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蓝山》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2021-04-06 04:30罗娜
青年文学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模糊蓝山魔幻现实主义

罗娜

摘  要:以色列作家梅厄·沙莱夫的小说《蓝山》,一经发表便在以色列和欧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他用魔幻主义的笔触,勾勒出了以色列建国时期的乡村生活图景。本文分析得出,沙莱夫的魔幻色彩不仅来自于对魔幻因素的使用,也来自于对读者既有视野的颠覆。而他通过构造出的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为读者提供一种生活具有更多可能性的开放生活视角。然而,无论他所虚构的世界如何离奇魔幻,对美好人性的呼唤与赞美,是小说的核心。

关键词:以色列;魔幻现实主义;模糊;人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5--02

流散一千八百年,第二批开拓者从各自流散地来到以色列蓝山下的山谷,忍受饥饿、贫瘠、疾病,一手一脚从土里刨出来粮食,一砖一瓦地砌起村落,在这里耕作、相爱、出生、通奸、流泪、憎恶、死亡……一个肩上扛着一头牛的人,一头有阶级意识、会说话的骡子,一只携带邮件的鹈鹕,一个简单的锄头就能划破地壳的沼泽……看似完全不相符合的两个主题和元素,一个沉重,一个魔幻,奇妙地融合在了以色列作家梅厄·沙莱夫(Shalev Meri)(1948-)的小说《蓝山》(Blue Mountains)中。沙莱夫在这个涉及到流亡、建国、回归的沉重主题之上,创造了一个既不完全现实也不纯粹虚幻的奇妙世界,具体来说,就是在现实主义的虚构语境中部分地使用不合常理的元素,这种现象在世界文学中有着一个专业名词,最主要的就是由拉丁美洲作家马尔克斯所代表的“魔幻现实主义”,此种主题在中国的作家莫言的小说中也经常出现。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蓝山》这部小说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首先,是小说中呈现的魔幻因素;其次,是这种魔幻因素所引发的对人类经验、对世界的模糊性的体验;最后,通过文本分析指出,无论是魔幻也好,模糊也罢,爱与责任始终萦绕在文本的字里行间。

一、小说中的魔幻的元素

小说的魔幻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基本常识的违背和僭越,正如前言中所说,背着牛出走的人,会说话的骡子等;还有一种魔幻,是小说中人物情节的发展模式,三代人的生活被打破重组,交叉叙述,人物的性格情节的发展不仅对读者的期待视野产生冲击,也制造出了一种沧海桑田的荒谬感。

全书最醒目的是背着牛出走的美男子,以法莲。我们知道人不能举起公牛,更不用说带着公牛到处走了--除非是在某种马戏团表演中(这个情节在后面发生,从部队里退役的军官到在马戏团里表演的戏子,以法莲的人生经历也是一种魔幻)。在书中,以法莲扛得动公牛的能力被称为充满希望的行为。“每个人,”皮耐斯写道,“每个人都有一头必须举起的公牛。我们都是肉体,都是种子,都是心中的一声大吼,不发出来就不会罢休。” 由此判断,这头公牛是否隐喻了那些年在巴勒斯坦生活的几乎不可能的困难,而以法莲的行为,正是代表了第二批移民面对着几乎不可能的几率,完成了在巴勒斯坦建国的挑战?

第二个层面的魔幻发生在人物的性情和行为之中。只要了解一点基本历史知识的读者,看到这本书是关于流散千年的犹太人回到故土,回到神圣的应许之地时,便会产生一種崇敬的期待视野。而完成对这本书的阅读之后,读者才会发现这部未加修饰的史诗完全打破了他们所期待的模式,几乎所有人都带着憎恨。德高望重的米尔金的憎恨,他计划将千辛万苦培育起来的果园改造成坟地,使这块肥沃的土地不能播种不能耕种;村子里的女人们带着愤恨通奸,他们让对方在通奸时高喊出这一事实并以此为乐,而这也是小说开端的第一句;英俊美男以法莲带着愤恨,最后扛着牛出走……我们知道在一个干旱的荒地开垦的困难,我们也知道,在以色列建国的过程当中,无数的人们死于饥饿、疾病,死于与阿拉伯人的战斗,还有不少人自杀。但沙莱夫这部小说却没有我们所期待的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色彩,也没有看到对英雄主义的宣扬和称赞。相反,千辛万苦来到的这个地方,大家的心里,却都带着愤恨。

二、模糊的经验与世界

我们在前文所叙述的魔幻性中看到,在沙莱夫所建构的世界里,基本的确定性不再是理所当然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巨大的、不连贯的谜题,其中犹豫不决几乎渗透了一切。自然与非自然之间的边界线是模糊的。通常被认为是普通或平庸的事物,在这里被处理成怪异、噩梦般,甚至不可思。非自然的事情有时被当作琐碎的或不言自明的事情来处理;比如在开头部分描写鬣狗,在荒野里向着老教师皮耐斯走来,并冲他笑了笑。沙莱夫并没有再交代这狗笑的奇特含义,而是接着描写其他事物。小说中的叙述者和其他相关人物,也并没有对此表示震惊或者不解。而小说中营造的这种不确定性,有的又以儿童故事的形式出现。例如,在第八章中米尔金向年幼的叙述者巴鲁奇介绍自己的朋友才泽,称才泽以前从公社过来找他,因为不适应公社的生活,于是留它在公社住下,才泽说住下可以,但不能搞特殊待遇,要下地干活,也想要住在牛棚里。巴鲁奇问米尔金才泽要住在牛棚里的原因,米尔金说,才泽是头倔驴子,习惯了。巴鲁奇最后通过其他人物的口吻中才知道,才泽真的是一头驴子。在书中其他地方,读者很容易察觉到这种对动物(尤其是家畜)的描述,要么是拟人化的,要么是对现实的夸张和有些原始的解释。

