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孩子

2021-04-06 14:23王玉虹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3期
关键词:灵性敬畏秘密

幸得儿童游戏心理师杨庆老师的推荐,读到东方著名荣格派心理大师河合隼雄先生的《孩子的宇宙》一书。我无比震撼与敞亮,震撼于他笔下描绘的孩子心灵世界的敏锐与神秘,敞亮的是他引导着我一层层地剥落自己厚重的尘埃外壳,打通自己久已封闭的心灵通道,一步步贴近自己原本熟悉却早已遗忘的灵魂,去感应与触摸那份已近陌生的孩童时期的神秘宇宙。

这是一本短小通俗却耐人研读的书,主题内容包括孩子与家人、孩子与秘密、孩子与动物、孩子与时空、孩子与老人、孩子与死亡、孩子与异性。书中文字简单透彻,浅显写实,没有华丽的辞藻描绘,没有动人的情节跌宕,字里行间都发自孩子内心。剖析内心、直抵内心,轻轻叙尽我们熟悉却未曾出口的心语,也轻轻说透孩子不曾说过却真实经历着的情感与秘密。

河合隼雄先生引用多部著名儿童文学作品与影片中的故事,用生活化的例子和浅显的语言,以对孩子那份特有的赤诚之心和独特见解,以乐意倾听孩子心灵的谦卑姿态,带我们穿越孩子心灵奥秘的通道,进入孩子的心灵宇宙——那个以无限广度和深度存在的广袤浩瀚、无限神秘却难以被大人触及和理解的内心世界。

我们究竟如何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世界,去感受、接纳、认识和理解他们?书中的答案是,唯有以一颗敬畏之心,我们才能找到通往孩子心灵世界的通道,进入孩子的心灵宇宙。

一、敬畏孩子的内在

回想童年时光,我们都拥有自己独有的各种秘密,有着与不同人在不同情景下分享的秘密,也有独属于自己的秘密,也有曾以为是秘密但早已不是秘密的“秘密”。我们都是拥有着秘密长大的孩子,在某种意义上,秘密占据着我们成长的重要部分。

珍视与尊重孩子的秘密应是我们教育过程中的莫大资源与力量。因为正是有了秘密,孩子才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人,才有可能真正长大;一个孩子独有秘密的存在会支撑起他对自我同一性的认同,会让他有了与他人的边界。与他人的距离,取决于一个孩子秘密的种类与守护的方式不同。拥有秘密,在孩子的成长以及受伤心灵的痊愈过程中,是一种多么重要的力量,我们绝不能轻易去打破与漠视!敬畏孩子的秘密就是尊重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神带给人世间的礼物,他们不是空洞的灵魂,每个孩子都是人世间独一无二的精灵,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与体验,也有着独属于自己的灵性思考。尽管他们经历简单,心思却纷繁细腻。他们其实都是哲学家与语言学家,无论是漫不经心的自言自语,或是看似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追问,其实都蕴含着孩子的生命哲思或奇思妙想,更是孩子对于身处这个世界的连接与观察。我们的随口应答或粗暴打断,不经意间都在伤害孩子的心灵情感或堵塞思维,也封闭了孩子的创意思考和灵性体验。我们敬畏孩子独特的思考和语言,就是要保护他们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支持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体验与成长方向。唯此,我们才能培养出拥有强大内心力量和独特思维的孩子。

我们还要敬畏孩子的行为。有时候,孩子的行为看上去像是在捣蛋,其实却带有出人意料的深层意义和极其深刻的象征意义。也许他们是在宣泄内心深处积聚长久的情绪,或是在变相表达内心的隐秘需求,或是无法言说的莫名情感,抑或简单地寻求关注等。我们不要简单粗暴地阻止或对孩子进行说教,也不要对其置之不理与冷漠训斥,因为这样可能会助长这种感情的爆发,或压抑隐藏至成年,甚至会陷入无法挽回的境地。我们需要的就是静心觉察与接纳,学会顺着孩子感情的流向,寻找合适的逆转机会,帮助孩子走出来,去体验更深层次的感受,反思自己的言行,并由此懂得展开自己的宇宙空间,从而迈向下一次的成长。

