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2021-04-06 14:23程健
中国民商 2021年3期
关键词:发展机遇农村经济乡村振兴

程健

摘 要: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的主抓手,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经济面临的问题,总结了观念、人才、产业和贫困是农村经济的最大制约因素,指出了精准扶贫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并分别从解放思想、培养人才、推进融合等三个方面,对农村经济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经济;发展机遇

人是繁荣农村经济的关键因素,贫困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根子问题。精准扶贫就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乡村振兴和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要求,统揽党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贫困县摘帽为主要任务,根据贫困地区自身特点、贫困农户状况,在科学、有效程序下精确识别扶贫对象,并对其进行精确帮扶和管理,把“两不愁、三保障”和增加扶贫对象收入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形成扶贫攻坚强大合力。当前,我国农村经济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而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乡村振兴和繁荣农村经济的主抓手,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利好,让农村经济面临一系列发展机遇,为农村经济趟出一条快速发展路子夯实了基础,提供了优越的政策环境。

一、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的发展理念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桎梏

近年来,虽然各地政府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做了很多工作,并且持续加大对科学发展观、“五大”发展理念等思想在农村的宣教。然而,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思想仍然得不到解放,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生产理念迟迟得不到有效推广。小农意识仍占主流,传统思想依然盛行。尽管陈旧的耕作方式开始变化、靠天吃饭问题也基本得到解决。然而广大农民的思想认识还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未能做到思想快速更迭,造成在农村仍有大批农村居民固守着一亩三分地,造成土地流转政策实推行受阻,难以实现大型机械化耕作、不能顺利实现规模化集中种植。由此可见,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及需要先破除陈旧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传统的生产方式。

(二)专业化人才的缺失是繁荣农村经济的短板

人才是产业兴盛和经济振兴的核心资源和关键要素。农村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人才,尤其是专业化人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大批农业人口转向城市,成为了新市民,其中,不乏有知识、有经验、有劳动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这些农村经济发展的智力和技术支撑要素的迁出,虽然弥补了我国工业经济发展造成的人才缺口和劳动力不足问题,但是也造成了传统的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和专业人才匮乏和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改革创新,拉低了产业发展后劲。

(三)产业化水平偏低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瓶颈

农村经济虽然关乎我国绝大多数人口的生计问题,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产业化水平仍然不高,整体生产效率偏低、劳动收益较小。当前,农村经济仍然采用的是粗放式的生产经营模式,小规模、散乱的生产经营仍占主流,大规模的农场制、合作社制虽然在部分区域进行了有效探索,但是在全国的推广普及仍待时日。这种生产模式造成了我国农村经济中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工具和技术应用水平整体偏低,新技术参与服务农村经济的程度偏小。

(四)大量贫困人口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

虽然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贫困帮扶,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快速脱贫。然而,大水漫灌的扶贫模式,输血式的产业救助方式,并不能从根子上帮助贫困户走出贫困,并且很多助长了贫困人口“懒散”的作风和等靠要的思想状态。因此,借出农村产业、依托农村经济,制定精准化措施和针对性方法,帮助贫困人口脱贫,才是破解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精准扶贫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分析

(一)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

精准扶贫通过针对性措施、明确性责任、目标性任务,帮助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最直接的是促使一方百姓衣食无忧、生活有保障,切实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衣食足而知荣辱。”精准扶贫政策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措施,很大程度上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专业化人才,并且能够帮助解放农民思想,合理优化配置农业资源,势必会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方式变革创造有利条件,也将促进农村生产效率和效益的大大提升。

(二)为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提供了机遇

在精准扶贫战略下,得益于制度和政策的引领作用,对于缺少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的农村产业项目,精准化支持政策的落地,将促使各类资金、技术等纷纷流入,也将促使一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农村经济繁荣发展进展上“开花结果”,推进农村经济向着集约化、高效化、产业化方向迈进。

(三)为产业兴旺发达提供了有利条件

农村经济若要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有坚实的产业支撑。而精准扶贫政策中的产业扶贫,就是从基础设施、产业基础、技术人才、劳动力等各个方面,为农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输血,并通过引导管理技术、专业人才、销售市场的引入和打通,促使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实现自主“造血”,进而促使与之配套的技术、产品、管理、组织和制度等不断完善,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进一步又服务脱贫攻坚。

三、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

(一)解放思想,打通视野开拓之路

一是倡树新发展理念。要在广大农村地区,加大对“五大”发展理念的宣传,促使广大农村居民更新观念,促使他们逐步认识到集中化规模经营的优点,继而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和加快土地流转改革。要持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让零碎的土地得到集中开发、整理和垦种,实现成方连片,为机械化集中耕作提供条件,也为农村发展规模化集中经营方式夯实基础。要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的确权,真正让农民对土地的自主经营权获得认定,为土地的使用权的流转等提供政策支持。二是加大宣教和奖励。要对于能够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和整理复垦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奖励。要依托农村产业扶贫政策、专项项目资金等方式,对于积极参与农村生产方式变革的符合条件农户实施相应的奖励激励,一方面可以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也会营造一个示范带头效应,形成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培养人才,开辟人才支撑之路

一是要加大技术支持力度。国家和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经济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同时,通过转移性支付等手段,将更多资金应用到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领域,让更多技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落地生根,实现成果转化。二是要培养一批职业化農民。要通过把专家请进来、带来农民走出去等方式和手段,做到把农业专家请到田间地头,教授农业知识,把新技术、新模式传授给农民。还要带领农民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通过组织农业大户、职业人才走出去,学习和掌握其他区域的先进做法,培育一批能留在农村、发展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成为贡献农村经济的行家里手。

(三)推进融合,实现产业振兴之路

一是推进产业向“特色”延伸。各地要因地制宜,依靠自然条件、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前提下,挖掘特色潜力,打造绿色品牌。在畜牧业方面,由种养殖向畜产品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延伸;做好品种改良,不断扩大以猪牛羊鸡等为主导的畜牧业发展。二是推进产业向多元化发展。在发展基础农业的同时,还要积极谋划让农业和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在发展农业时,依托自身资源,发展食品加工、文化旅游、健康颐养等产业,让基础农业和初级农产品,成为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推进产业融合的纽带。要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引导群众形成多元化种植,增加收入,增加市场风险防御能力,大力推广托养种植藏红花等中药材,实现种植农业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方向推进。要借助产业的融合发展,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价值链的跃迁和吸纳劳动力就业的增长,进而为农民收入增长提供更多机会。

参考文献:

[1]汲永康.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山西农经,2020(14):58+60.

[2]吕家云.探讨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分析[J].中国商论,2020(10):75-76.

[3]汪雪梅.精准扶贫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9(31):14-15.

猜你喜欢
发展机遇农村经济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探讨天然气化工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带一路”战略下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形势下钻石电商发展机遇探究
新媒体电影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