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家庭幼儿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的个案研究

2021-04-07 10:37陈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9期
关键词:脱敏交流情境

陈菲

一、幼儿背景

祺祺,男,三周岁,小班幼儿,出生于广州市,现住于广州市某小区。父母离婚,现由母亲抚养,妈妈很配合老师的教育方法,但三岁前在家中养成的诸多习惯很难改变。他主要问题是性格比较内向,害怕批评,不善于、不敢用语言表达自己,不主动与同伴交往。

二、问题概述

因单亲家庭缘故,平时妈妈上班的时间多,陪伴孩子的时间少,在孩子小时候因为身体素质差,需要吃药调理,很少带孩子出去游戏。慢慢长大了发现祺祺对外界事物很敏感,不愿意接受他人,并表现出害怕别人的情感,不愿意与陌生孩子游戏。

三、问题背景分析

(一)自身因素

1.生理因素

祺祺是早產儿,出生后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差,在未上幼儿园时,家人特别担心孩子身体状况,导致了妈妈对祺祺的过渡关注,不让孩子接触外界的人和事物,在避免感染细菌病毒的时候也切断了孩子在婴幼儿时期与社会接触、交流和探索的机会。

2.心理因素

因为生理原因,导致孩子缺乏与他人接触、交流、游戏的机会。孩子在班上表现出紧张、焦虑的情绪,不看老师的眼睛、不与小朋友说话,甚至每隔三五分钟就很忐忑地告诉老师要去尿尿。

(二)家庭因素

1.父母离异,影响孩子与人交往的态度

单亲家庭长大的他,极度缺乏父亲的关爱。在孩子的个性塑造上,造成孩子后天性格形成中的缺陷,缺少了父亲的阳刚之气与自信。祺祺缺乏较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引导,而妈妈对爸爸的焦虑态度让祺祺产生不好的体验,自卑,消极情绪将作用于祺祺与同伴的交往活动,影响到人际交往、同伴关系,语言发展等,结伴难度增大。

2.长辈的引导方式不当,缺乏正确理念支持

妈妈的喜怒哀乐会影响他,在老师面前的紧张情绪,人前无避忌的教育,过度的关注,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和勇敢。

四、辅导目标和介入模式

(一)辅导目标

幼儿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缺乏自信心和勇气,因而我们先要抓住幼儿的内在原因,有目的、有计划地给幼儿提供获得成功的条件,提高认知能力,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成功的情感体验。在提高自信心的基础上创设良好环境,学习交往技巧,提高交往能力。

1.近期目标

缓解焦虑感、消除害怕情绪;提供获得成功的平台,提高幼儿自信心和勇气。

2.远期目标

在近期目标实行的同时也同步创设社会交往的环境,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提高认知能力,学习社交技能,主动与他人产生友好、积极的互动。

(二)介入模式

采取的方法是实践脱敏法和示范法、行为疗法。实践脱敏法,就是将孩子的不良情绪分为若干个等级,让他逐渐暴露引起紧张、害怕的情境,给予良性刺激。并通过观察、学习产生共鸣,从而增加良好行为的发生,通过示范法的现场示范法、参与模仿法、电视示范法,使孩子模仿示范者的行为举止,学习社交技巧,提高交往能力。行为治疗者认为,异常行为与正常行为一样,都是学习的结果,最好方法就是摒弃习得的经验或者重新学习。

五、辅导过程

(一)通过实践脱敏法,逐步消除害怕他人的情绪

入园,孩子从哭泣慢慢过渡到独自玩玩具,但不与别人产生交流,只是默默的玩,或者观望一下别人,当我主动靠近,站在他的旁边看他玩玩具,他表现的是一脸严肃和紧张,我尝试和他有言语或者眼神、动作的交流,他不敢看着我的眼睛,没回应,跟家长了解到,孩子在家比较活跃,主动说话,表达自然,在小区里能够跟熟悉的小朋友玩。

针对以上对孩子的分析,孩子并不是不会与人交流,而是对陌生的我们不敢交流。因而我们利用实践脱敏法为孩子设置三种不同强度的情绪反应的情境,由弱到强程度慢慢消除害怕与人交往的情绪。