二、敬畏孩子的关系

孩子是充满神性的生灵。他常常和身边的一切有形或无形的物质或非物质有着一种不可思议的独特关系,而这是在我们成人世界里无法感受的一种关系。记得女儿1岁时,站在小板凳上踮着脚尖,趴在阳台窗户,向外探出个小脑袋,叽里呱啦,对着遥远的星空,频频发出各种声音,问她干什么,她说“和星星说话”。满眼困倦的女儿终于舍得睡觉了,我边给她脱鞋子,边问她说些什么,睡眼蒙眬的她真诚地说:“妈妈,我睡着了告诉你!”也许这就是孩子与外界神性的对话模式。

日常生活中,孩子們与动物或外界的相处模式、态度或关系等,都会隐含孩子内心深处某种情结或情绪等,也许动物就是孩子们心中的某种象征、期待、人物、镜像或者就是自己,甚至就是滋养孩子心灵的某种力量埋下的种子,适当地观察与解读孩子与动物以及外界的关系,也是洞悉、解读、打破孩子成长的一种方式;而孩子与家人、老人、异性等的关系,也体现出孩子的自我同一性和自我认同的发展方向,或是获得内在成长的累积能量。也许当下孩子看似无聊或无用的体验或感受,将来某一时刻,就长成了我们意想不到的美好。

本书以作品故事人物的自我言说和故事写实,描绘出孩子在这些关系中的成长与困惑等,告诉我们孩子与周围万物的那份独特而灵性的关系,明确启示我们处理孩子与周围万物关系的价值与意义,甚至当两三岁的孩子思考死亡的问题时,也不足为奇。疾病也是孩子的又一种语言,当孩子无法表明自己的某种意愿与情绪时,或是孩子自身神性被过度干扰或破坏时,“生病甚至就是一种特权”,疾病就是孩子的潜在语言。

由此,我们不要打着爱的名义干扰或破坏孩子的灵性成长,我们能做的就是敬畏与孩子有关联的一切关系,保持自己内心的丰盛与幸福,给予孩子成长的空间和自由,为孩子积蓄生命能量和打开心量视界留出时空,好好呵护孩子的灵气与神性生长,陪伴他们如其所是,呈现出他们原本独特而美好的生命特征。

三、敬畏孩子的灵性

河合隼雄先生在文学作品故事中说明,孩子们对于现实世界中有超越时空世界的存在知道得非常清楚,而且孩子独特的超时空世界的体验,更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他引用教育学家蜂屋庆的观点,“此侧世界”是“技术性世界”,“彼侧世界”是“超越性世界”。现代教育的盲点之一,就是热衷于让孩子掌握技术,而忘却超越性世界的存在。

事实上,此侧的日常世界是由彼侧世界所支撑的。我们过分注重孩子技术性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奔波于教室与各种兴趣班、培训班的路途上,找不到通往彼侧世界的通道,许多孩子问题或问题孩子的产生,正是因为与彼侧世界的接触被切断了。

成长中的孩子恰如蛰伏的“蛹”,我们应该作为“蛹”的外壳,保护孩子不受外界强烈的刺激。在一旁静心守护着孩子,不失希望地耐心等待,到了一定时期,蛹就会自己破茧而出,孩子就会有新的发展。我们要真正尊重孩子的个性、敬畏孩子的发展,必须等待孩子所拥有的可能性逐渐显现出来,而不是在一元性价值观(即“成绩好的孩子厉害”或者“乖孩子就是好孩子”)的影响下,试图使孩子吸收更多的知识,缺失敬畏与尊重,破坏孩子成长的灵性,以致孩子失去自己破茧而出的契机,而我们也失去找到通往孩子内心宇宙的通道。

我们想要找到通往孩子内心世界的通道,就要带着适当的期待对待孩子,敬畏孩子灵性,不要对孩子内心进行探索、评判或分析,不给孩子太大压力,不要急躁,只需用温暖的目光守护孩子,带着爱去接触孩子,耐心地等待着,仔细观察与感受孩子,对孩子心灵的细微动向作出敏感的反应,尽可能参与到孩子世界中,与之共同呼吸,自然就会产生某种契机,通道就会从灵魂那里打开,找出通往孩子心灵的道路。我们只有拥有注入爱的通道,才可能理解孩子的心灵世界,教育才会真实地发生。

王玉虹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卫中学,中学高级教师。宁夏回族自治区特级教师、骨干教师,“313学术技术带头人”“塞上名师”。

猜你喜欢
灵性敬畏秘密
学习三个敬畏,践行当代民航精神
荷品
装入瓶子里的灵性
新材料作文“保持灵性”写作导引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
缺失
愿望树的秘密(二)
敬畏
道不远人楼难弃
我心中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