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语言”沃土,收获写作硕果

2021-04-07 10:37王向明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1年1期
关键词:词句生动建构

王向明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优美词句,联系生活实际,并借鉴古诗词,这能更好地提高语言建构和应用能力,写出声情并茂的作文。

语言建构和应用能力指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语言文字特点和规律的能力。要让学生写出情感细腻、表达生动的作品,就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和应用能力。教师要开展各种语用训练,培养学生积累的好習惯,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一、借鉴经典

要提升语言能力先要积累经典语句,可鼓励学生从课文中收集资料,学会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标注出课文中的经典词句,然后进行拓展阅读,运用掌握的方法积累更多素材。此外,还要鼓励学生思考如何科学地借鉴和利用,提升语用水平。

如围绕“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个主题写作,学生对文化遗产不甚了解,不知道该从何处下笔。教师可带领他们分析《威尼斯的小艇》《金字塔》等课文,看看能否借鉴。运用批注法分析后,学生发现作品中运用了很多比喻修辞,如“像挂在天边的新月”,“仿佛田沟里的水蛇”等,十分生动。教师可鼓励学生借鉴这种写作方法,思考如何让作文更生动。一位学生在描写江南园林时运用了类似的方法:“花园里百花开放,藏书楼就好像一位深居简出的隐士,独自隐藏在百花中。”“绿萝好像绿色的幔帐,铺满了整个房子。”经过尝试,学生会发现使用这些修辞手法后,作文更生动了。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摘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整理和归纳积累的词句,总结写作方法,并仿写,这样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二、联系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为了让学生写出鲜活、生动的作文,教师要鼓励他们观察生活,寻找写作素材,思考如何让语言变得更灵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说哪些语句更富有生活气息,并思考如何在实践中运用。

指导写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时,教师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思考如何能写出更有生活气息的作文。引导学生讨论,说说父母在提到自己长不大时,会说哪些话,看到自己有进步时又会怎样表示。学生收集到了不少新颖而口语化的词句,如:“你可真是扶不上墙的烂泥”“爸爸为你点赞”“别看我儿子个子小,能力可不小”等,这些句子比“你真了不起”“你真没用”等生动得多。如有学生写自己玩烂泥,把家里弄得很脏,引用了“你可真是扶不上墙的烂泥”;自己终于用泥土做出精美的工艺品,爸爸则说“为你点赞”,这样写作文更有生活气息,更能打动读者。

围绕生活主题展开讨论,学生能打开心门,真心实意地交流,语言表达也会更生动。教师要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口语和书面语结合起来,以写出更精彩的作文。

三、活化诗词

很多学生的作文显得“幼稚”,缺少典雅厚重的感觉,这是因为他们不会润色语言。小学生的语言积累不足,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从课本中的古诗词入手,思考如何遣词造句,给作文增色。

如,在写作“我想对您说”时,很多学生写的是父母对自己的爱,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单纯地说‘我爱你,是没有文采的,你读过哪些表现父爱、母爱的诗句呢?能否将它们灵活运用呢?”学生很快想到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诗句,使文章增色不少。教师还可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活用古诗词,通过调整词句,改变语序等方法将诗词和作文融合在一起。如有学生写自己想帮父母做饭,却烧焦了,便引用了“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这句诗,并将其改成“稚子正读书,未知巧与拙”,十分巧妙。

在引导学生引用古诗词时,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先让学生直接引用古诗词,思考如何将之与作文融为一体;然后再思考如何化用古诗词,让作文更有新意。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能逐步提高。

提高语用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意识到积累语言是一件有趣的事,这样学生就能深入生活,处处留心,积累语言,循序渐进地提升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词句生动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描写生动 文质俱佳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动物进句子生动又有趣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