这些例子证明了沙莱夫对陌生化手法的应用,他把日常事件扭曲变形,模糊了我们对可能和不可能之间的区分。他让我们悬浮在一个既不过分奇妙也不特别现实的世界里。这个世界似乎就在“我们”的日常世界中,因此我们不能轻易地把这部小说当作 “传奇”来推脱;然而,它却充满了许多不可思议的元素,以至于我们很难避免对它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因此,我们就 “困在”一个分歧的领域比我们习惯的世界要宽广得多的世界里。

三、在魔幻与模糊之中呼唤爱

沙勒夫所构建的这个世界,它的非凡事件都发生在一个自然的和熟悉的环境里。这个环境,也是和最朴素的因素联系到一起的:土地、树林、农民、工人。熟悉的环境,朴素的因素,再加上犹太民族沉痛的历史背景,使得沙莱夫这部小说具有了很强的冲击力。仔细阅读后,才会发现小说的叙述者和隐含的作者对这一代“巨人”的深深矛盾态度。笔者注意到,小说中近乎痴迷地重述了那些无法忍受这种生活而出走的人的故事。

米尔金的弟弟约瑟夫是兄弟两人中比较理想化的一个。他孕育着犹太人在吉利德山区建立家园的梦想,虽然米尔金几乎是偶然来到以色列,主要是为了远离舒拉米特,并且还带着怨恨,但他最终还是开拓了山谷的土地,种植树木,与疾病和饥饿作斗争,并建立了一些持久的东西。而他的弟弟,一开始是个理想主义的梦想家,却无法忍受应许之地的烈日,最后“病倒了,受不了了,跑到美国去了”。虽然现在,人们很难称这样的人为“资本主义叛徒”,但至少,米尔金的弟弟必須被认为是一个背叛了自己梦想的人。

最后,读者会发现,奇怪的意识形态的不确定性产生了。在前文中我们提到,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情结并没有出现在沙莱夫的小说世界里,但是我们又的确看到了沙莱夫的褒贬暗示。这并不是作者的自相矛盾,而是,相比于那些庞大的沉重的集体概念来说,沙莱夫更加关心个人的品质和性格。个人是否完成了自己的承诺,是否达到了自己的期望,是否在艰难险阻面前展现出了勇气;是否在困境中依然友善爱人!在国家诞生的那个严酷的时期,当对自我欲望的控制对梦想的生存是如此的重要,享受是一种不合时宜的奢侈与放纵;小说以同样的力度告诉我们,缺乏爱和同情心几乎湮没了建国者的梦想,只有节欲、自制、团结和友爱才使梦想成真。

四、结语

笔者对整个故事,做了一些替代的解释。而小说中许多人物和情节,是由叙述者巴鲁奇讲述,巴鲁奇并不是一个可靠的叙述人。他告诉读者他的祖父米尔金是在报复他的朋友,而祖父的朋友却又那么爱戴和同情米尔金,甚至死了也要要求葬在同一片墓地;他怀疑村庄里发生的任何可能的意义;他甚至怀疑最受尊敬的兢兢业业的老教师皮耐斯行事的意图,而皮耐斯又是被塑造得最崇高,最可亲的一位人物,他的精神气质也是第二代移民整个一代人精神生活的代表。由于巴鲁奇这种怀疑一切的态度,对书中受人尊敬的人物的不屑与讽刺,读者不禁会怀疑叙述者巴鲁奇是否在说实话,读者无法判断他叙事的真伪,也只能带着怀疑的态度去接受。

这些问题,还有许多在这里没有触及的其他问题,在沙莱夫的小说中没有得到解决。它们被提出、被玩弄、被搁置或者被再次提出。读者不得不怀疑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模棱两可的世界里是否有可能得到任何明确的答案,这便是伟大的小说为我们的生活打开的一扇窗户,使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照了进来。

沙莱夫的小说往往会让我们重新考虑已经自动归类为不可能的事情的可能性,因为还有什么比少数犹太梦想家定居以色列更不可能呢?

参考文献:

[1][以]梅厄.沙莱夫(Shalev Meri).《蓝山》.于海江、张颖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2]段若川.《安第斯山上的神鹰 : 诺贝尔奖与魔幻现实主义》. 武汉:武汉出版社, 2000年.

[3][以]佩雷斯 (Peres, Shimon).《大梦无疆 = No room for small dreams : 勇气、想象和现代以色列的建立 courage, imagination,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Israel》. 吴越、刘洪译.上海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年.

猜你喜欢
模糊蓝山魔幻现实主义
魏牌高山DHT-PHEV&蓝山DHT-PHEV
27.38万元起售,蓝山DHT-PHEV正式上市
加拿大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特征解析
相信不可能
概述当代文学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接受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网络受损状态评估的设计与实现
从心理边界剖析曾奇峰的《中国家庭的十种界限不清》
葛浩文的“模糊” 翻译
浅析人工神经网络在汽车轮轴松旷间隙检测中的应用
结合青岛万科蓝山项目浅论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