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诵读学传”滋养随迁儿童的心灵

2021-04-07 11:03汪圣梅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1年1期
关键词:老红军粽子表达能力

汪圣梅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流动性的加大,随迁儿童已经成为班级的一道风景线。由于父母疏于管教、转学造成的不适应等多种原因的影响,随迁儿童的写作能力比正常的孩子要差,因此,提高随迁儿童的写作能力,成为了令笔者以及许多教育同仁头疼的问题。

小学生几乎每周都要参加“诵先贤”“读诗文”“学历史”“传文明”的活动,这些活动能给随迁儿童带来很多乐趣,满足了他们精神成长的需要。受此启发,笔者尝试着将作文教学与这些活动相结合,如此,一方面能解决随迁儿童写作素材匮乏的问题,另一方面能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从而爱上写作。

一、借助“学历史”活动,培养随迁儿童的组织能力

当前的随迁儿童在写作上有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不能将相关的事物连接起来,不能让它们以合理的形式出现在作文中。教师经常布置这样的作文,让学生写一件事。随迁儿童交上来的作文却常出现事情交代不清楚,让人感觉突兀的情况;还有的文章表述不严密,不知道什么应该详写,什么应该略写。这说明随迁儿童构思文章的能力很差,不过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写活动方案来解决。教师要给与随迁儿童组织活动的机会,让他们锻炼组织能力,同时更好地融入新环境。比如,班级要组织一次听老红军讲解放战争的学历史活动,教师可以先让随迁儿童制定方案,写明参与活动的主要人物以及演讲者的简介、活动的地点、活动的目的、活动流程等。

随迁儿童是这样写的:准备在学校的礼堂举办活动,因为参加活动的师生有近100人,教室太小容纳不下,礼堂可以容纳;之所以请这位老红军,是因为他是当年那场战争的亲历者,尽管当时他只是学生。在方案中,随迁儿童还特意提到要将学校声音效果最好的话筒给老红军,因为老红军年龄大了,气力不足,说话声音小。最后他们写道,要将老红军说的话整理出来,要让学生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写方案的目的是为了活动的顺利举行,但在内核上,写方案与写作文提纲异曲同工,所以说让随迁儿童写活动方案能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他们构思文章、组织素材的能力。

二、借助“诵先贤”活动,培养随迁儿童的思维能力

参与“诵先贤”活动对随迁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一般来说,活动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实践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表演能力等。这些能力也影响写作能力:因为通过实践才能增加对生活的感知,才能让写作内容更真实;有想象能力才能生动地再现场景、描摹人物,而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离不开想象;此外,写作还需要一定的推理能力,具备推理能力,才能让故事情节合乎逻辑;而表演能力即让自己进入角色,增加情感体验的能力,只有切身体会,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作文。学生写不出东西,主要就是因为对生活的体验不够。

一次,随迁儿童组织了学习包粽子的少先队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跟着奶奶们学包粽子,并且将包好的粽子送给了邻近敬老院的老人。学生在包粽子前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粽子有什么来历?为什么要在端午那天吃粽子?这一方面说明了学生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们对传统文化不够了解。虽然问题很浅显,甚至有点幼稚,但这不是坏事,通过提问能培养学生思考的意识和习惯,这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教师可以讲屈原的故事,告诉他们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在包粽子的过程中,随迁儿童再次提问:“为什么今天教我们包粽子的是奶奶们而不是妈妈们?”这个问题表明了随迁儿童渴望与妈妈亲近。看,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教师也有了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机会。此外,让随迁儿童提问,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是奶奶过来包粽子,而不是妈妈。学生可能就会想到这种现象其实表明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已经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大多数年轻人不会包粽子,这也是组织“诵先贤”活动的目的。从另外一个层面说,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也是一次难得的体验,他们可以学到一些生活常识,锻炼操作能力,比如如何辨认新鲜的粽叶,如何将米粒在设定好的形状中包得严严实实,如何将粽子的每个棱角都展露出来等,这些都是平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的,而且也需要大脑的参与,能锻炼思维能力。

三、借助“傳文明”活动,提升“随迁儿童”的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必备的能力。大多数随迁儿童比较自卑,而且初到新环境,人生地不熟,表达能力也不强,不能将事情说清楚,也不能说到点子上。教师要重视随迁儿童表达能力的培养,因为表达能力对写作非常重要。对随迁儿童来说,可以表达的东西很多,可以说说生活中遇到的人,介绍这个人的品质与特点,说说这个人对自己产生的影响。还可以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教师可以让随迁儿童到讲台前演讲,这样一方面能锻炼他们的胆量,另外也能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复述,以及语言运用能力。演讲不是将故事原原本本地讲一遍,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特色,这无疑能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提升。当然,演讲最好能与“传文明”活动结合起来,能让随迁儿童锻炼表达能力,表达真实感受,也能让活动育人的功能得到彰显。学生参加了“传文明”活动,其感受和经历都是真实的,这些都是写作的绝佳素材。采用这样的方式锻炼随迁儿童的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一次垃圾分类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他们有的向行人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有的站在垃圾箱的旁边指导人们如何分类,有的捡起地上的垃圾,再分门别类地放入垃圾箱。活动结束,学生深有感触,说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有学生动情地说:“劳动就像喝咖啡,苦在口里,却甜在心里。”有的学生说道:“能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母亲出一份力,再苦再累都值得!”然后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想写下来,最后由班长将大家的作文分享到班级的qq群里,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诵读学传”活动是随迁儿童成长历程中的一颗星,教师要将其运用到写作教学中,让这颗星发出更耀眼的光芒。要将二者巧妙结合,让随迁儿童的写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老红军粽子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端午节,粽子香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龙长春走访慰问老红军
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贵州省抢救征集“老红军口述历史”工作出发仪式举行
贵州省委老干部局、省委党史研究室领导慰问贵阳市健在老红军