的文化服务保障。公共图书馆是广大群众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是保存、传承知识成果和先进文化,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文化场所,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理应顺应时代潮流,不负人民期待,走出一条信息化时代创新发展之路,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

公共文化服务与传统意义上的由市场所提供的文化产品不同,它所提供服务的主体是国家的公共文化部门,目的是通过为人民大众提供文化服务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为人们应享受的文化权益提供相应的保障。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了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文化需求,保障了社会上每个人最基本的文化权益。由于其供给主体是国家公共文化部门,所以其本身具有非营利性、公益性和均等性等特征。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相对于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而言的,它是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增加文化供给,丰富文化产品,满足进入新时代后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

2015年1月14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務体系的意见》,主要目标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系统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包括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文化设施要向公众免费开放,体现的是公共文化体系的公益性特点;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均等化发展,特别是要推动老、少、边、穷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将弱势群体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的重点对象,体现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均等化特点;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结合“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等国家重大信息工程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数字化建设,体现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数字化特性。

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来看,它所体现的公益性、均等化、数字化特点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特点是一致的,充分说明了公共图书馆是承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

2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进入新时代,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大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大众提供阅读保障和文献信息服务的任务,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体现在以下方面: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提供根本保障

全国人大将公共图书馆的立法放在了图书馆立法的首要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并自2018年1月起施行。目前,国家四级公共图书馆体系已经基本建成,县级以上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达到3153个。公共图书馆的不断普及为民众的阅读提供了便利,也使它成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最受广大群众喜爱和接受,受众面受惠面最大的一种文化服务形式。

2.2国家政策明确了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017年7月7日,文化部颁发《“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规划不仅提出“要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合理保障公共图书馆日常运行经费”,同时提出“要推动将公共图书馆建设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和领导班子绩效考核”。规划也明确提出了为达成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的目标,公共图书馆更是需要担负起为基层群众均等化、无差别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责任,充分彰显了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3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主力军

公共图书馆是政府建立的公益性文化机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具有的公益性是一致的。公共图书馆利用分布于城乡的各级图书馆网点,将自身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免费向广大民众开放,在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以河北省为例,先后有秦皇岛市、廊坊市、沧州市、唐山市开展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开展示范区创建的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有亮点,各有特色,服务功能日趋完备,文化服务体系不断趋于完善。公共图书馆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河北省经济和文化大市唐山市就建成了13个公共图书馆。沧州市投入3.26亿元建成了三万余平米的沧州市新图书馆。新馆坐落于西部新城文化公园内,集文献传递、信息传播、社会教育、文化休闲、新技术体验于一体,成为国内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省市县(区)各级图书馆及乡镇文化站、农村书屋建设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仅廊坊市已建设有3212个农家书屋、103个乡镇文化站,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公共图书馆要巩固其在文化建设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除了有公共图书馆法做保障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外,更应该不断地通过自我革新,创新服务模式,以提升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正视存在问题,找出解决办法,确定发展策略,是发挥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主体作用的必然途径。

3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引导下,各地方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投入巨大,大批新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大剧院也不断建成投入使用,较好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鉴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资源、重视程度等各方面的差异,公共图书馆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3.1管理体制不完善,政府部门重视不够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与公共图书馆管理有关的工作。”事实上,省、市、县(区)不同级别的公共图书馆既服从地方文化主管单位的行政领导,也接受上一级公共图书馆的业务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行政和业务脱节,管理体制相对混乱。由此造成资源配置不科学,数字资源建设投入较少并且多头重复投入,业务工作落实不到位,服务效能不高等问题。比如近年来各级公共图书馆都在大力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各地为此都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形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2公共图书馆的单一布局和数量不足,造成文化供给与需求矛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激增,产生大规模的人口集聚区(社区)或者是频繁的人口跨区流动,人们对公共文化的需求特别是阅读需求越来越迫切。与此同时,公共图书馆的布局仍然是几十年不变的单一布局,主要有省馆、市馆、区(县)馆。图书馆布局模式单一,而且数量远远不足,无法满足人口数量激增和迁移而形成的阅读需求。以河北省省会石家庄为例,近四五百万的城区人口,主要提供阅读服务的只有一个省馆、两个市馆(石家庄市图书馆和石家庄图书馆新馆),这显然无法满足省会城市海量人口的阅读文化需求。与此同时,单一的图书馆布局根本不能有效实现图书馆在某一地区的全面覆盖。