1.孩子与孩子的交往情境,邀请交往能力较强的幼儿与祺祺成为同桌,鼓励交往能力强的孩子经常与祺祺发生言语、动作的交流,让交往能力强的孩子快速成为祺祺熟悉的人,刺激不断重复加强,不断转换角色任务,最终刺激他愿意与其他幼儿讲话。

2.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情境,家长是孩子最熟悉的人,因而老师与孩子最熟悉的人进行面对面的、电话式的主动联系,认为老师是朋友,家长也在孩子心中营造出老师是家长的朋友的形象,让孩子确信老师是友好的。

3.老师与孩子之间的情境,在以上两种情境的刺激后,升级为老师直接与孩子接触,不断反复的拉近老师与孩子的距离。将三种情境从弱到强一个一个予以消除,最后消除孩子害怕他人的情绪。

(二)与家长亲密联系,改善家教方式

家长的宠爱中夹着严厉的要求,妈妈的唠叨让孩子感受到既是宠爱又是一种隐形的控制,孩子的一丁点小错误被家长无限的放大,急于让孩子去改正,而没有让孩子看到行为背后的问题。因而,老师需要与家长达成统一的要求,当孩子喜欢或愿意去参与某事时应平淡的对待孩子的要求,不应过分的鼓励,应当让孩子感受到自由选择的快乐;当孩子出现没有涉及到生命危险和道德品质的错误时,家长不应过于紧张,担忧,让孩子学会自己的结果自己承担,与孩子一起商量补救措施,让孩子感受到被平等对待,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增强自信心。

(三)通过示范法和行为疗法,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交往技巧,增加主动交往的行为,提高交往能力

1.现场示范法,就是在班级集体环境中,给予祺祺交往暗示,激发交往的愿望;在活动中安排他与他人游戏、交流的情景表演。

2.参与模仿法,就是在各项活动中有意识的设计需要与同伴一起进行的游戏,在这些活动中他脸带笑容,很喜欢这种活动,只是缺乏如何与人交往的勇气的方法。

3.电视示范法,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在一日活动中的活动课或者过渡环节中播放关于幼儿之间游戏、幼儿与老师互动的视频,让幼儿更加直观的感受与人交往的乐趣。

六、辅导效果

在运用实践脱敏法改善孩子中,孩子的表现让我很惊喜,他会接受同桌的邀请一起游戏,特别是在桌面游戏环节,会与同桌炫耀自己的成果,正在逐步消除紧张的情绪;而老师和家长也很配合,经常在放学后一起聊聊家庭的事情,让孩子参与话题,有以上实践基础后,我尝试抱抱他面带笑容的关心他,渐渐地,我已经可以抱着他跟他聊天了,他的表情也从紧张变成了好看的笑容。

与家长亲密联系的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善家长的家教方式,通过示范法和行为疗法,让孩子在观看他人交往的良好体验中、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学习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现在孩子已经能够勇敢的与同伴游戏,能够在老师的鼓励下走出班级、走进别的班级与不同的孩子、不同的老师一起游戏;同时,孩子能够举手或者主动走近老师表达自己的需求,能够与同桌幼儿交流自己的想法。

七、案例反思

1.祺祺缺少的是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对自己的信心。我们应当在未来的活动中让祺祺更多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孩子在小小的成功中激发内驱力,在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和勇气。

2.作为孩子的老师,我还应该继续创设积极交往的场景,支持孩子的交往态度和社会行为的深入发展。引导孩子学会在事件中观察他人的做法,并产生助人、分享、合作等亲社会行为。

3.通过移情体验激发孩子与人交往的意愿。通过一些勇敢的小动物的故事以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正确交往技巧的事件让孩子在讨论中产生共鸣,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交往技巧。

孩子就像花朵,爱就像养分,而好的教育方法就像阳光,愿阳光照进每个角落,愿每位孩子都能快乐成长,梦想花开!

猜你喜欢
脱敏交流情境
如此交流,太暖!
激光联合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
变应性鼻炎行标准化舌下脱敏治疗的护理体会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感悟三角形的高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