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让学生爱上劳动

2021-04-06 14:23叶枚举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3期
关键词:体验劳动环境

[摘要] 劳动教育的一再缺失和异化,使得大多数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懂得劳动的艰辛,也不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因此,我们可以从“营造校园环境,创设劳动教育氛围;创造体验空间,感受劳动实践乐趣;创新评价机制,强化劳动竞争意识”三方面入手,将劳动教育融合于整个学校教育之中,帮助学生培养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的基本能力。

[关键词] 劳动;环境;体验;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让心灵变得敏感、温柔,也才能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可见,劳动教育具有发展人的德、智、体、美等多元价值的功能。

然而,现在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有的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不具备,更不用说参加一些家务劳动了。于是,很多学生狭隘地认为参加春游、秋游和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等,就是进行劳动教育。可以说,劳动教育的一再缺失和异化,使得大多数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懂得劳动的艰辛,也不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等等,这些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因此,我们有必要将劳动教育融合于整个学校教育之中,帮助学生培养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的基本能力。

一、营造校园环境,创设劳动教育氛围

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是我们美丽的校园,因此,学校要精心设计、创设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校园环境。

1.建设劳动教育长廊,激发劳动情感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建设一条劳动教育长廊。在长廊里,学校可以展示层层评选出来的“劳动小能手”“劳动能手班级”的先进事迹或者一些名人劳动的照片、劳动教育名言警句等,这样既有整体统筹安排,又注意局部精雕细琢,让学生对“劳动教育”有初步的认识,并以身边真实的劳动事例作为榜样,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激励和启迪。

2.设立劳动工作岗位,培养劳动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学校可以设立“图书室管理员”“文明督导队员”“卫生区护理员”等劳动岗位;各班级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植物角护理员”“教室门窗管理员”“红领巾监察员”等多个劳动岗位。各班级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学校或班级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劳动岗位,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劳动,并在每天身体力行的值岗劳动中,凸显劳动教育的成效。

3.开辟劳动实践基地,体验劳动乐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的快乐,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楼的楼顶、校园围墙的四周等开辟劳动实践基地。每学期初,学校可以要求各班级制定劳动计划方案,然后学校组织评选,并最终确定优胜班级来管理劳动实践基地。同时,获胜班级要根据方案自种自收瓜果、蔬菜等。每学期末学校要根据种植情况采取末位淘汰制,更换新的班级管理劳动实践基地。这样,学生就会在劳动中进一步加强团结协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创造体验空间,收获劳动实践成效

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它与家庭、社会同样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参与,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1.做好校内常规劳动,树立劳动观念

教室的整洁需要每个学生共同参与,需要他们用智慧和热情美化班级环境。因此,学校可以制定“人人爱劳动”活动方案,要求每个学生每天除了完成教室、走廊、卫生间的清洁卫生外,还可以让他们以班级为单位定期打扫门厅、宣传栏,学校各处室、各部门的卫生。为了让活动顺利开展,学校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召开主题班会,强调楼层卫生打扫的范围和要求;集中各班劳动委员,教他们如何选择合适的保洁时间;学校定期开展卫生大检查;在班主任会上通报表扬劳动卫生突出的班级和劳动委员,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各项劳动任务。这样,学生就能在学校组织的各种常规劳动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参与家庭日常劳动,掌握劳动技能

学校里的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劳动习惯差,劳动观念弱。他们大多不喜欢劳动、不愿意劳动、不懂得劳动。因此,学校首先可以通过开展“我会做家务活”实践活动,让家长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学校设计的劳动实践清单,如洗碗、烧饭、洗衣服、炒菜、洗菜等简单家务劳动的完成情况。每周末认真填写家务劳动实践单,并由家长进行综合评定。其次,学校可以通过不定期举行“家校沙龙”活动,邀请部分家长到学校汇报交流孩子劳动习惯的养成问题,并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方法。再次,学校每月可以定期开展“我有一双勤巧手”征文比赛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务劳动中的快乐,并将优秀作品展示在劳动教育长廊,从而让学生学会做事,也懂得体贴父母。

3.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提高劳动素养

引导学生由“教室小课堂”向“社会大课堂”延伸,不仅能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提高劳动素养,还能让他们服务社会、服务他人。因此,学校可以与社区、敬老院或者特教学校等进行合作,将这些地方作为学校校外劳动实践的基地。学校不定期组织部分学生到各基地参加服务劳动,如走进社区,帮助清理小广告、为社区居民写春联、认养绿化树木等;走进特教学校,帮忙打扫房间、清洗楼梯走廊、折叠衣服被子等;走进敬老院,给老人捶背按摩、拖洗地板、表演节目……让学生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劳动责任感。

三、创新评价机制,强化劳动竞争意识

适当的激励和赞美,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因此,学校可以采取多元评价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劳动竞争意识。

1.小组共同评价,学习先进

学校可以从自理、节约、环保、公益、技能六大方面入手设计劳动评价手册。每周末让每个学生都要根据自己一周的劳动行为表现进行自评,在下周一时,各班级组织各小组的同学进行互相评价,发现亮点和不足,并推荐一名“劳动小能手”。各班级将“劳动小能手”的相片张贴在班级光荣榜上,激励学生学习先进。

2.班级量化评比,争当能手

各班级要及时登记学生参加学校劳动、家务劳动、社会实践劳动的表现情况,并在班级劳动量化考评表中记载。每周根据学生得分情况,评选出一名“勤劳美少年”,周一集会时进行全校表彰,并将其照片和先进事迹张贴在学校劳动教育长廊,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习,争当“劳动小能手”。

3.学校表彰先进,激励导行

每学期初,学校可以制定“劳动能手班级”评比方案,每月定期开展“校园无纸屑”“抽屉文明行”“环保小卫士”“自理小达人”等主题活动。学校组织人员进行评比,将每次比赛成绩纳入班级考评中,学期末根据各项得分情况评选“劳动能手班级”,在学年闭学式时进行表彰,并将获奖班级的事迹张贴在学校劳动教育长廊,激励导行,使全体学生更加热爱劳动。

可以说,劳动教育具有多元价值和多重功能,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技能,还能让他們在劳动中发展道德与智慧,并让他们在体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劳动的乐趣,从而爱上劳动。

叶枚举   福建省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中学高级教师。曾获“福建省骨干教师”“德化县名教师”等称号。

猜你喜欢
体验劳动环境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环境清洁工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