另一方面,城乡布局和网点布局的不均衡问题更加严重。更多的文化资源和要素集中在城市里面,乡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图书馆的数量少之又少,而农村社区图书馆和农村书屋由于缺少必要的经费保障,主要依靠捐赠来充实文献资源。再加上管理不到位,农村书屋的利用率较低,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

3.3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图书馆造成冲击

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便捷。人们已经习惯于通过手机和电脑来获取信息和知识。而另一方面,由于公共图书馆对电子资源的建设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硬件设施相对落后,就更加使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得不到高效利用,造成人们对图书馆的需求度降低。而图书馆内的人力、灯光、空调、热水等运行成本都存在被浪费的现象,这些都影响和制约着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4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下公共图书馆创新发展策略

4.1完善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建立中国特色的总分馆服务模式

要解决各级图书馆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以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人员的统一调配,建立中国特色的总分馆模式是根本出路。目前,经过各地不断地实践探索,大致形成了三种中国特色的合作模式,分别是“协议合作”模式、“指导联合”模式和“主导统一”模式。三种模式的不同在于从松散的合作到实质性的统一。而笔者看来,真正触及体制改革的模式是“主导统一”模式,即由政府主导,统一管理,真正突破体制束缚,将行政隶属和各馆的人、才、物关系进行根本改变,由总馆统筹布局各项业务建设,统一协调管理资源建设,并向分馆派出管理人员,实现一卡通用,通借通还以及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以提高办馆的效能。

4.2增强文化经费投入,优化图书馆布局,确保公共图书馆的均衡化发展

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对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优化公共图书馆的合理布局,在做好省、市级图书馆建设和经费保障的前提下,特别应该加大对区(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布局和经费保障,使区(县)级基层图书馆成为广大民众文化服务保障的主力军。建设地方政府制定地方行政规章,在新的大型社区建设中,使社区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学校等教育设施一样,成为必备的配套设施,以有效增加文化供给,为广大的社区基层群众提供便捷文化服务。

加强对农村社区图书馆和农村书屋的建设管理,多管齐下,多方筹措资金,多方获取捐赠,为农村书屋充实有利于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农村科技书籍,吸引广大农民学习农业科技知识,为实现农村全面小康提供智力帮助和支持。

4.3创新融合发展,提升公共图书馆的人气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渠道,如何把更多的读者吸引到图书馆中来,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能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读者到图书馆来,不仅要能够享受到文化服务,得到精神食粮,而且能够享受到其他的便捷服务。目前,國内许多图书馆采取的是“图书馆+”的模式。比如,图书馆和茶室的结合,图书馆与咖啡厅的结合,图书馆与书店的结合,图书馆与茶餐厅的结合。这些融合的形式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满足读者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增添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这种“图书馆+”的创新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图书馆和周边服务行业协同发展,拓展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为读者提供比较舒适、便捷、多元化的阅读体验。

4.4以新技术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八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发挥科技在公共图书馆建设、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推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互联网新技术在对图书馆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为图书馆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在新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为总分馆体制下的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支持。

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和AI(人工智能)技术对图书馆的空间资源加以数字化改造,使传统空间智能化,实现虚拟场景阅读,让智慧生活、智慧阅读成为现实。通过以上智能技术的灵活应用,为残障读者来图书馆阅读创造条件,以真正体现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读者的借还数据、阅读行为进行跟踪分析,揭示读者的阅读习惯,为读者提供主动地推送服务,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通过物联网技术,提升图书馆的硬件服务水平,以实现一卡通用、通借通还、自助借还、手机扫码借阅、刷脸借阅、24小时自助借阅等新的服务模式。

5结语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公共图书馆应秉持创新共享的理念,结合图书馆的服务特色,以提升服务效能为抓手,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有机融合。公共图书馆应以更主动的服务理念,更高效的服务效率,更高水平的服务质量来推动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便捷的文化服务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贾夕婕(1989-),女,硕士,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法律系讲师。研究方向:民商法、图书馆法。

赵昭(1988-),女,河北省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公共文化管理。

(收稿日期:2020-11-01责任编辑:张长安)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策略公共图书馆
浅谈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贡献
如何补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短板”
衡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探析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