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活动:构建优秀班集体的有效载体

2021-04-06 14:23陈慧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3期

陈慧

[摘要] 优秀班集体的构建需要全体成员的群策群力,而这个全体成员不仅包括班级内的所有学生,也包括学生的家庭以及班主任。一个拥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对学生个人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帮助。随着家庭教育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以家校共育活动为载体的优秀班集体构建方式也逐渐引起了学校与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将围绕家校共育活动这一构建优秀班集体的有效载体进行探讨。

[关键词] 家校共育活动;优秀班集体;有效载体

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班级同时也是学生初次感受到集体这一概念的载体,而班主任则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很大程度上班主任的个人作风及行为习惯也与一个班级的班风有直接关系。但对于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而言,其形成过程并不仅仅受到班主任的影响。班级中的学生作为组成班级的主要单位,不同学生在家庭中受到的教育及個人风采也在班级这个大环境下融为一体,构成班集体的一部分。由此可见,优秀班集体的形成与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有关。在家校共育这一教育活动形式出现之后,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工作有了共同的方向与目的,也就使得家校共育成了优秀班集体构建的有效载体。

一、家校共育活动对学生发展的功能性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我国的经济发展开始迈入突飞猛进的阶段。到了21世纪之后,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过去已经获得大幅提升,有更多的精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因而对家庭教育的教育意义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能够正确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学生人格培养上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的价值由此得到凸显。

学生作为构成班集体的基本单位,平日里的生活结构较为简单,使得他们平时所接受的教育大多数来自家庭及学校两方面,仅有很少的部分来自社会层面。因此可以说,优秀班集体的构成同时受到学校及家庭两方面教育因素的影响。当前普遍认为学校更侧重于知识技能的教育,而家庭则强调在学生性格、品质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但这种区分并不绝对,家庭与学校两者在教育职能上的表现也有所交叉。在过往教育形式中,家庭与学校缺乏有效的联络手段,因此在教育目的及教育理念上的认知并不统一。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以家庭与学校联手进行的教育活动有了统一化教育目的及教育理念的有效手段,这就使得家校共育活动能够实现学生教育方向及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得以发挥更加充分的作用,也就对优秀班集体的构建产生了较高层次的积极影响。

二、家校共育活动在优秀班集体构建中的应用方法

1.做好情感培养工作的落实

班集体之所以被称为一个集体,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凝聚力,能够将这个集体中所有的成员凝聚在一处,并为每一位成员指出发展前进的共同方向。越是优秀的班集体,在凝聚力的表现上也就越强。凝聚力的形成来源于情感,两个人之间的积极情感越深厚,越能拉近两个人的关系。当这种情感在三个甚至更多人之间出现时,就会形成一种小规模的团体。当团体的规模扩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集体这一概念就出现了。

就家校共育这一活动形式来看,显然需要家庭与学校双方共同参与,一并承担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则需要处理好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学生乐意看到的;家庭方面则需要家长对教师的各项工作给予相应的理解与支持,但要保留质询的权利,从而使家长在推动家校共育活动的同时也能对活动本身发挥一定的监督作用。由于不同学生家庭结构不同、父母行业不同,受教育程度也不同,因而在与教师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会导致矛盾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坚持公平公正、尊重关爱的原则,即使是与家长发生不愉快,也不能将这种情绪迁移到学生身上。这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是构成班集体的一分子,是优秀班集体形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因而教师需要肯定每一位学生的价值,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家长则应当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在发现教师与其他家长发生矛盾时应主动站出来,帮助梳理矛盾、沟通问题,着力于和谐班级环境的构建,对于学生表现出的错误或学生相互之间产生的矛盾则需要秉持公正的原则,在了解事情原委的基础上与教师及相关家长一同进行判断。综上所述,为了做好班集体中的情感培养工作,需要教师与家长一同在班集体内营造公平、公正、健康、积极的环境,使学生们能够在这样的班级环境下培养出应有的凝聚力,为优秀班集体的构建奠定情感基础。

2.明确优秀班集体的建设方向

奠定情感基础是培养优秀班集体的第一步,也是良好班级班风形成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优秀班集体的构建还需要明确相应的建设方向。这就需要教师连同家长一起,着力于学生们集体荣誉感的培养,使学生们产生积极维护班集体荣誉的思想节操,从而在班集体中形成团结互助的班风。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强化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工作。在与家长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不同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性格特点,来明确不同学生在班集体建设活动中的定位及分工;而家长也需要以平和的状态积极参与和教师及其他家长的交流过程,进而发现其他学生的优点、其他家庭教育方式的优势等等,并深入思考相应的教育方式能否应用在自己家庭的教育工作中、是否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内容,进而完善家庭教育的作用,并使之与学校教育相协调。最重要的,还是要借助交流帮助教师及家长明确优秀班集体建设的方向,也就是通过交流确定一致的教育目标,随后由家长、教师及学生共同发力,借助各种类型教育活动的开展来实现这一目标。

3.建立家校共育活动平台

尽管信息技术的出现已经为家校双方的交流提供了全新的渠道,使两者之间的交流能够突破空间与时间的局限,但这种交流还仅仅限制在教师与家长一对一或参与人数较少的情况。这是由于不同家庭家长的工作不同,因而在时间安排上有所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导致家校共育活动的开展在通知环节就表现出一定的延时性。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方面需灵活应用自身资源,推动家校共育活动平台的建立,将家校共育活动的内容公开在平台上。这样一来,家长就可以通过登录平台来了解家校共育活动下一阶段的目标;另一方面平台上还需开设家长的反馈渠道及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模块,如借助企业微信或微信群的形式来使家长与学校之间建立起有效的互动渠道,或是借助微博超话的形式将家长集中在同一个探讨交流环境中。这种做法可以确保家长能够对学校采取的各种家校共育活动实现有效监督,家长也可借助这一渠道向学校提出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并与其他家长积极交流,进而提升家校共育活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参考文献]

[1]王恒瑾.浅论教师如何通过家校共育优化班级管理[J].当代家庭教育,2020(3):19.

[2]李生旭、何正花.构建班级“家校教育共同体”的基本模式探析[J].高考,2019(13):34.

[3]许莉.架构家校合育桥 共建优秀班集体[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89.

[4]陈育、佟建波、曾萍.浅谈如何构建一个优秀班集体[J].长江丛刊,2017(1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